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相互作用模拟与分析

作 者: 刘金燕
导 师: 杨敏
学 校: 同济大学
专 业: 岩土工程
关键词: 长短桩 工作性状 地基模型 筏板有限元 荷载分担系数 剪切位移法 相互作用系数
分类号: TU47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由于桩筏基础在提供承载力和控制变形方面的卓越表现,使其越来越成为高层建筑首选的基础形式。在桩筏基础设计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地基土中存在着两层或者更多的持力层,如选用浅层持力层承载力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变形较大,如选用深层持力层则费用较高施工难度较大。面对此情况有人提出了长短桩的设计思想亦即:用部分长桩来控制变形并提供承载力,短桩提供承载力的设计思想。此种基础在实践中已经有所应用,但是关于长短桩基础的工作机理的研究还并不成熟,本课题正是在此种情况下提出的。据此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对桩筏基础及长短桩的研究现状做了一个总结。(2)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地基模型,并结合布西奈斯克解推导了分层地基模型的柔度矩阵。(3)对剪切位移法的单桩计算理论作了修正,用剪切位移法推导了均质土体和层状土体中桩和桩的的相互作用,并对其相互作用系数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了桩土体系的柔度矩阵。(4)简要介绍了薄板理论,并利用矩形单元对板做了有限元分析,求得了筏板的刚度矩阵。(5)根据上述理论编制了计算程序,对长短桩桩筏基础的工作特性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6)最后结合一个工程实例,进一步了解长短桩基础的工作性状并对本程序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3
第一章 绪论  13-24
  1.1 引言  13
  1.2 课题的提出  13-15
  1.3 桩在沉降控制和刚度调平两个方面研究的基本情况  15-18
  1.4 关于现在群桩沉降计算理论的简单介绍  18-20
  1.5 长短桩复合地基与长短桩桩基础的区别与研究现状  20-23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23-24
第二章 地基模型的选用及其柔度矩阵推导  24-34
  2.1 引言  24
  2.2 常用线弹性地基模型的介绍  24-28
    2.2.1 文克勒地基模型  24-26
    2.2.2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  26-27
    2.2.3 分层地基模型  27-28
  2.3 分层地基模型柔度矩阵的推导  28-33
    2.3.1 引言  28-29
    2.3.2 布西奈斯克课题简介  29-30
    2.3.3 分层地基模型柔度矩阵的推导  30-33
  2.4 本章小结  33-34
第三章 桩土共同作用分析及桩土体系柔度矩阵的建立  34-75
  3.1 引言  34
  3.2 现行单桩计算方法的简单介绍  34-47
    3.2.1 荷载传递法  35-36
    3.2.2 弹性理论法  36-37
    3.2.3 有限单元法  37
    3.2.4 剪切位移法  37-47
  3.3 层状土体中单桩的计算  47-49
  3.4 三个工程实例  49-53
    3.4.1 工程实例一  49-50
    3.4.2 工程实例二  50-52
    3.4.3 工程实例三  52-53
  3.5 桩与桩相互作用的推导  53-70
    3.5.1 引言  53-54
    3.5.2 Poulos法相互作用系数的推导  54-55
    3.5.3 剪切位移法相互作用系数的推导  55-65
      3.5.3.1 均质土中桩-桩相互作用分析  56-60
      3.5.3.2 与poulos方法的比较  60-62
      3.5.3.3 均质土中桩-桩相互作用系数特性分析  62-65
    3.5.4 层状地基中桩与桩的相互作用  65-70
      3.5.4.1 相互作用的变换矩矩阵  65-67
      3.5.4.2 分层土中桩的相互作用柔度系数  67-70
  3.6 不等长桩的相互作用分析  70
  3.7 桩与土,土与桩的相互作用分析  70-73
    3.7.1 桩身轴力  70-71
    3.7.2 桩土界面的摩阻力  71-73
  3.8 本章小结  73-75
第四章 筏板分析及其刚度矩阵的推导  75-89
  4.1 引言  75
  4.2 薄板理论  75-79
  4.3 薄板的有限元分析  79-86
    4.3.1 板单元的形函数  79-84
    4.3.2 单元刚度矩阵的简化  84-86
  4.4 板单元的荷载列阵  86
  4.5 桩-土-筏板的共同作用的耦合分析  86-87
  4.6 本章小结  87-89
第五章 长短桩桩筏基础工作性状分析  89-129
  5.1 引言  89-90
  5.2 长短桩基础的沉降特性分析  90-104
    5.2.1 三种基础形式沉降特性的比较  90-97
    5.2.2 桩间距对长短桩基础的沉降特性的影响  97-98
    5.2.3 短桩持力层强度对长短桩基础沉降特性的影响  98-100
    5.2.4 长桩持力层强度对长短桩基础沉降特性的影响  100-101
    5.2.5 筏板厚度对长短桩基础沉降特性的影响  101-104
  5.3 长短桩基础轴力特性分析  104-113
    5.3.1 三种基础形式轴力特性的比较  105-107
    5.3.2 桩间距对长短桩轴力的影响  107-108
    5.3.3 短桩持力层的对桩身轴力的影响  108-110
    5.3.4 长桩持力层对桩身轴力的影响  110-111
    5.3.5 筏板的厚度对桩身轴力的影响  111-113
  5.4 长短桩基础的桩侧摩阻力特性  113-121
    5.4.1 三种基础形式桩侧摩阻力的比较  113-115
    5.4.2 桩间距对长短桩桩侧阻力的影响  115-117
    5.4.3 短桩持力层的对桩侧摩阻力的影响  117-118
    5.4.4 长桩持力层对桩侧阻力的影响  118-120
    5.4.5 筏板的厚度对桩身轴力的影响  120-121
  5.5 长短桩基础的荷载分担特性  121-126
    5.5.1 桩间距对长短桩基础的荷载分担特性的影响  121-122
    5.5.2 短桩持力层对桩土荷载分担特性的影响  122-123
    5.5.3 长桩持力层模量对荷载分担特性的影响  123-124
    5.5.4 筏板的厚度对荷载分担特性的影响  124-125
    5.5.5 混凝土模量的对荷载分担特性的影响  125-126
  5.6 本章小结  126-129
第六章 长短桩桩筏基础工程实例分析  129-138
  6.1 引言  129
  6.2 工程实例分析  129-137
    6.2.1 工程概况  129
    6.2.2 地质资料  129-130
    6.2.3 试验检测点的布置及实测结果  130-132
    6.2.4 与理论分析的比较  132-137
  6.4 本章小结  137-138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38-142
  7.1 引言  138-139
  7.2 本文的主要结论  139-141
  7.3 后续工作展望  141-142
致谢  142-143
参考文献  143-147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147

