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县域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作 者: 雷明辉
导 师: 铁柏清;刘钦云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县域生态旅游 旅游资源 便江画廊 板梁-悦来乡村旅游区 银都生态旅游区 永兴县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态旅游是在20世纪末大众旅游迅速发展背景下,针对大众旅游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基础上,为解决既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又不允许破坏和污染自然环境,使两者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平衡这一可持续发展问题,经过替代性旅游的理论酝酿而提出的,并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发展成为理想的旅游模式。本研究围绕永兴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论题开展研究,以期达到:摸清永兴县生态旅游资源特点,明确永兴县生态旅游发展路径,论证永兴县生态旅游规划重点,并提出永兴县生态旅游开发对策之目的。本研究首先以较为详实的资料概要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现状,并以此为理论依据,从可行性分析和战略谋划架构入手,通过调查和评价永兴县的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种类,探索永兴县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方案。实践证明,永兴县旅游资源具有数量丰富、地貌类型多样、景观功能齐全等特点。永兴县生态旅游的重点是打造便江画廊生态旅游区、板梁-悦来乡村旅游区和中国银都循环工业旅游区等品牌产品,积极推广“千年银都”和“一江丹霞”的旅游形象。加强永兴县生态旅游资源的管理,优化生态旅游产品和产业结构,全面提升生态旅游竞争力,有利于促进生态旅游业在永兴县的发展,有利于把永兴建设成为具有区域影响意义的省级精品生态旅游目的地。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前言  10-13
  1 研究背景  10
  2 研究目的  10-11
  3 研究意义  11
  4 研究路线  11
  5 预期成果  11-1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3-19
  1 生态旅游的产生  13
  2 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研究  13-15
  3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与研究  15-17
  4 生态旅游的特征  17-18
  5 生态旅游与其它旅游的区别  18-19
    5.1 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  18
    5.2 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  18
    5.3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  18-19
第三章 永兴县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19-25
  1 永兴县发展生态旅游的限制因素  19-21
    1.1 生态旅游产业规模较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偏小  19
    1.2 生态旅游产品档次偏低,缺少旅游精品  19
    1.3 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接待能力比较薄弱  19-20
    1.4 生态旅游宣传不够,促销力度薄弱  20
    1.5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个性不够明显  20
    1.6 生态环境逐渐被污染,影响可持续发展  20
    1.7 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20-21
    1.8 缺乏对永兴生态旅游发展的科学规划  21
    1.9 生态旅游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21
  2 永兴县发展生态旅游的机遇  21-24
    2.1 发展生态旅游的背景  21-22
    2.2 具备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时机  22-23
    2.3 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经济效益逐步增长  23
    2.4 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23
    2.5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23-24
    2.6 旅游资源相对集中,易形成规模  24
  3 小结  24-25
第四章 永兴县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25-38
  1 永兴县社会资源  25
  2 永兴县自然资源  25-28
    2.1 地理概况  25
    2.2 地形和地貌  25-26
    2.3 气候资源  26
    2.4 水文资源  26-27
    2.5 生物资源  27-28
  3 旅游资源调查与分类  28-33
  4 永兴县主要生态旅游资源  33-34
  5 永兴县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  34-37
    5.1 评价目的与评价方法  34-35
    5.2 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  35-36
    5.3 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分析  36-37
  6 小结  37-38
第五章 永兴县生态旅游的客源与游客容量  38-45
  1 永兴客源市场  38-41
    1.1 对永兴旅游了解的途径  38-39
    1.2 在永兴旅游的人均支出  39
    1.3 在永兴旅游对住宿的要求  39-40
    1.4 在永兴旅游对旅游商品的要求  40-41
  2 永兴生态旅游的环境容量  41-43
    2.1 环境容量的估算原则  41
    2.2 游客容量的计算方法  41-42
    2.3 环境容量的确定  42-43
  3 游客规模预测  43-44
    3.1 近期预测(2008-2010年)  44
    3.2 中期预测(2011-2015年)  44
    3.3 远期预测(2016-2020年)  44
  4 小结  44-45
第六章 永兴县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  45-55
  1 永兴生态旅游产品  45-49
    1.1 便江画廊生态旅游区  45-47
    1.2 板梁—悦来乡村旅游区  47-48
    1.3 中国银都生态旅游区  48-49
  2 生态旅游产业系统发展模式  49-51
    2.1 旅游饭店发展  49
    2.2 旅游商贸发展  49-50
    2.3 旅游文化发展  50
    2.4 旅游交通发展  50-51
    2.5 旅行社发展  51
  3 永兴县生态旅游的支持系统  51-54
    3.1 生态旅游经营管理  52
    3.2 政策法规建设  52-53
    3.3 人力资源规划  53-54
  4 小结  54-55
第七章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  55-61
  1 永兴环境质量现状  55
    1.1 资源整体破坏较小  55
    1.2 水环境污染日趋加重  55
    1.3 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55
    1.4 旅游安全未得到足够重视  55
  2 环境保护  55-58
    2.1 自然资源保护  55-57
    2.2 人文旅游资源保护  57-58
  3 旅游安全规划  58-60
    3.1 防灾规划  58-59
    3.2 游客安全系统规划  59-60
  4 小结  60-61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61-64
  1 效益分析  61-62
    1.1 经济效益  61
    1.2 社会效益  61-62
    1.3 生态效益  62
  2 永兴生态旅游的产品  62-64
    2.1 便江画廊生态旅游区  62
    2.2 板梁—悦来乡村旅游区  62
    2.3 银文化生态旅游区  62-64
参考文献  64-67
致谢  67-68
作者简介  68-71

相似论文

  1. 福建自驾车旅游空间开发格局研究,G895
  2. 项目融资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F283
  3. 云南玉龙黎明高山丹霞地质景观的地学背景研究,P942
  4. 右玉县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F592.7
  5. 山西文庙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F592.7
  6. 长春周边地区农业旅游开发研究,F592.7
  7. 乡村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研究,F327
  8. 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青岛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9. 吉安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策略研究,F592.7
  10. 基于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F592.7
  11. 石河子与沙湾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研究,F592.7
  12. 山西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13. 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F592.7
  14. 枣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15. 韶山市红色旅游开发和管理研究,F592.7
  16. 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符号的解析与判读研究,F592.7
  17. 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G122
  18. 人文旅游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G633.51
  19. 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资源非优景区发展研究,F205
  20. 试论内蒙古民族歌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F592.7
  21. 承德藏传佛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F59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