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斡旋受贿的法律适用

作 者: 杨薇莉
导 师: 刘斌斌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法学
关键词: 斡旋 职务 主体 制约关系 不正当利益
分类号: D924.3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中都存在大量的利用他人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斡旋受贿行为,以及行为人利用特殊地位的影响特别是利用夫妻子女的关系,离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原上下级的关系,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收受财物的现象。为适应新形势下反腐败的需要,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这给司法实践中贿赂犯罪的认定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立足于斡旋受贿犯罪的突出特点,运用刑法基本原理分析多种行为的性质,试图对斡旋受贿犯罪在当前的一些新型及疑难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一、斡旋受贿概述。国外刑法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将斡旋受贿行为规定为犯罪。比较典型的如日本刑法、韩国刑法。我国《刑法》第388条将斡旋受贿行为作为受贿罪的情形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在1997年的司法解释中也未将该条的内容规定独立的罪名,但我国学者通常根据国外刑法的相似规定,在理论上称之为斡旋受贿罪。二、斡旋受贿的主体斡旋受贿罪的主体不应限于国家工作人员。“斡旋受贿”就其行为特征而言,就是行为人利用其特殊身份在请托人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之间进行中介活动,促成请托人利益的实现。《刑法》第388条、《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规定的情形,符合斡旋受贿罪的犯罪特征。三、关于“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理解笔者认为应从受贿罪的本质是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一种、它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来考察是否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四、关于“对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理解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指谋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利益,以及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有关单位提供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本文并就应否限定为“不正当利益”进行论证。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关键词  6-7
ABSTRACT  7-8
  KEYWORDS  7-8
绪论  8-9
一、斡旋受贿概述  9-13
  (一) 斡旋受贿立法概况  9-10
    1、国外刑法对斡旋受贿罪的规定  9
    2、我国斡旋受贿的立法现状  9-10
  (二) 斡旋受贿的概念及相关罪名的设立  10-13
    1、斡旋受贿概念  10-11
    2.斡旋受贿与普通受贿的异同  11-12
    3、斡旋受贿应否成为一个独立的罪名  12-13
二、关于斡旋受贿的主体  13-19
  (一) "国家工作人员"之解释  13-14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认定  13
    2、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认定。  13-14
    3、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人员的认定  14
  (二) 斡旋受贿的主体应否限定为"国家工作人员"  14-15
  (三) 如何理解"关系密切的人"  15-18
    1、关于"近亲属"的范围  16-17
    2、关于"其他与国家工作人员、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的范围  17-18
  (四) "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成为斡旋受贿的主体  18-19
    1、事前约定的职后受财型  18
    2、职后斡旋受财型  18-19
    3、事前无约定的事后受财型  19
三、关于"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理解  19-23
  (一) 对"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理解  19-20
  (二) 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情形  20-22
    1、制约关系  20-21
    2、协作关系  21
    3、影响关系  21
    4、利用关系  21-22
  (三) 斡旋受贿中"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与普通受贿中"利用职务之便"的区别  22-23
  (四) 离职后斡旋受贿问题  23
四、关于对"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理解  23-28
  (一) 关于如何理解"不正当利益"  23-25
  (二) 关于如何认定"不正当利益"  25
  (三) 应否限定为"不正当利益"  25-26
  (四) 关于为请托人之外的第三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处理问题  26-28
结语  28-29
参考文献  29-30

相似论文

  1.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2.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3. 党员主体性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262.11
  4. 陕甘宁边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研究,D630
  5.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6.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7. 新时期我国工人主体性发展研究,D663.1
  8. 公务员职务消费改革研究,D630
  9. 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G841-4
  10.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人的主体性,B038
  11. 受贿罪若干问题案例分析,D924.392
  12. 受贿罪主体相关问题研究,D924.392
  13. 山西省文水县“文水鈲子”的民俗主体与民俗传承调查研究,K892.4
  14. 发展大学生主体性与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研究,G647.38
  15. 学校规训话语的批判人种志研究,G521
  16. 网络环境下小学协同教育的策略研究,G629.2
  17.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G633.3
  18.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探究,G633.2
  19. 主体性教育的文化比较与现实选择,G40-01
  20. 艺术留白在高中语文课堂建构中的实践探索,G633.3
  21.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D924.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分则 > 贪污贿赂罪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