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壳聚糖交联温度和pH双重敏感水凝胶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作 者: 李延顺
导 师: 于跃芹
学 校: 青岛科技大学
专 业: 有机化学
关键词: N-异丙基丙烯酰胺 壳聚糖 羧甲基纤维素钠 温敏性 pH敏感性 生物降解
分类号: O648.1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水凝胶是由亲水性高分子交联而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它不溶于水,但可吸收大量水分。智能水凝胶是对外界刺激如温度、pH值、电场等能产生敏感响应性行为的一类水凝胶。智能水凝胶因其生物相容性、柔软性和组织相似性,目前在药物控制释放、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温敏类水凝胶在32 oC左右能发生可逆的非连续体积相转变,称之为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因此目前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本文通过壳聚糖和马来酸酐酰化反应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可生物降解的交联剂—N-马来酰化壳聚糖(N-malely chitosan,N-MACH),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丙烯酰胺(Am)为原料,通过水溶液中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分别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均聚水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P(NIPAAm-co-Am)]共聚水凝胶和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钠(PNIPAAm/CMC)半互穿网络水凝胶。研究了水凝胶的温敏性pH敏感性、溶胀和退溶胀动力学、盐溶液中的溶胀现象、热力学性质和水凝胶结构形态,并对水凝胶样品的可生物降解性做了初步的研究。1、交联剂和CMC的用量对水凝胶的LCST值无明显的影响。但随着Am的加入,水凝胶的LCST值明显变化,Am的用量越大,水凝胶的LCST值越高,二者几乎成线性关系。2、在25 oC的蒸馏水中,所有水凝胶均能快速达到饱和溶胀状态。溶胀率随着Am和CMC增加而升高,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3、LCST值低于37 oC的水凝胶在37 oC蒸馏水中均发生快速失水的退溶胀现象,在1 h左右达到平衡。退溶胀率随交联剂、CMC和Am的用量增加而降低。4、在25 oC时,在浓度低于0.05 mg/mL的NaCl溶液中水凝胶仍然有较好的溶胀性,但是当NaCl溶液的浓度高于0.05 mg/mL时,水凝胶的溶胀率明显下降,说明水凝胶对于盐溶液有一定敏感性。5、在25 oC时,缓冲溶液的pH值对水凝胶的饱和溶胀率有很大影响,PNIPAAm和P(NIPAAm-co-Am)水凝胶在酸性和碱性缓冲溶液中饱和溶胀率较大,而在中性缓冲溶液中较低。而CMC的引入使PNIPAAm/CMC半互穿网络水凝胶pH敏感性明显不同于PNIPAAm和P(NIPAAm-co-Am)水凝胶。6、水凝胶的热失重实验表明,N-MACH交联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热降解稳定性,在100 oC内稳定性良好。7、P(NIPAAm-co-Am)和PNIPAAm/CMC半互穿网络水凝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PNIPAAm水凝胶,证明了Am和CMC成功引入到PNIPAAm体系内。8、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以看出,水凝胶具有较大的孔径结构,有利于水分子的自由进出。9、在37 oC时,P(NIPAAm-co-Am)水凝胶在含溶菌酶的模拟肠液(SIF)和含胃蛋白酶模拟胃液(SGF)中较短时间内有较大程度的降解。水凝胶降解的速度随着交联剂和Am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酶浓度的升高而降解速度加快。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前言  11-27
  1.1 引言  11
  1.2 水凝胶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11-13
  1.3 智能水凝胶的溶胀机理  13-14
  1.4 智能水凝胶的分类  14-19
    1.4.1 温度敏感性水凝胶  14-15
    1.4.2 pH 敏感性水凝胶  15-16
    1.4.3 光敏感性水凝胶  16-17
    1.4.4 电敏感性水凝胶  17
    1.4.5 磁敏感性水凝胶  17-18
    1.4.6 盐敏感性水凝胶  18
    1.4.7 化学敏感性水凝胶  18
    1.4.8 压力敏感性水凝胶  18-19
  1.5 智能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19-21
    1.5.1 交联聚合  20
    1.5.2 接枝聚合  20
    1.5.3 互穿网络聚合  20-21
    1.5.4 辐射聚合  21
  1.6 智能水凝胶的应用  21-24
    1.6.1 药物控释  21-22
    1.6.2 组织工程  22-23
