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二化螟和大螟对Bt水稻耐受性差异研究

作 者: 韩超
导 师: 翟保平;陈法军;韩兰芝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大螟 二化螟 Bt水稻 人工饲养 耐受性 敏感基线
分类号: S435.1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二化螟Chilo supperssalis (Walker)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均为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随着水稻耕作制度的变更、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气候变暖等因素,二化螟和大螟种群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成功研制为螟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策略。然而,Bt水稻所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是制约其商业化生产的重要因子。Bt杀虫晶体蛋白的种类不同,其杀虫谱也不同。Bt Cry晶体蛋白对二化螟具有较高的毒力效果,但对具有相近生态位的大螟毒力效果显著下降。田间试验也发现,转Bt Cry基因水稻对二化螟的控制效果显著高于大螟,可能引起转基因稻田害虫发生地位的变化。基于此,本文以二化螟、大螟和产业化前景的转Bt基因水稻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大螟人工饲养技术研究;Bt水稻对二化螟和大螟存活和营养利用的影响及二化螟和大螟对不同Bt毒蛋白的敏感基线研究。该研究结果可望明确二化螟和大螟对Bt水稻的耐受性差异,为害虫的抗性风险治理及Bt水稻的可持续应用和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大豆粉、玉米粉、麦胚和鲜茭白等成分研制了大螟的半合成人工饲料,在人工饲料的基础上发展了大螟的人工饲养,即初孵幼虫-2日龄幼虫在茭白上饲养,3日龄-化蛹在人工饲料上饲养。利用该方法连续饲养大螟3代,幼虫的发育历期、蛹重、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卵孵化率和单雌产卵量等生活史参数与在天然饲料茭白上饲养的大螟相比,二者没有任何显著差异。而且利用该方法饲养,成本低、省工省力,能显著减少病原菌的感染。2.测定了Bt水稻(TT51、Cry2Aa)对鳞翅目害虫二化螟和大螟存活及营养利用影响。离体茎测定结果表明,Bt水稻TT51和Cry2Aa对二化螟和大螟均有较好的抗虫效果,6天后初孵幼虫死亡率几乎达100%;从幼虫取食第2d和第4d的校正死亡率来看,大螟在两转基因水稻的校正死亡率显著低于二化螟,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营养利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大螟在不同生育期的两种转Bt基因水稻上的校正相对增长率(CRGR)明显高于二化螟或与二化螟差异不显著,但其校正相对取食量(CRCR)和校正近似消化率(CAD)低于二化螟或与二化螟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大螟在降低相对增长率,减少相对取食量的同时,提高了近似消化率,对转Bt水稻比二化螟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3.采用毒饲料饲喂法建立了二化螟和大螟对不同Bt毒蛋白的敏感基线。生测结果表明,大螟对不同Bt毒蛋白的LC50值显著高于二化螟,对不同Bt毒素二者LC50的相对比值分别为20.21 (Cry1Ac)、39.13 (Cry1Ab)、3.2(Cry1Ah)、1.85(Cry1Ca)和1.57(Cry2Aa)。与二化螟相比,大螟对不同Bt毒蛋白表现了较强的耐受性。大螟对Bt毒蛋白的敏感基线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的大螟初孵幼虫对Cry1Ac和Cry1Ab毒蛋白的LC50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38.09-1521.76mg(AI)/L和17.25-173.08mg(AI)/L。敏感种群和耐受种群对Cq1Ac和Cry1Ab毒蛋白敏感性的相对比值分别为11倍和10倍。不同地理种群大螟对两种Bt毒蛋白的LC50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同一地理种群的大螟对Cry1Ac和Cry1Ab的耐受性是一致的,且对Cry1Ac的耐受性显著高于CrylAb。

