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E.A.罗宾逊诗歌的弗洛伊德解读

作 者: 段绍俊
导 师: 刘守兰
学 校: 云南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罗宾逊 时代变迁 孤独 压抑 升华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1869—1935)是美国世纪之交颇具特色的一位诗人,一生曾获三次普利策奖,在美国文坛仅次于罗伯特·弗罗斯特。罗宾逊以其生动描述现代人内心世界的肖像诗闻名美国文坛,这些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的人们以及他本人生活的小影。他们都是生不逢时的郁郁不得志者,生活于社会巨变的世纪之交,却固守传统文化,终日沉溺于对过去浪漫而理想化的生活模式的回忆中,对现代社会感到迷茫和恐慌。纵观面对世纪之交的美国,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泛滥,人们只注重表面成功和物质享受,忽视人生的真正价值。身处世风日下的现实社会,罗宾逊的诗歌人物处处感到格格不入,心中郁闷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来排解内心孤独,最后大多导致行为失常,有的选择自杀,有的选择隐居以寻求内心慰藉,有的则成天优游于幻想中而无法自拔。相比之下,诗人罗宾逊却明智地选择了一种与其诗歌人物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化解痛苦,尽管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同样使他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与孤独感,尽管他个人生活的苦难经历和恋爱的挫败使他遭受比其诗歌人物更为难以治愈的心灵创伤,他却成功地借助诗歌创作这一形式升华了他内心长期受到的压抑,避免了精神和行为的失常。本文在解读罗宾逊及其肖像诗歌人物心理特征的过程中采用弗洛伊德关于压抑和升华的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按照弗洛伊德关于压抑和升华理论的观点,人的本能和欲望如果不能被代表理性的本我(ego)所接受,就不得不进入代表无意识的自我(id.)领域。这一过程可能导致能量在自我领域里的压抑,人们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加以释放才能达到心理平衡。弗洛伊德认为,健康的个体可以通过有效的“升华"来释放压抑的能量,把那些不可接受的欲望或冲动通过正常的活加以排解。这些活动可以产生艺术,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而不健康的个体则因无法达到“升华”而使压抑的能量以不正常的精神状态表现出来,从而导致诗歌中某些悲剧性的结果。用弗洛伊德的观点来观照罗宾逊诗歌,我们就能更为清晰地看到诗人及其笔下人物心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更为深刻地领悟罗宾逊作为心理描写大师的过人之处,从而能更客观地评价其文学成就,并充分肯定这位世纪之交杰出的美国诗人对美国文学的贡献。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6-8
Abstract in English  8-10
Abstract in Chinese  10-11
Chapter One:Introduction  11-20
Chapter Two:Literature Review  20-30
  2.1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26
  2.2 Domestic Studies  26-30
Chapter Three:Critical Literary Approach  30-35
  3.1 Psychoanalytic Criticism  30-31
  3.2 Freud's notion of repression  31-35
Chapter Four:Analysis  35-75
  4.1 Repression of the Characters in Robinson's Portrait Poems  35-54
    4.1.1 Repression of Realists in Robinson's Portrait Poems  36-44
    4.1.2 Repression of Romanticists in Robinson's Portrait Poems  44-47
    4.1.3 Repression of Solitary Sufferers in Robinson's Portrait poems  47-54
  4.2 Repression of the Poet  54-75
    4.2.1 Repression from an Unhappy Life  55-60
    4.2.2 Repression of an Unsuccessful Lover  60-75
Chapter Five:Conclusion  75-78
Bibliography  78-8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获奖情况  82

相似论文

  1. 广州市小学生社会接纳性、孤独感与学校归属感关系的研究,G625.5
  2. 《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存在主义解读,I712.074
  3.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特征与影响异常情况发现时间的因素分析,R749.94
  4. 孤独症教育训练模式研究,R749.94
  5. 孤独症行为与认知的对照研究,R749.94
  6. 禁锢的空间 永恒的孤独,I712
  7. 20世纪中西精神漂泊主题文学比较研究,I106.4
  8. 鲁迅与夏目漱石的社会批判精神比较研究,I0-03
  9. 家庭体育干预对特殊儿童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R749.94
  10. 小清蛋白在孤独症模型大鼠上丘的表达及相关神经元形态的年龄变化,R749.94
  11. 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B844.2
  12. 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B844.2
  13. 自我、爱与沟通的迷失,I712.074
  14. 论D.H.劳伦斯短篇小说中女性的母性悲剧,I561.074
  15. 儿童孤独和儿童文学中的孤独浅探,I106.8
  16. 从压抑到自由—解读金斯莱·艾米斯之《幸运的吉姆》,I561
  17.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F320;F224
  18. 基于ML和BRM条件比较的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美贸易顺差分析,F752.7;F224
  19. 孤独症的神经振荡同步分析,R749.94
  20. 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疗效之初探,J618.9
  21. 被压抑的浪漫主义者,I207.4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