    1.6.3 物质分离  23
    1.6.4 其它应用  23-24
  1.7 选题背景  24-27
第二章 智能水凝胶的制备与敏感性、溶胀性的研究  27-55
  2.1 引言  27
  2.2 实验部分  27-30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7-28
    2.2.2 主要实验试剂  28
    2.2.3 N-马来酰化壳聚糖交联剂的制备  28-29
    2.2.4 N-马来酰化壳聚糖交联剂的表征  29
    2.2.5 PNIPAAm、P(NIPAAm-co-Am)和PNIPAAm/CMC 水凝胶的合成  29
    2.2.6 水凝胶温度敏感性的测定  29
    2.2.7 水凝胶溶胀动力学的测定  29
    2.2.8 水凝胶退溶胀动力学的测定  29-30
    2.2.9 水凝胶在盐溶液中溶胀的测定  30
    2.2.10 水凝胶pH 敏感性的测定  30
  2.3 结果与讨论  30-54
    2.3.1 N-马来酰化壳聚糖交联剂的制备  30-31
    2.3.2 N-马来酰化壳聚糖交联剂的表征  31-32
    2.3.3 水凝胶的制备  32-36
    2.3.4 水凝胶温度敏感性的研究  36-40
    2.3.5 水凝胶溶胀动力学的研究  40-44
    2.3.6 水凝胶退溶胀动力学的研究  44-47
    2.3.7 水凝胶在盐溶液中的溶胀性研究  47-49
    2.3.8 水凝胶pH 敏感性的研究  49-54
  2.4 本章小结  54-55
第三章 智能水凝胶热力学性质、形态结构和降解性研究  55-67
  3.1 引言  55-56
  3.2 实验部分  56-57
    3.2.1 主要实验仪器  56
    3.2.2 主要实验试剂  56
    3.2.3 水凝胶热力学性质的测试  56-57
    3.2.4 水凝胶结构形态观察  57
    3.2.5 水凝胶生物降解的测试  57
  3.3 结果与讨论  57-65
    3.3.1 水凝胶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57-59
    3.3.2 水凝胶结构形态的研究  59-61
    3.3.3 水凝胶生物降解的研究  61-65
  3.4 本章小结  65-67
结论  67-69
参考文献  69-76
致谢  76-77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相关学位论文题录  77-78

相似论文

  1.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脱除牡蛎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研究,TS254.4
  2. 壳聚糖季铵盐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O634
  3. 生物医用OCS/PLLA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R318.08
  4. 牡蛎中重金属镉、铅的富集及脱除方法的研究,X174
  5. 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TS254.9
  6. 凡纳滨对虾加工副产物制备甲壳素、壳聚糖改良工艺的研究,TS254.9
  7. 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及其生态有机药肥研制,S436.421
  8. 壳聚糖基温敏性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943
  9. 酸溶液对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R318.08
  10.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多菌灵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X172
  11. 产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X172
  12. 芘降解菌株SE12的分离和鉴定及其降解效果研究,X172
  13. 氰氟草酯降解菌分离鉴定、降解特性的研究及氰氟草酯水解酶基因(chbH)的克隆和表达,X172
  14. 阿特拉津降解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关键降解酶基因克隆及基因簇的构建,X172
  15. 精噁唑禾草灵降解菌MEPE-0128的分离鉴定及水解酶的分离纯化,X172
  16. 壳聚糖基复合纳米涂膜材料及对鸡蛋涂膜保鲜包装效果的研究,TS253.2
  17. 甲基对硫磷降解菌Sphingopyxis sp.DLP-2的生物学特性及Tnmpd的克隆和功能鉴定,X172
  18. 联苯降解菌BP3三个2,3-二羟基联苯1,2-双加氧酶基因的表达及酶学特性研究,X172
  19. 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菌Sphingobium sp. BA3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基因工程菌的构建,X172
  20. 离子液体对壳聚糖溶解性能的研究,O636.1
  21. 应用脂肪干细胞与丝素蛋白和壳聚糖支架材料共同构建细胞—支架复合物的实验研究,R329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 > 胶体化学(分散体系的物理化学) > 胶体 > 凝胶及软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