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作 者: 陈建新
导 师: 吴大华
学 校: 贵州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同案不同判 诉讼模式 移送民庭审理 修改建议稿
分类号: D9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一个标本性的附带民事诉讼亲历案例引发了笔者对中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深入思考,带着这些思考,笔者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30余个附带民事诉讼案例进行研究,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中国当前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已经丧失了保证司法公正目标实现的首要价值,已经属于不合理的制度,亟待改造。本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以一个亲历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例为主线,从实证的角度提出了中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最突出的问题是“同案不同判”。第二部分对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下“同案不同判”的问题进行了分类研究,以审理法院和救济途径的不同,将“同案不同判”的问题分为四类并进行了描述。确定赔偿范围的基本原则把握不准、精神损害赔偿请求被无理排除、物质损失赔偿范围被任意压缩、犯罪人的附带民事诉讼反诉权被剥夺、公诉机关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不作为,是附带民事诉讼“同案不同判”的五大主要原因。第三部分研究了附带民事诉讼几个程序问题,一是一审中的庭审审理方式不科学的问题;二是在适用普通程序还是简易程序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缺乏约束的问题;三是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问题;四是附带民事诉讼二审中的裁决形式问题,有必要将二审维持一审判决的裁决形式从“裁定”改为“判决”;五是附带民事诉讼中“未决事项”的处理问题,指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结后,当事人就“未决事项”再提起单独民事诉讼的,法官可视案情和实现公正的司法目标的需要,确定是否适用“一事不再理”的原则。第四部分对古今中外因犯罪引发的民事赔偿制度进行了比较,进行了新的分类,从诉的合并角度对中国附带民事诉讼模式进行了反思,认为最适合中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改造的途径是建立“移送民庭审理制度”,并对应当纳入“移送民庭审理”的案件范围进行了归类和列举。第五部分从立法角度对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设计了包含16个条文的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修改建议稿。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7
前言  7
第一章 一个标本性的附带民事诉讼亲历案例引发的思考  7-11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审:判决赔偿24000元  8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二审:判决赔偿3万元  8-9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诉:驳回  9
  四、民事诉讼一审“第一回合”:起诉被驳回  9-10
  五、民事诉讼一审"第二回合":判决赔偿20余万元  10
  六、民事诉讼二审:判决维持20余万元的赔偿  10
  七、执行:政府有关机关一次性垫付20余万元赔偿金  10-11
第二章 关于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同案不同判”问题的研究  11-28
  一、中国附带民事诉讼"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分类描述  11-13
    (一) 不同法院在不同的救济途径中就同一事实作出不同判决  11-12
    (二) 不同法院在相同的救济途径中就同一事实作出不同判决  12
    (三) 同一法院在相同的救济途径中就同一事实作出不同的判决  12-13
    (四) 同一法院在不同的救济途径中就同一事实作出不同的判决  13
  二、中国附带民事诉讼"同案不同判"问题的成因探析  13-28
    (一) 确定赔偿范围的基本原则把握不准——“同案不同判”的原因之一  13-14
    (二) 精神损害赔偿请求被无理排除——“同案不同判”的原因之二  14-17
    (三) 物质损失赔偿范围被任意压缩——“同案不同判”的原因之三  17-24
    (四) 犯罪人的附带民事诉讼反诉权被剥夺——“同案不同判”的原因之四  24-25
    (五) 公诉机关在附带民事诉讼中不作为——“同案不同判”的原因之五  25-28
第三章 关于附带民事诉讼几个程序问题的研究  28-34
  一、附带民事诉讼一审程序中的问题  28-30
    (一) 先刑后民还是交叉审理:庭审组织不科学  28
    (二) 适用普通程序还是简易程序:自由裁量太自由  28-29
    (三) 用刑事审判的思维认定附带民事诉讼的证据:证据规则无章可循  29-30
  二、附带民事诉讼二审中的裁决形式问题  30-31
  三、附带民事诉讼中"未决事项"的处理问题  31-34
第四章 关于中国附带民事诉讼模式问题的研究  34-47
  一、外国关于犯罪引发的民事赔偿问题所采用的诉讼模式综述  34-37
    (一) 分别审理模式  34-36
    (二) 选择审理模式  36-37
  二、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渊源与立法现状  37-41
    (一) 清末与民国时期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37-39
    (二) 建国后到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前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39-40
    (三) 中国当前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40-41
  三、中国附带民事诉讼模式的反思与重构  41-47
    (一) 从诉的合并角度对中国附带民事诉讼模式的反思  41-43
    (二) 我国附带民事诉讼模式的重构  43-47
第五章 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完善——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修改建议稿  47-52
结语  52-53
致谢  53-54
主要参考文献  54-57
附录  57-58

相似论文

  1. 张富存诉路世伟不动产确认纠纷案分析,D923.2
  2.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925.2
  3. 中国案例指导制度模式之构想,D926.2
  4. 论我国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模式,D925.1
  5. 刑事诉讼构造的初步分析,D925.2
  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研究,D925.2
  7.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机制研究,D922.5
  8. 刑民交叉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研究,D925.2
  9. 民事审前程序研究,D925.1
  10. 和谐主义诉讼模式初探,D925.1
  11.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初探,D925.2
  12. 检察机关民事公诉制度研究,D925.1
  13. 论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D925.1
  14. 中国行政诉讼代表人制度,D925.3
  15. 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问题研究,D925.2
  16. 对贪污贿赂犯罪“同案不同判”的刑法学思考,D924.392
  17. 关于我国仲裁趋向诉讼模式的法理思考,D925.7
  18. 和谐司法理念下民事审前程序的完善,D925.1
  19. 民事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落实研究,D925.1
  20. 论和谐社会与释明权制度的建构,D925.1
  21. 公诉案卷移送方式问题研究,D92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