全文目录


摘要  6-8ABSTRACT  8-10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26  1 转基因水稻的研究概况  10-16    1.1 转Bt基因水稻  10-13    1.2 其他抗虫基因水稻  13-16  2 靶标害虫对Bt作物抗性的风险评价  16-22    2.1 害虫对Bt作物的潜在抗性风险  16    2.2 敏感/耐受性监测  16-19    2.3 害虫对Bt作物抗性治理策略  19-22  3 昆虫人工饲料及其在Bt抗性研究中的应用  22-24    3.1 昆虫人工饲料主要成分  22-23    3.2 制作人工饲料一般要求  23-24    3.3 昆虫人工饲料的应用  24  4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24-26第二章 大螟人工饲养技术的初步研究  26-34  1 材料与方法  27-30    1.1 供试虫源  27    1.2 大螟人工饲料各组分含量  27-28    1.3 大螟人工饲料的配制方法  28-29    1.4 大螟人工饲养方法  29-30    1.5 茭白+人工饲料连续3代的饲养效果观察  30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0  2 结果与分析  30-32  3 讨论  32-34第三章 Bt水稻二化螟和大螟幼虫存活及营养利用的影响  34-42  1 材料与方法  34-36    1.1 试虫  34-35    1.2 供试水稻  35    1.3 离体茎测定  35    1.4 营养利用测定  35-36    1.5 营养利用参数计算和分析  36  2 结果  36-40    2.1 不同生育期Bt水稻对二化螟和大螟存活的影响  36-38    2.2 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和大螟营养利用的影响  38-40  3 讨论  40-42第四章 二化螟和大螟对不同Bt毒蛋白的敏感基线测定  42-56  1 材料和方法  44-47    1.1 虫源  44-45    1.2 Bt毒素  45    1.3 不同地理种群大螟对Cry1Ac和Cry1Ab敏感性测定  45-46    1.4 二化螟和大螟对5种不同Bt毒蛋白的敏感性测定  46    1.5 数据分析  46-47  2 结果  47-49    2.1 不同地理种群大螟对Cry1Ac敏感性差异  47    2.2 不同地理种群大螟对Cry1Ab敏感性差异  47-48    2.3 大螟对两种Bt毒蛋白敏感性的相关  48    2.4 二化螟和大螟对5种不同Bt毒蛋白的敏感性测定  48-49  3 讨论  49-56第五章 全文主要结论  56-58参考文献  58-74致谢  74-76附录  76

相似论文

  1.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对呋喃虫酰肼的抗性风险评估,S435.112.1
  2. 大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发育特性及防治药剂研究,S435.112.1
  3. 二化螟温州种群Cry1Ab抗性基因频率的F2检测及氨肽酶N基因CsAPN3的克隆,S435.112.1
  4.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5. 二化螟温州种群Cry1Ab抗性基因频率的F2检测及氨肽酶N基因CsAPN2的克隆,S435.112.1
  6. 基于注意网络测试任务的酒精摄入对注意功能的影响,B841
  7. 绿僵菌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S476
  8. 蝴蝶和斗蟀的大量饲养和繁殖,S899
  9. 替代高毒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的研究,S435.112.1
  10. 湖南省不同地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S435.112.1
  11. 大螟田间种群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及其抗性机理研究,S435.112.1
  12. 单季稻地区一代二化螟防控技术研究,S435.112.1
  13. 二化螟寄主适应性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S435.112.1
  14. 用基因组改组技术提高热带假丝酵母XY-3耐酒性能的研究,TS262.2
  15. 寒地稻区二化螟发生规律、测报方法及防治策略的研究,S435.112.1
  16. 蝠蛾生物学性状和人工饲养的初步研究,S567.35
  17. 晚稻田二化螟越冬幼虫抗寒力和滞育强度的种群内变异研究,S435.112.1
  18. 雁鸭类野化放归与招引技术研究,S863
  19. 防治水稻螟虫单项技术措施的评价及储备技术—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生物影响的研究,S435.112.1
  20. 人工繁殖动物性饲料和高温冲击对东亚小花蝽质量的影响评价,S476.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 稻病虫害 > 虫害 > 水稻螟虫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