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宗教精神对史铁生创作的影响

作 者: 杨雪梅
导 师: 孙书文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史铁生 宗教精神 终极追问 灵魂拯救 务虚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史铁生在中国当代的文坛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独特的人生经历使他从哲学走向宗教,但他的思想不拘泥于某个宗教教条,而是一种以现代基督教、佛教的思想为主体,同时又不排斥其他宗教的思想精髓渗入的独特的批判的神学、自由的神学,并以此为基础指导他的文学创作,以文学创作为基础,提炼出宗教精神作为个人的精神信仰,寻求一条灵魂的拯救之路。本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引言:主要介绍了中国当代对史铁生创作的研究情况及对宗教精神研究的意义。目前对史铁生创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其命运观的研究,通过他特殊的命运和对不幸的态度及创作的影响,来肯定其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对其作品的研究,通过他的小说、散文、随笔,对其作品中的美学、诗学价值进行分析、挖掘。三是对其宗教观的研究,通过他在作品表现出的对宗教的理解和思索,对其宗教倾向进行分析、评价。在中国当代文学中谈宗教对文学的影响,史铁生的创作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一席。在这些研究中,研究者多从史铁生的个人命运经历及他的创作中寻找精神力量的价值、哲学的根源、美学价值、宗教的影响及残疾的命题,对其创作的根源——宗教精神及其对史铁生创作的影响研究尚不深入。本文否定史铁生是一个宗教信徒,而是一位宗教思考者,思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开思路,建构属于自己的人生信仰,他在思考中,提炼出了宗教精神为其信仰和创作之源,并由宗教精神出发,对其对创作风格的影响——“务虚”进行深入进一步的研讨。第一部分,史铁生宗教精神的文化渊源。宗教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与精神现象,和文学在历史起源、思维方式、精神作用等方面,都有着诸多的异曲同工之处。两者之间互为影响,宗教成为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作家在他们的创作中纳入了基督教的内容。佛教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也呈现出一种比较明显的回归趋势。在当代文坛上,作家通过自己体证佛法的感受来同读者交流如何用佛教的智慧抵御现代生活的机械与功利化,这一现象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国民精神生活的构建之中。本文要研究的对象作家史铁生,就是在这样的宗教背景下,进行了他的文学创作,他的作品中佛教与基督教的色彩非常浓重,许多人把他的作品归类到宗教文学中。第二部分,史铁生的宗教精神。主要从史铁生作品中宗教精神产生的缘由和史铁生对基督教的神拯救人、佛教中虚无灭欲的否定来了解史铁生的对宗教精神的理解与表达,史铁生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病而引发残疾,不幸的命运使史铁生开始了对命运的怀疑与思索,通过对人存在意义的终极追问,他在宗教中寻找答案与出路,寻找到一条用宗教精神来拯救人类精神困境的道路,他肯定基督教的拯救说,但主张的人的自救,而非上帝的他救;他肯定佛教的缘起说,否定其消极灭欲的虚无观,并寻找到用宗教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信仰来拯救灵魂的道路。第三部分,务虚:宗教精神对史铁生创作的影响。宗教精神是史铁生创作的出发点,对宗教精神的追求体现在史铁生作品里就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务虚。在时态上,他大部分作品都是回忆,对人物、情节也是类似逻辑推理似的虚构,没有名字的人物,跳跃的时间空间,都体现出典型的务虚特点。甚至对爱情,他也是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的是一种画面或者感觉。他的新作《我的丁一之旅》,也是把虚的“我”和实的“丁一”纠缠在一起,去追问去寻求生命的源头和归宿。手法也更加自由,不在意叙事顺序,不关注情节,只是一个魂魄进行的一场虚拟的精神之旅。结语。史铁生以宗教教徒般的虔诚用心魂写作,以务虚的形态追求生命终极的自由,他的创作对社会的意义——用宗教精神开启新的生命之旅,为失去自我的现代人打开通往梦想世界的大门,从而获得自我的拯救。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引言  9-10
一、史铁生宗教精神的文化渊源  10-18
  (一) 宗教与文学的密切关系  10-12
  (二) 史铁生文学创作的基督教文化背景  12-14
  (三) 史铁生文学创作的的佛教文化背景  14-15
  (四) 宗教精神与中国当代文学  15-18
二、史铁生的宗教精神  18-27
  (一) 史铁生宗教精神的来源  18-23
  (二) 史铁生的宗教精神否定基督教中神对人的拯救  23-25
  (三) 史铁生的宗教精神否定佛教的虚无灭欲  25-27
三、务虚:宗教精神对史铁生创作的影响  27-41
  (一) 务虚源于作家对宗教精神的追求  28-29
  (二) 务虚体现在作品的时态上  29-31
  (三) 务虚体现在对人物、情节的虚构  31-34
  (四) 务虚体现在作品中对爱情的意象式描写  34-36
  (五) 虚实相生的《我的丁一之旅》  36-41
结语  41-42
注释  42-44
参考文献  44-46
致谢  46-4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8

相似论文

  1. 神性的追寻,I206.7
  2. 史铁生过程论思想研究,I207.42
  3. 从苦难中复活,I207.42
  4. 论史铁生《务虚笔记》的复调性,I207.42
  5. 困境·突围·超越,I207.6
  6. 另一种真实,J305
  7. 史铁生创作的意象类型与心理动因,I206.7
  8. 史铁生创作的意象类型与心理动因,I206.7
  9. 海子的永恒轮回,I207.25
  10. 鲁迅、史铁生散文独语比较论,I207.6
  11. 宗教精神与绘画风格,J20
  12. 史铁生哲思文体研究,I206.7
  13. 逆游的行魂,I207.42
  14. 被神性的光辉引领和照亮,I206.7
  15. 人生苦难的拯救,I206.7
  16. 残缺世界里的思想行者,I0-03
  17. “思索的小说”:论史铁生小说的哲理意涵,I207.42
  18. 救赎路上的跋涉者,I206.7
  19. 论史铁生小说的哲学精神,I207.42
  20. 艺术中的原型与灵魂自救,J0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