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琼东南盆地油气运移动力特征分析

作 者: 孔敏
导 师: 石万忠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
专 业: 能源地质工程
关键词: 超压预测 油气运移 盆地模拟 流体活动信息 琼东南盆地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琼东南盆地是一个典型的高温高压盆地,以超压的研究为切入点,来加深对研究区油气运聚规律的认识,可以为盆地的进一步勘探提供指导依据。目前对于该盆地高压条件下区域性的特别是中央坳陷带的油气运移方向还不是很明确,从而严重制约了对该盆地油气运聚规律和有利勘探区带的整体认识。本文以超压盆地特殊的油气运移动力机制为研究目标,运用油气成藏动力学、沉积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知识,在钻井、岩性、测井、速度谱、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速度谱资料的读取及运用相关的地震资料、单井资料在相关软件中进行研究区超压建模,在地震剖面上进行流体活动信息识别与分类,对研究区的各种模拟参数进行精确指定,在盆地模拟软件中完成古压力及油气运移演化过程的模拟,最终综合多种信息对研究区开展有利目标区初步预测。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结论包括以下几点:(1)现今超压压力特征琼东南盆地普遍发育超压,从单井上能识别的超压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双层超压结构一种是单层超压结构,其中双层超压分布范围比较小,仅限于临近莺歌海盆地的崖城21-1与崖城19-2构造附近,而其他位置均为单层自生超压。研究区北部隆起带局部发育超压,远离中央坳陷带的位置压力系数较小,靠近中央坳陷带的位置,受凹陷的强超压影响,压力系数较大,从西向东,相同的埋深压力系数有逐渐变小的趋势。中央坳陷带内普遍发育超压,且压力系数最大,随着地层的加深,压力系数不断增大,但一些坳陷内低凸起及断层附近由于泄压作用,压力系数相对较小。南部隆起区的压力是最小的,除了一些较深的小断陷发育超压外,其它地区基本都不发育超压或发育弱超压。(2)流体活动信息的分类、特征及对油气运移的指示意义琼东南盆地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多种流体活动,主要包括亮点、泥—流体底辟、海底麻坑、油气泄漏通道、岩浆底辟及杂乱带等。其中亮点主要发育在新近系浅层,分布在北部隆起带,受2号断层控制,中央坳陷带及南部隆起区亮点较少,主要受底辟构造控制,西部亮点分布较广相对分散,而东部亮点则集中分布于松涛凸起的东段、宝岛凹陷及长昌凹陷。流体活动在地震剖面上一般不单独出现,而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主要的组合类型有三种,底辟+底辟裂缝+亮点的组合、油气泄漏通道+亮点的组合以及底辟+底辟断层的组合,前两种可以作为油气的有效通道,对油气聚集具有积极的指示意义,而缺乏亮点的组合形式则对油气运聚一般起消极作用。(3)压力演化特征从单井一维模拟的结果来看现今钻井钻遇的超压从梅山组沉积时就开始形成,但在梅山组晚期随着构造抬升有局部的泄压,黄流组和莺歌海组是现今超压的主要形成期,琼东南盆地超压的主要成因机制应为欠压实成因。从各凹陷的压力演化曲线图上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乐东凹陷及陵水凹陷一直保持着较强的压力,崖南凹陷压力相对较小,基本处于常压状态;松南凹陷及宝岛凹陷也发育超压但晚期压力系数相对较低;长昌凹陷早期压力较高,晚期压力趋于常压。5.5Ma之前,东西部的超压中心是分开的,西部超压中心为乐东—陵水凹陷,东部超压中心为长昌凹陷,中间的松南凹陷仅发育弱超压,5.5Ma以后,超压中心开始转移到盆地西部,整体压力系数增大,形成了以乐东凹陷为超压中心的压力展布格局。(4)油气运移特征从二维模拟的剖面图上可以看出该盆地生烃能力较强,15.5Ma之前油气生成量较少,之后油气生成量增加,尤其是5.5Ma以后,油气运移强度明显增大,油气运移以垂向运移为主,断层两侧的油气运移到达的顶界面比周围较浅,说明断层是研究区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根据模拟结果可知油气运移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油气主要沿断裂输导,尤其是控盆的主断裂;侧向油气运移特征不明显;油气在中央坳陷带内生成,运移指向南北隆起带地势相对较高的构造圈闭。(5)有利的油气目标区预测结合平面压力展布特征及油气运移模拟的结果可知,从油气运移的角度来说,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主要集中有输导断层且连接生烃凹陷、泄压带(或常压带)、流体势较低的位置,具体到研究区内就是低压低势的北部隆起带的环崖南凹陷地区、宝岛—松涛地区以及南部隆起带。然而油气运移的指向区不一定就会成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区,本研究又重点从泥岩厚度特征及流体活动信息等多方面对研究区的封盖条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南部隆起带的低凸起位置及中央坳陷带与北部隆起带的交界处盖层条件都比较差,北部隆起带的盖层条件较好。同时综合北部物源丰富砂体较发育且凹陷内生烃能力较强的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最终初步预测研究区内有利的目标区主要是两个即环崖南凹陷地区以及宝岛—松涛北部地区。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有以下两点:(1)基于地球物理手段,对地震剖面上可以反映油气运移与散失的流体活动信息(包括亮点、泥-流体底辟、油气泄漏通道、底辟断层、多边形断层等信息)进行了识别、解释与分类,并综合上述信息开展了对研究区油气运移特征的直观分析;(2)利用速度谱资料建立了琼东南盆地全区内(包括深水区)的超压模型,利用盆地模拟的技术与手段对研究区尤其是深水区压力演化特征及油气运移过程进行了定量模拟,此成果对认识全区(尤其是深水区)内的超压展布、油气运移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4
第一章 前言  14-21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4-15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15-18
    1.2.1 超压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5-16
    1.2.2 超压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16-17
    1.2.3 超压盆地中流体活动信息识别  17-18
    1.2.4 研究区目前存在的问题  18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8-19
  1.4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19-20
    1.4.1 研究的主要成果  19-20
    1.4.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20
  1.5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0-21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28
  2.1 琼东南盆地基本构造和构造演化特征  21-23
    2.1.1 琼东南盆地基本构造特征  21-22
    2.1.2 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22-23
  2.2 琼东南盆地沉积地层特征  23-24
  2.3 琼东南盆地压力场基本特征  24-25
  2.4 琼东南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25-28
    2.4.1 烃源岩特征  25
    2.4.2 储集层特征  25-26
    2.4.3 封盖条件  26
    2.4.4 输导体系类型  26-28
第三章 现今超压建模  28-52
  3.1 单井压力结构分析  28-33
    3.1.1 资料的筛选  28-29
    3.1.2 单井压力结构类型  29-33
  3.2 速度拾取及速度模型的建立  33-42
    3.2.1 速度谱的读取  33-34
    3.2.2 层速度计算  34-37
    3.2.3 趋势速度模型的建立  37-42
  3.3 超压与速度关系分析  42-47
    3.3.1 剩余速度体的建立  42
    3.3.2 超压与剩余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  42-47
  3.4 现今超压模型分析  47-52
    3.4.1 超压顶界面的解释  47-49
    3.4.2 研究区超压的平面分布特征  49-52
第四章 基于地震资料的流体活动信息分析  52-65
  4.1 亮点的解释与分类  52-57
    4.1.1 亮点的基本特征  52
    4.1.2 亮点的解释与分类  52-56
    4.1.3 亮点的分布特征  56-57
  4.2 流体底辟构造类型及内涵信息分析  57-62
    4.2.1 泥-流体底辟  57-59
    4.2.2 海底麻坑  59
    4.2.3 油气泄漏通道  59-60
    4.2.4 岩浆底辟  60
    4.2.5 底辟断层及底辟裂缝  60-62
  4.3 流体活动信息与油气运移之间的关系  62-65
    4.3.1 流体活动信息的组合类型  62-63
    4.3.2 研究区流体活动信息分布特征  63
    4.3.3 流体活动对油气运聚的意义  63-65
第五章 压力特征及油气运移模拟  65-94
  5.1 单井一维温压史模拟  65-72
    5.1.1.关键参数的选取  65-71
    5.1.2 模拟结果分析  71-72
  5.2 二维压力特征及油气运移模拟  72-90
    5.2.1 盆地模拟参数  72-79
    5.2.2 模拟结果分析  79-90
  5.3 三维流体势模拟  90-94
    5.3.1 关键参数指定  90-92
    5.3.2 模拟结果分析  92-94
第六章 基于油气运移角度的单井解剖  94-100
  6.1 典型单井油气勘探成败分析  94-99
    6.1.1 崖城21-1构造勘探成败分析  94-95
    6.1.2 陵水4-2构造勘探成败分析  95-96
    6.1.3 松涛36-1构造勘探成败分析  96-98
    6.1.4 宝岛19-2构造勘探成败分析  98-99
  6.2 单井勘探成败的启示意义  99-100
    6.2.1 单井勘探失利的主要因素  99
    6.2.2 油气成藏的有利运移条件  99-100
第七章 有利目标区的初步预测  100-111
  7.1 基于压力特征及盆地模拟的运移特征分析  100-102
    7.1.1 研究区的油气输导条件  100-101
    7.1.2 现今压力特征指示的油气运移指向  101
    7.1.3 盆地模拟显示的油气运移特征  101-102
  7.2 基于流体活动信息与压力特征的封盖条件分析  102-107
    7.2.1 泥岩厚度分布特征  102-103
    7.2.2 流体活动信息指示的封盖条件  103-105
    7.2.3 从破裂压力的角度对封盖条件的分析  105-107
  7.3 研究区的有利目标区初步预测  107-111
    7.3.1 研究区其他有利的成藏条件  107-108
    7.3.2 有利目标区初步预测  108-111
主要认识与结论  111-113
致谢  113-114
参考文献  114-119

