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作 者: 甘杰升
导 师: 刘建昌
学 校: 广西民族大学
专 业: 刑法学
关键词: 赃物犯罪 概念 罪名适用 要件解构 立法缺陷 立法完善
分类号: D92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属于对象式选择罪名,其主体属于一般主体包括单位和个人,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追查活动。客观方面,窝藏并不能包括收受,转移赃物就是指搬动、运输等改变赃物存放地点的行为,收购并不须以出卖为目的,代为销售中的“代为”应理解为协助的意思。其他掩饰、隐瞒的行为除了包括加工、买卖、介绍买卖、典当、拍卖、抵押外还包括持有、使用、斡旋、收受以及利用金融手段进行的其他方式;“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是指通过犯罪而取得的财产或物品及利用该财产或物品而获得的利益,包括原物及其产生的孳息、利润、交换物。主观方面,对明知的认定应当坚持“可能说”,而判断明知的标准则坚持“折衷说”。目前,我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立法依然存在犯罪对象内涵模糊,法定刑偏低,犯罪成立标准和加重情节不明确,缺乏对常业犯和亲属犯应有考虑等缺陷。对此,我们应当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主要国家优秀的立法成果,做到以下五点:进一步明确犯罪对象的内涵与外延;提升法定最高刑;增设“后果严重”作为定罪情节,“后果特别严重”作为加重情节;增设常业犯与亲属犯;增设“推定明知”的情形。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序论  9-11
第一章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概念罪名适用  11-14
  第一节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概念  11-13
  第二节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罪名适用  13-14
第二章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之解构  14-33
  第一节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主体  14-15
  第二节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客体  15-17
    一、国外关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本质学说  15-16
    二、国内关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本质学说  16-17
  第三节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客观方面  17-29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行为方式  17-22
    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犯罪对象  22-29
  第四节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主观方面  29-33
    一、“明知”的内涵解读  29-31
    二、“明知”的判断标准  31
    三、“明知”的形成时间  31-33
第三章 域外赃物犯罪立法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  33-38
  第一节 域外赃物犯罪立法考察  33-36
    一、日本的立法现状  33
    二、德国的立法现状  33-34
    三、法国的立法现状  34
    四、英国的立法现状  34-35
    五、美国的立法现状  35
    六、新加坡的立法现状  35-36
    七、韩国的立法现状  36
  第二节 域外赃物犯罪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36-38
    一、罪状表述明确、具体  36
    二、刑罚幅度均衡、轻重得当  36-37
    三、重视对赃物犯罪常业犯的从重打击  37
    四、对赃物犯罪的亲属犯给予人性化考虑  37
    五、明文规定赃物犯罪推定知情的情形  37-38
第四章 我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38-43
  第一节 我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存在的立法缺陷  38-39
    一、犯罪对象内涵依然模糊  38
    二、法定刑依然偏低  38
    三、犯罪的成立标准和加重情节不明确  38
    四、缺乏“常业犯”与“亲属犯”的规定  38-39
    五、“司法推定”缺乏正统法律地位  39
  第二节 我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立法完善  39-43
    一、进一步明确犯罪对象的内涵与外延  39-40
    二、提升法定最高刑  40
    三、增设“后果严重”作为定罪情节,“后果特别严重”作为加重情节  40-41
    四、增设常业犯与亲属犯  41-42
    五、刑法中增设“推定明知”的情形  42-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6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6-47
后记  47

相似论文

  1. 基于多示例学习的用户关注概念区域发现,TP391.41
  2. 基于逼真度的仿真系统评估研究,TP391.9
  3. 多样性密度学习算法的研究与应用,TP181
  4. 从《道德经》英译看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典籍英译的解释力,H315.9
  5.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6. 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分析及策略研究,G633.8
  7. 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研究,G633.91
  8. 文山官房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涌水量预测,TD742
  9.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10. 青少年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弹力关系的研究,B844.2
  11. 大学生品牌依恋问卷的编制及其与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B841
  12. 大学新生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B844.2
  13. “非常规”实验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G633.7
  14. 概念隐喻的认识论意义,B842.1
  15.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认知隐喻研究,I712.072
  16. 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性研究,G633.41
  17. 不完备信息系统的完备化及其上的知识获取,TP311.13
  18. 小学生课堂参与、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G622.4
  19. 初三学生简单电路错误概念现状调查研究,G634.7
  20. 受贿罪若干问题案例分析,D924.392
  21. 网络赌博犯罪问题的研究,D924.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分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