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动词属性的模板化自动代码生成

作 者: 汪畅
导 师: 王铮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关键词: 自动代码生成 动词属性 语义分析 模板
分类号: TP311.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动代码生成是指使用已有程序自动生成目标程序的过程。其更为详细的描述是通过读取输入的工程设计中的各种文档及模型,按照一定领域规则,生成某种计算机能编译执行的源代码的过程。自动代码生成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新兴软件生产途径,目前正处于高速的发展过程中,其实现技术不断的在创新发展。虽然,当前自动代码生成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但其所生成的代码更加标准化、统一化,用其进行软件开发更加快捷方便,是软件行业的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对于软件开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自动代码生成技术在国内外的现状,并介绍了现今已经有的一些自动代码生成技术的实现。针对于目前在自动代码生成中主要使用抽象化的需求描述,而不是更常用的自然语言来表达的情况,提出了一个以受限汉语理解为基础的自动代码生成方案。在此解决方案中,对受限汉语语句的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依据语义分析的过程,提出了以动词为中心的理解方法。在该方法中,根据动词和与其相关联的名词性语义成分可以组合成一个基本的语义结构,句子的语义可以由这些语义结构来表示的原理,结合现有的一些语义表示手段,得到了动词的属性结构,并详细讨论其相关分类以及表达方式。然后阐述了在受限汉语理解中有关动词属性结构的处理实现,并将其运用于受限汉语处理的具体实践当中。通过对以受限汉语形式表达的用户需求中动词属性结构进行理解和分析,并结合模板的处理方法,最终将分析结果转化成计算机能编译执行的源代码。本文依据上述方案,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自动代码生成的系统。系统通过对输入的受限汉语语句进行分析、转化并生成C语言源代码。其核心是依据动词属性进行的语义分析、模板的生成以及最终代码的整合。其实现是基于动词属性处理,中间代码处理,模板处理和自动生成等技术的结合,依据不同的输入内容,以领域化的预置语义来进行模板文件生成并最终实现目标代码的生成和整合。最后,本文通过对两个测试例子的分析,展示了自动代码生成系统的运行流程和代码自动生成的具体实现,证实了该自动代码生成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其相对于手工开发更高的效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8
1 绪论  8-13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8-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0
  1.3 问题与展望  10-11
  1.4 本文的工作  11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11-13
2 自动代码生成技术  13-20
  2.1 自动代码生成技术  13-14
  2.2 自动代码生成主要涉及到的技术  14-19
    2.2.1 正则表达式  14-15
    2.2.2 模板  15
    2.2.3 XML  15-16
    2.2.4 UML  16-18
    2.2.5 动态链接库技术  18-19
  2.3 本章小结  19-20
3 受限汉语理解基础  20-29
  3.1 自然语言语义分析和表示方法  20-24
    3.1.1 语义网络  20
    3.1.2 格语法  20-22
    3.1.3 概念从属理论  22-23
    3.1.4 本体  23-24
  3.2 受限汉语理解  24-27
    3.2.1 受限汉语概述  24-25
    3.2.2 受限汉语规范  25-26
    3.2.3 受限汉语设计  26-27
  3.3 本章小结  27-29
4 动词及其属性的研究  29-36
  4.1 动词的分类  29-30
  4.2 动词语义理解基础  30-31
  4.3 动词的属性  31-32
  4.4 动词属性的分类  32-34
  4.5 动词属性的知识表示  34-35
  4.6 本章小结  35-36
5 基于动词属性的模板化自动代码生成模型设计  36-45
  5.1 模型总体设计  36-37
  5.2 语义分析设计  37-39
    5.2.1 结构分析  37-39
    5.2.2 动词属性结构处理  39
  5.3 中间知识表示设计  39-40
    5.3.1 中间知识表示设计原则  39-40
    5.3.2 中间知识表示设计实现  40
  5.4 模板文件设计  40-42
  5.5 自动生成模块设计  42-44
  5.6 本章小结  44-45
6 自动代码生成系统的分析和测试  45-52
  6.1 分析及测试原理  45
  6.2 具体实例的测试和分析  45-51
  6.3 本章小结  51-52
7 总结与展望  52-54
  7.1 工作总结  52-53
  7.2 工作展望  53-54
致谢  54-55
参考文献  55-58
附录  58

相似论文

  1. 溶胶—凝胶AAO模板法制备ITO准一维纳米结构,TB383.1
  2. Bi3.25La0.75Ti3O12(BLT)纳米管/线的合成工艺研究,TB383.1
  3. 水热法制备氧化物中空微球,TB383.4
  4. 2D人脸模板保护算法研究,TP391.41
  5. 基于距离映射码的安全指纹认证研究,TP391.4
  6. 有序多孔TiO2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TB383.2
  7. 不完备信息系统的完备化及其上的知识获取,TP311.13
  8. 论电视节目模板的知识产权保护,G222
  9. 多孔氧化铜空心微球的制备及表征,O614.121
  10. 壁上有孔的二氧化硅空心球的制备,TB383.1
  11. 微/纳米结构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TB383.1
  12. 驾驶员眼睛开闭状态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开发,TP391.41
  13. 基于CNN的智能交通系统多车牌定位方法的研究,TP391.41
  14. 甲醇制烯烃催化剂SAPO-34分子筛的合成及改性研究,TQ221.2
  15. 跟踪印花系统视觉检测算法研究,TP391.41
  16. 基于支撑向量机与模板匹配的眼底图像分割,TP391.41
  17. 基于并联机构的视觉伺服技术,TP391.41
  18. 应急预案的形式化建模与决策规划,N945.1
  19. 基于模型的设计在ARM直流电机控制开发中的应用,TM33
  20. 主观题自动评分技术研究,TP391.1
  21. 基于QoS感知的Web服务组合,TP393.0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软件 > 程序设计、软件工程 > 软件工程 > 软件开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