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逆境中的儿童 救赎的梦

作 者: 李航
导 师: 黄洪玲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凯瑟琳·佩特森 《通向特拉比西亚的桥》 美国梦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凯瑟琳·佩特森是当今世界上获奖众多最受欢迎的美国儿童文学家之一。她的小说《木偶大师》和《了不起的吉利·霍普金斯》分别于1976年,1979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两次纽伯里奖是1977年小说《通向特拉比西亚的桥》和1981年《得宠的雅各布》。历史小说《基普的故事》于1996年获司各特·奥戴尔奖。她还分别于1998年和2006年两次获得世界最高儿童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和纪念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其中纪念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还被誉为“诺贝尔儿童文学奖”。凯瑟琳·佩特森因擅长描写逆境中儿童内心斗争而著称,她的作品被奉为当代儿童文学的经典。研究她的作品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美国当代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凯瑟琳最受欢迎的小说是《通向特拉比西亚的桥》,于1978年获纽伯里奖。该书一经面世便备受青睐:被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以及美国的英语研究会广为研究;美国公共电视网PBS于1985年将其拍成了电影;迪斯尼华尔顿传媒公司2007年将它改成了戏剧电影。该书同时也频频成为批评家们攻击的对象。在美国图书馆联合会列出的1990到2000十年间最受挑战的百部图书中,《通向特拉比西亚的桥》排在第九。它是人们最不想让孩子阅读的十本书之一。原因是批评家们认为该书的主题死亡对于儿童而言过于沉重。然而,作者却是因为其儿子的好友丽莎·希尔在海滩被雷电击毙而萌发的写作灵感。即便是一部儿童小说,它也脱离不了现实世界里儿童的真实生活。同时该小说作于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通向特拉比西亚的桥》也打上了美国文学深深的烙印---美国梦。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主要人物和主要场景揭示美国梦在儿童小说中的具体体现及对于像小说主人公杰西这样的“欠受关注”儿童而言美国梦的真正意义。凯瑟琳·佩特森擅长描写逆境中弱势儿童更为艰巨的心理斗争,小说没有回避诸如死亡、家庭冷漠、校园欺凌等沉重主题。因为只有身处逆境才更需要梦想,只有逆境才能更好地诠释梦想。文章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将就本文作者选题理由,研究的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做出简要说明。第一章是背景简介。首先是作者生平背景,写作生涯及作品特点以及文学地位的介绍。然后是小说《通向特拉比西亚的桥》的简介及该书的研究状况。第二章将介绍美国梦的定义,起源,特征及其它对美国文学的影响。同时关于美国儿童文学的概况也将在这一部分加以说明以探求美国梦与美国儿童文学的结合点。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作者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典型场景,主要意象,主要人物及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从五个方面展示美国梦元素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1)梦的前提:逆境2)社会群体差距:梦的激励3)均等机会:梦的保证4)内心的独立与自信:通向梦的桥梁。5)结果:社会的活力。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即使是面向特殊群体的儿童文学也不能脱离客观现实世界而存在。现实中的儿童尤其是弱势儿童同样避免不了要面对孤独,冷漠,轻视,欺凌甚至是死亡。既然现实不可避免也不可被儿童改变,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成了该群体儿童无法回避的必修课。他们可以选择逃避或极端的方式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存在,寻求自身的尊严:这部分儿童通常就是世人眼中的问题儿童。正确方法疏导下的儿童选择勇敢的面对和承担;信念支撑着他们相信努力之后的成功;而信念的源泉来自于梦想!儿童真实生活以及他们必须经历的奋斗恰恰是美国梦各个元素在儿童世界中的具体体现。一位成功儿童的成长史就是一个如何实现美国梦的儿童美国梦。美国儿童所处的社会提供给他们平等机会实现美国梦的外部保障,儿童文学则对这些未来公民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施加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些未来公民的独立与自信必将成为保证美国梦实现的内部决定因素。对于美国儿童而言,美国梦就是他们不变的精神支柱。美国儿童文学的作用之一就是给儿童种植美国梦的文学。

