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DOAS方法的多特征谱解析及应用

作 者: 张慧敏
导 师: 徐可欣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
关键词: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技术(DOAS)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 烟气监测 颗粒物
分类号: X8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因此监测和控制大气污染源的排放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对固定污染源中气态污染物(SO2、NOx)和颗粒物的同时在线连续监测,本文对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技术做了进一步的拓展,并设计了基于该方法的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提出了DOAS方法的多特征谱解析,对于光谱中包含的各种信息的不同特性进行分析,得出它们对于吸收光谱的影响。吸收光谱依据随波长和时间变化的快慢,可分离为快波、中快波、中慢波和慢波四个部分,分别与仪器噪声、气体污染物的特征吸收、颗粒物扰动和仪器漂移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实现了对烟气中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浓度的同时监测。2.根据固定污染源中气态污染物及颗粒物的光谱特性,提出了基于DOAS方法的CEMS系统的总体设计,并分别介绍了其中的光学系统、电路系统、机械结构、工控机及软件设计。对于光学系统中的准直系统进行了设计,基于分光系统的参数计算系统光谱分辨力为0.102nm。针对系统工作的恶劣环境,进行了消除杂散光、防潮、防尘、防震及恒温等多方面的设计。最后利用内置角锥镜、遮光板、标准气体样品池及低压汞灯进行了系统的标定。3.提出了利用DOAS方法监测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的数据处理方法,分为两条主线:建模实验和实际测量。在建模试验中,利用浓度呈梯度分布的单一气体进行测量,通过Savitzky-Golay数字滤波器从吸收光谱中提取快波,计算出基准吸收系数。利用基准截面计算所得的浓度与实际浓度进行多项式拟合,建立拟合公式。利用已知的气体浓度,排除中慢波中气体的影响,对颗粒物浓度建模。在实际测量中,从预处理后的吸收光谱中得到中快波,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基准截面下的浓度,再代入拟合公式中得到真实的气态污染物浓度。之后排除中慢波中气体的影响,求出颗粒物浓度。应用光谱平移和拉伸校正,使算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4.分析了系统中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如温度、流速、分辨力等,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8
第一章 绪论  8-16
  1.1 固定污染源排放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8-10
  1.2 现有烟气在线检测方法  10-12
    1.2.1 气态污染物的检测  10-11
    1.2.2 颗粒物浓度监测  11-12
  1.3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方法  12-14
    1.3.1 DOAS 方法发展史  12-13
    1.3.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4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4
  1.5 本文内容  14-16
第二章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技术原理  16-24
  2.1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技术的原理  16-19
    2.1.1 Lambert-Beer 定律  16-17
    2.1.2 DOAS 方法的基本原理  17-18
    2.1.3 DOAS 方法的特点  18-19
  2.2 烟气成分及特征分析  19-21
  2.3 DOAS 方法的多特征谱解析  21-23
  2.4 本章小结  23-24
第三章 系统结构设计  24-38
  3.1 系统设计要求  24-25
  3.2 系统总体设计  25-34
    3.2.1 CEMS 概述  25-26
    3.2.2 光学系统设计  26-31
    3.2.3 电路系统设计  31-32
    3.2.4 机械结构设计  32-33
    3.2.5 工控机及软件  33-34
  3.3 系统标定  34-36
    3.3.1 光谱仪工作谱段标定  34-35
    3.3.2 测量背景的周期性校正  35-36
    3.3.3 系统标定  36
  3.4 本章小结  36-38
第四章 实验与数据处理分析  38-58
  4.1 数据处理方法  38-42
    4.1.1 Savitzky-Golay 数字滤波技术  38-40
    4.1.2 多元线性回归和最小二乘拟合  40-42
  4.2 气体浓度测量实验  42-52
    4.2.1 单一实验气体建模实验  42-49
    4.2.2 混合气体测量实验  49-52
  4.3 颗粒物浓度测量  52-54
  4.4 实验结果分析  54-57
  4.5 本章小结  57-58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8-60
  5.1 全文总结  58-59
  5.2 展望  59-60
参考文献  60-64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64-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燃煤飞灰化学团聚实验研究及机理分析,X513
  2. 燃煤飞灰比电阻预测模型,X701.2
  3. 风场湍流特性对散状颗粒物风蚀污染的影响研究,X513
  4. 翅片管式换热器表面粉尘沉积规律研究,TU831
  5.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研究,X831
  6. 柴油机燃烧过程中颗粒物表面官能团变化规律的研究,TK427
  7. 开敞式办公区地板送风系统的数值模拟,TU831
  8. 非单向流洁净室洁净度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TU834.8
  9. 淮南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研究,X513
  10. 城市典型恶臭源的颗粒相有机物的分子标志物初步研究,X512
  11. 300MW燃煤电站细微粒物化学团聚系统设计及团聚数值模拟,X773
  12. 北京上甸子地区气溶胶数谱观测与研究,X513
  13. 基于遥感技术的我国内陆沙尘对中东部城市颗粒物污染的影响研究,X513
  14. 水环境多种固相物质共存体系中各物质对Pb的吸附及pH值的影响研究,X132
  15. 水环境多种固相物质共存时其主要化学组分吸附镉的热力学特征,X132
  16. 邯郸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及多环芳烃来源解析研究,X513
  17. 汽车空调过滤器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U463.851
  18. 煤烟气再循环燃烧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TK224
  19. 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微粒微观结构特征的研究,TK421.2
  20. 自然水体多种固相物质共存体系中铅、镉和铜竞争吸附的研究,X13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 环境监测 > 大气监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