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收益罪

作 者: 郝斌斌
导 师: 卢勤忠
学 校: 华东政法大学
专 业: 刑法学
关键词: 赃物犯罪 犯罪对象 行为方式 亲亲相隐
分类号: D92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收益罪在中外刑法理论上通常被称作赃物犯罪。我国刑法关于赃物犯罪的规定除了本罪之外,还包括第171条出售、购买、运输伪造的货币罪,第191条洗钱罪,第348条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9条窝藏毒品、毒赃罪等等。据此,学界将本罪称为普通赃物犯罪,而将其他相关赃物犯罪的规定称为特殊赃物犯罪,对于特殊赃物犯罪,处理时应以法律特别规定的特殊罪名定罪量刑,不再认定为普通赃物犯罪。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普通赃物犯罪,因此文中所指赃物犯罪为《刑法》第312条规定之罪。赃物犯罪在实践中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犯罪,但对其诸多方面的界定又不甚明了,在理论界和实务部门都存在不少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赃物犯罪不断呈现新的特点,也促使关于本罪立法的频繁修改。但是,立法上频繁修改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立法上的概括性规定却带来了理论和实践中诸多的疑难问题,这仍需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同时,赃物犯罪作为典型的下游犯罪,与许多关联犯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强对本罪的研究和惩治,可以有效遏制财产犯罪、经济犯罪等上游犯罪。本文除导言部分外,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赃物犯罪的概述;第二部分是赃物犯罪疑难问题研究;第三部分是我国赃物犯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第一部分,赃物犯罪的概述。先从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概况介绍赃物犯罪的历史沿革,然后从犯罪构成论的角度对本罪进行学理分析,重在分析构成要件中的核心要素,如犯罪行为方式、主观上的“明知”等等。第二部分,赃物犯罪疑难问题研究。首先,界定犯罪所得、犯罪收益的内涵,对本罪犯罪所得中的“犯罪”应如何正确理解,并对“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进行正确界定。其次,将赃物犯罪与洗钱犯罪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赃物犯罪的实质。最后,对赃物犯罪的一罪与数罪问题进行研究,由于本罪是选择性罪名,多样的行为方式和犯罪对象极易带来一罪与数罪的困扰,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是必要的。第三部分,从理论和立法上完善我国刑法中的赃物犯罪。一方面,修改后的赃物犯罪本身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在入罪方面,缺乏数额依据,本罪虽然属于妨害司法类犯罪,但本罪与财产犯罪、经济犯罪的紧密联系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法律或司法解释中确立具体的入罪标准。此外,“情节严重”的认定是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重要参考,也有必要通过法律或司法解释予以明确。另一方面,从古为今用的角度出发,有条件地继承我国传统法律制度——“亲亲相隐”制度,并从其刑法价值入手,发掘“亲亲相隐”制度对赃物犯罪的现实意义,从理论上完善赃物犯罪的研究。同时,从“亲亲相隐”制度的可行性角度出发,切实从立法中寻求“亲亲相隐”制度的立足点,借以完善我国刑法中的赃物犯罪。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强奸罪实践难题及解决,D924.3
  2. 亲属特权与“亲亲相隐”之比较,D929
  3. 洗钱罪若干法律问题探析,D924.3
  4. 中国“亲亲相隐”制度之重构,D909.2
  5. 刑事法治中的亲属拒证权研究,D925.2
  6. 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D924.3
  7. 对治疗期乳腺癌患者行为方式干预研究,R473.73
  8. 私分国有资产罪疑难问题探析,D924.3
  9. 受贿罪犯罪对象以及利益要件研究,D924.392
  10. 偷逃型诈骗行为若干问题研究,D924.3
  11. 中国“亲亲相隐”制度及其现代立法思考,D929
  12. 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D924.392
  13. 盗窃罪犯罪对象研究,D924.3
  14. 内幕交易罪若干问题研究,D924.3
  15. 论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司法认定,D924.3
  16. 犯罪客体的概念与地位研究,D914
  17. 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D924.3
  18. 虚假破产罪研究,D924.3
  19. 信用卡犯罪行为方式研究,D924.3
  20. 对家庭变迁研究范式的理论补充:家庭变迁中的“结构二重性”,C913.1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分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