相似论文

  1. 松辽盆地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P618.13
  2. 琼东南盆地断裂组合样式及其变形机制模拟分析,P542
  3. 琼东南盆地古近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P618.11
  4. 琼东南盆地裂后期构造沉降分析及古地貌恢复,P618.13
  5. 歧口凹陷埕北断阶带油气运聚成藏机制研究,P618.13
  6.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源对比与成藏过程分析,P618.13
  7. 琼东南盆地目的层成岩作用研究与有利储层预测,P618.13
  8. 琼东南盆地目的层成岩作用数值模拟与储层质量预测,P618.13
  9. 临清坳陷上古生界油气资源评价,P618.13
  10. 构造变形与烃类充注效率油气运移检测系统研究与设计,P618.13
  11. 塔中地区卡1区块志留—石炭纪碎屑岩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区预测,P618.13
  12.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热演化史及其与多种能源关系研究,P618.13
  13.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盆地结构构造及其形成机制研究,P618.13
  14. 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水道沉积体系及其油气意义,P618.13
  15. 冀中坳陷前第三系不整合与油气运聚关系,P618.13
  16. 东营凹陷永新地区古近系油气运聚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P618.13
  17.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体输导体系与油气成藏研究,P618.13
  18. 长岭凹陷东岭地区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研究,P631.44
  19.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生成与成藏研究,P618.13
  20. 海拉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