全文目录


Abstract  4-7
摘要  7-9
Contents  9-11
Introduction  11-16
  The Discovery of the Child  11
  Ideas about Children  11-12
  Children's Literature  12-13
  The Ethos of the United States  13
  Reasons for Choosing the Study and the Possible Significance of this Theme  13-14
  Research Questions  14-16
Chapter Ⅰ Background Information  16-24
  1.1 An Introduction to Katherine Paterson's Early Life and Experiences that Influenced Her Writing  16-18
  1.2 An introduction to Katherine Paterson's Important Works  18-20
  1.3 Introduction to Bridge to Terabithia  20-21
  1.4 Bridge to Terabithia:a Controversial Book  21-24
Chapter Ⅱ American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American Dream  24-37
  2.1 American Children's Literature  24-31
    2.1.1 A Brief Introduction into American Buildungsroman  24-25
    2.1.2 The Defini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American Children's Literature  25-29
    2.1.3 What Can be Revealed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29-31
  2.2 American Dream and American Children's Literature  31-34
    2.2.1 Origin:the Patchwork of the New Land Needed Integrating Power  31-32
    2.2.2 Significance:Redemption to People to Escape from Despair Meantime the Whole Society's Mobility is Achieved  32-33
    2.2.3 Essense:Egalaitarianism of Opportunities Distibuted to All the People so long as They Can Play by Rules  33-34
  2.3 American Children's ILiterature - a Child nurtured by American Dream  34-37
Chapter Ⅲ Underprivileged Children's Bridge to Success - American Dream  37-52
  3.1 The Elements of American Dream  37-43
    3.1.1 The Prerequisite of the American Dream ---Adverse Circumstances  37-38
    3.1.2 The Stimulus of the American Dream --- Discrepancies and the Gap between Social Groups  38-40
    3.1.3 The Guarantee of the American Dream --- Egalitarian Opportunities  40-41
    3.1.4 The Decisive Element of Realizing the American Dream --- Inner Confidence and Independence  41-43
  3.2 The Ele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carnated in Bridge to Terabithia  43-52
    3.2.1 Jesse Aarons' Adverse Circumstance  43-46
      3.2.1.1 Bias from His Family  44-45
      3.2.1.2 School Bullying  45
      3.2.1.3 Friend's Death  45-46
    3.2.2 The Discrepancies Arnold Jesse Could Sense around Him  46-48
      3.2.2.1 The Music Teacher  46-47
      3.2.2.2 Lessily's Character  47-48
    3.2.3 Hope for the Dreaming Boy from the Adverse Circumstance Leslie and Miss Edmunds  48-50
      3.2.3.1 Leslie and Edmunds  49-50
      3.2.3.2 Terabithia and the Rope  50
    3.2.4 Jess's Confidence and Independence  50-52
Chapter Ⅳ Conclusion  52-54
Acknowledgement  54-55
Bibliography  55-57

相似论文

  1. 从接受美学视域看《小不点和安东》的翻译,I046
  2.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I046
  3. 《人性的污秽》中“美国梦”的幻灭,I712
  4. 论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与演变,I207.8
  5.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生态解读,I712
  6. 儿童孤独和儿童文学中的孤独浅探,I106.8
  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意象的运用,I712
  8. 新时期我国儿童文学畅销丛书选题研究,G232.1
  9. 我们了解他们是怎么想我们的吗,G219.712
  10.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追梦之旅:《爱妻》的女性身份解读,I712.074
  11. 论约翰·斯坦贝克《人鼠之间》中的美国梦,I712
  12. 从幻想到幻天,I712.074
  13. 解读《飘》中蕴含的美国精神,I712.074
  1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与升华——新历史主义解读,I712.074
  15. 《海的女儿》:从童话到迪士尼动画,J954
  16. 自由与梦幻,TU-05
  17. 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视角下解读《典型美国佬》中美国梦的破灭,I712
  18. 杰克·伦敦与《马丁·伊登》:美国梦的追寻与幻灭;相关理论及艺术手法探究,I712
  19. 顺河漂与在路上,I712
  20. 解析菲兹杰拉德作品中的美国梦的幻灭,I71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