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连云港—苏州区域剖面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

作 者: 史鹏
导 师: 陈清华
学 校: 中国石油大学
专 业: 地质学
关键词: 下扬子区 逆冲推覆 对冲构造格局 构造演化 地质-地球物理解释 构造样式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下扬子地区是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分布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我国东部具有油气远景的地区之一。该区自震旦纪以来先后经历了早古生代陆缘海盆地、晚泥盆世-早三叠世陆表海盆地、中三叠世-中侏罗世前陆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走滑拉分盆地及晚白垩世后的断坳结合型盆地。这些盆地在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相互叠加、改造,而残留了现今的复合型盆地。连云港-苏州区域大剖面纵贯整个江苏下扬子区。通过对剖面的断裂、地层、构造样式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正确认识该区的地质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同时对研究海相油气的保存条件、成藏机理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地震、重力、航磁等地球物理资料及野外实测地质剖面、钻井资料等,对连云港-苏州区域剖面进行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根据区域构造演化以及动力学机制,并结合前人对下扬子区的研究成果,对连云港-苏州区域剖面的主要构造特征、变形机制及典型构造样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连云港-苏州区域剖面存在两套方向相反的逆冲推覆体系,其变形强度由南北两侧向中间逐渐减弱,至中部泰州-安丰一线出现对冲带。剖面上典型的构造样式主要有压缩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和负反转构造样式。压缩构造样式包括叠瓦状构造组合、对冲构造组合等;伸展构造样式包括滑动断阶、掀斜断块等;反转构造样式基本以负反转构造为主。江苏下扬子区从地质结构方面可划分为洪泽-高邮区块、滨海-大丰区块、句容-海安区块和宜兴-常熟区块,从不同方面进行对比评价,认为句容-海安区块应是江苏下扬子区进行海相油气勘探的首选区块。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前言  9-15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9
  1.2 研究现状  9-13
    1.2.1 下扬子区构造演化研究现状  9-10
    1.2.2 下扬子区对冲构造格局研究现状  10-12
    1.2.3 下扬子区海相油气勘探研究现状  12-13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5
    1.3.1 研究内容  13-14
    1.3.2 技术路线  14-15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15-25
  2.1 地理及大地构造位置  15
  2.2 地球物理场特征  15-17
    2.2.1 重力场特征  15-17
    2.2.2 磁场特征  17
  2.3 岩石圈纵向分层  17-20
  2.4 基底特征  20-21
  2.5 地层分布概况  21
  2.6 边界构造特征  21-25
    2.6.1 郯庐断裂  21-23
    2.6.2 连黄断裂  23-24
    2.6.3 江绍断裂  24-25
第三章 下扬子区构造演化  25-36
  3.1 构造演化阶段  25-28
    3.1.1 晚震旦-早古生代演化阶段  25
    3.1.2 晚古生代-早三叠世演化阶段  25-26
    3.1.3 中三叠-中侏罗世演化阶段  26-27
    3.1.4 晚侏罗-早白垩世演化阶段  27-28
    3.1.5 晚白垩世-第四纪演化阶段  28
  3.2 沉积盆地类型转化  28-33
    3.2.1 晚震旦-早古生代陆缘海盆地  28-30
    3.2.2 晚泥盆世-早三叠世陆表海盆地  30-31
    3.2.3 中三叠世-中侏罗世前陆盆地  31-32
    3.2.4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走滑拉分火山岩盆地  32-33
    3.2.5 晚白垩世-第四纪断坳复合型盆地  33
  3.3 下扬子对冲带形成机制  33-36
第四章 连云港-苏州区域剖面综合解释  36-53
  4.1 地震资料解释  37-44
    4.1.1 地震剖面反射特征  37-39
    4.1.2 钻井数据标定层位  39-42
    4.1.3 断裂的识别  42-44
  4.2 野外地质剖面  44
  4.3 重磁资料解释  44-47
  4.4 主要地质界面  47-53
    4.4.1 磁性基底面  47-48
    4.4.2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顶面  48-50
    4.4.3 印支面  50-53
第五章 连云港-苏州区域剖面构造特征  53-71
  5.1 主要断裂特征  53-56
  5.2 构造区域划分  56-57
  5.3 剖面构造特征  57-63
    5.3.1 鲁苏基岩冲断区  58
    5.3.2 苏北叠瓦冲断区  58-62
    5.3.3 苏南滑脱冲断区  62-63
    5.3.4 上海隆起  63
  5.4 剖面变形分带  63-64
  5.5 剖面典型构造样式  64-71
    5.5.1 挤压构造样式  65-66
    5.5.2 伸展构造样式  66-69
    5.5.3 反转构造样式  69-71
第六章 有利含油气区带优选  71-76
  6.1 区块划分  71-73
  6.2 区块评价与优选  73-76
    6.2.1 中-古生界地层实体的保存程度和稳定性  73-74
    6.2.2 构造运动幅度  74
    6.2.3 区域盖层的厚度和连续性  74
    6.2.4 主要烃源岩的分布特征  74-76
结论  76-77
参考文献  77-8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1-82
致谢  82

相似论文

  1. 云南东川铜矿构造演化与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P618.41
  2.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构造变形研究,P542
  3. 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研究,P531
  4. 南宫凹陷中、新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研究,P618.13
  5. 济阳坳陷孔店组转型期构造演化对原型盆地的控制影响研究,P542.3
  6. 帕米尔弧东段山前构造特征及地质意义,P618.13
  7. 祁东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TD713
  8. 明水—绥化地区地震质料综合解释与构造特征研究,P631.44
  9. 巴楚隆起色力布亚断裂演化及其油气意义,P618.13
  10.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P588.14
  11. 贺兰山断裂构造,P542
  12. 西天山伊宁地层小区阿克沙克组研究,P535
  13. 查干诺尔盆地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研究,P619.14
  14. 新疆沙瓦布齐地区构造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研究,P619.14
  15. 绿水洞矿井瓦斯赋存构造控制与瓦斯预测,P618.11
  16. 大巴山前陆带构造演化及流体碳氢氧同位素研究,P597
  17. 海拉尔盆地贝中地区油藏地质特征研究,P618.13
  18. 青藏高原冈底斯造山带变质地质作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P588.3
  19. 大别山南缘的构造变形研究,P542.2
  20. 陶二井田瓦斯地质规律研究与瓦斯预测,TD712
  21. 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TD71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