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黄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 者: 郑晓霞
导 师: 张丹参
学 校: 河北北方学院
专 业: 药理学
关键词: 大黄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正交试验 稳定性 溶出度 药代动力学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黄酚(Chrysophanol,Chry)是大黄、虎杖、何首乌等蓼科植物中的一种有效单体,属于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止血、抗癌、止咳、利尿等药理作用。根据文献报道,大黄酚还能消除体内自由基,有明显的抗衰老和促进学习记忆的作用。大黄酚属于脂溶性化合物,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由于大黄酚在水中溶解度极小,生物利用度不高,限制了大黄酚在临床中的应用。因此,为了拓宽大黄酚的应用范围,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选择的应用剂型,本课题研究了大黄酚的包合技术。包合技术由于能极大地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而广泛应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剂型研究领域。本课题选择羟丙基-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采用最佳的制备方法及工艺将大黄酚制成包合物,以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并考察大黄酚包合物的稳定性、体外溶出度。同时观察大黄酚包合物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得到药动学参数,为大黄酚包合物注射剂的研制提供依据。大黄酚包合物制备方法及工艺研究:以大黄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与收得率为指标,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比较搅拌法、研磨法与超声法的包合效果,以确定较适宜的制备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制备中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筛选,考察大黄酚与羟丙基-β-环糊精质量比、溶剂浓度、包合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包合过程的影响,优化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大黄酚的条件。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及相溶解度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显示:大黄酚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是:大黄酚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60,溶剂乙醇的浓度为50%,包合时间2h,包合温度是30℃,大黄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率可达64.11%。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当HP-β-CD的质量分数为20%时,可使Chry溶解度增大102.66倍。大黄酚包合物稳定性及体外溶出度研究:比较大黄酚与大黄酚包合物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采用动态透析技术研究大黄酚包合物的体外溶出度,观察其释药性能。结果显示:在光、热及湿的因素影响下,大黄酚包合物的稳定性较单体药物有显著提高。大黄酚包合物的体外溶出性能良好,显示出一定的缓释特征。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选用两种动物分别考察大黄酚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给予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大黄酚溶液或大黄酚包合物水溶液,连续测定各时间点血浆中药物含量,分析药动学参数和隔室模型。给予小鼠尾静脉注射大黄酚溶液或大黄酚包合物水溶液,在不同时间点测定小鼠血浆、心、肝、脑、脾、肺、肾中大黄酚的含量,研究大黄酚及大黄酚包合物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大黄酚及包合物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两者的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9.093h和13.075h,推测包合物的消除过程较大黄酚稍慢。采用两样本t检验对大黄酚及包合物在小鼠体内各个组织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小鼠静脉注射包合物与注射大黄酚比较,在血、肝及脑中的药物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采用优化的工艺条件制备大黄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率高,工艺稳定,操作简单。大黄酚适宜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增溶效果明显。大黄酚包合物显著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及体外溶出度。大黄酚包合物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为二室模型。大黄酚制成包合物后可显著提高小鼠脑中的药物含量。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10
英文缩写  10-11
研究论文 大黄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11-50
  前言  11-12
  材料与方法  12-21
  结果  21-25
  附图  25-31
  附表  31-41
  讨论  41-46
  结论  46-47
  参考文献  47-50
综述 环糊精包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50-62
致谢  62-63
个人简历  63-64

相似论文

  1. 自变量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O211.63
  2.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3. 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试验研究,X703
  4.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5. 开关磁阻发电机供电系统仿真分析,TM31
  6. 多层卫星网络稳定性设计研究,TN927.23
  7. 分导飞行器多模型自适应控制,TP273.2
  8. 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TP13
  9. 离散非线性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研究,TP13
  10. 壳聚糖季铵盐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O634
  11. 氯代甲氧基脂肪酸甲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TQ414.8
  12. 高产色素红曲菌株的选育及所产色素性质的研究,TS202.3
  13. 复杂布尔网络稳定性问题的研究,O157.5
  14. 渗流对尾矿坝稳定性影响的分析,TV649
  15. 辣椒碱/环糊精体系的表征及性能研究,TQ450.1
  16. 无铅玻璃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1.6
  17. 气—水可压缩流物质界面的R-M不稳定性研究,O359.1
  18. 乳化柴油在S195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TE626.24
  19. 鹿血酒的制备、毒理学安全性及稳定性评价,TS262.91
  20. 烤烟打叶复烤片烟结构稳定性评价,TS443
  21. 长期不同种植模式下东北黑土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差异研究,S15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