相似论文

  1. 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及圆柱形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对比研究,TU473.1
  2. 楔形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TU473.1
  3. 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变形刚度研究,TU473.1
  4. 吹填土地基应用CFG桩复合地基的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TU473.1
  5. 港口工程嵌岩桩使用性能试验与数值分析研究,U655.55
  6. 长短桩复合地基在山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中的应用研究,U416.1
  7. CFG与MIP组合型桩复合地基变形分析与沉降预测,U213.157
  8. 考虑桩—土—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Pushover分析,TU435
  9. 氢原子的偶极振子强度计算及其应用研究,O562
  10. 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性状室内试验研究,U213.1
  11. 长短桩复合地基数值模拟及设计计算,TU473.1
  12. 地基—基础—高层建筑结构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分析,TU973.31
  13. 基于相互系数法的群桩沉降的推算,TU473.1
  14. 长短桩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TU473.1
  15. 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及有限元分析,TU473.1
  16. CFG桩-PHC管桩组合式长短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TU473.1
  17. 填方路基下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TU473.1
  18. 注浆微型钢管组合桩加固土质边坡模型试验研究,TU473.1
  19. 半空间地基梁的位移变分解法,TU470
  20. 考虑地基变形的筒体结构弯扭耦合分析,TU973.1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 > 地基基础 > 桩基及深基础 > 桩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