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华鱼腥藻过度繁殖机制及几种化学物质对其毒性效应研究

作 者: 段紫星
导 师: 庄惠如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水华鱼腥藻 过度繁殖 竞争优势 吸收动力学  单嘧磺隆 毒性效应
分类号: Q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水华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鱼腥藻是淡水蓝藻水华中除微囊藻之外的常见优势种群,迄今国内针对蓝藻水华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微囊藻水华及其产生的肝毒素上,对于鱼腥藻等其他水华种类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水华鱼腥藻过度繁殖的原因和形成水华后如何治理,本文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氮源、磷源、铁盐浓度、光强、温度和pH值对水花鱼腥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浓度为247mg/L,磷浓度为21.6mg/L时水华鱼腥藻的生物量及比生长速率都达到最大,水华鱼腥藻受到氮限制的影响比磷限制的影响小。低光照(1000lx)和较高的温度(30℃)有利于水华鱼腥藻的生长。不同的铁盐浓度和初始pH值对水华鱼腥藻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当水华鱼腥藻处于低磷水平(0.054mg/L)时,单细胞叶绿素含量上升,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上升,受低温影响,细胞降低光合色素含量以保持低水平的光合作用过程。这些都是水华鱼腥藻对不良环境的适应。2.为了研究水华鱼腥藻的竞争优势,比较了水华鱼腥藻、栅藻和衣藻的氮磷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三种微藻对氮磷的吸收过程符合米氏方程。水华鱼腥藻对氮的最大吸收速率比衣藻和栅藻高,对磷吸收的半饱和常数比衣藻和栅藻高,磷可能是水华鱼腥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3.比较了和硫酸铜、酚酸及磺酰脲类除草剂这三种常用的化学物质对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抑制水华鱼腥藻叶绿素a50%时,求得KCl的EC50为402mmol/L,CuSO4的EC50为9.52mg/L,对苯二酚的EC50)为262mg/L,单嘧磺隆的EC50为193mg/L,钾的半致死浓度最高。4.将钾对水华鱼腥藻的毒性效应和单嘧磺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对水华鱼腥藻异形胞的分化有抑制作用。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钾可降低水华鱼腥藻细胞光系统Ⅱ的生理活性,使藻胆体处于解离状态,进而阻碍了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高剂量(100mg/L)的单嘧磺隆也能够导致藻胆体的破坏和光系统Ⅱ活性的降低。K+诱导的钠离子缺乏会导致胞内pH值的升高,从而导致ATP含量的下降。K+和单嘧磺隆都能够抑制水华鱼腥藻叶绿素a的合成,抑制了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K+抑制了水华鱼腥藻对氮磷的吸收,可能使得水华鱼腥藻生长所需的磷严重不足,从而抑制了水华鱼腥藻的生长。较高的KCl浓度下,水华鱼腥藻的SOD活性受到抑制,MDA的含量的大量升高,表明了在钾离子的胁迫下,水华鱼腥藻受到自由基伤害的程度很高。单嘧磺隆对水华鱼腥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无明显影响。虽然钾在对水华鱼腥藻的毒性效应钾的半致死浓度最高,但是仍有可能作为一种优良的化学方法来治理水华鱼腥藻。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6
中文文摘  6-9
目录  9-13
绪论  13-23
  1.1 水华简介  13
  1.2 水华的危害  13-14
  1.3 环境因子与水华  14-17
    1.3.1 化学因子  14-15
    1.3.2 物理因子  15-16
    1.3.3 生物因子  16-17
  1.4 水华的治理方法  17-18
    1.4.1 物理方法  17
    1.4.2 化学方法  17-18
    1.4.3 生物方法  18
  1.5 藻类的毒性机理研究  18-20
    1.5.1 细胞结构  18-19
    1.5.2 固氮作用  19
    1.5.3 光合作用  19
    1.5.4 活性氧及抗氧化系统  19-20
    1.5.5 遗传物质  20
  1.6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20-21
  1.7 研究内容  21-23
第一章 环境因子对水华鱼腥藻生长生理的影响  23-48
  1.1 引言  23
  1.2 材料  23-25
    1.2.1 藻种  23
    1.2.2 试剂  23
    1.2.3 仪器  23-24
    1.2.4 培养基  24-25
  1.3 方法  25-27
    1.3.1 藻种培养方法  25
    1.3.2 接种藻液的准备  25
    1.3.3 生物量的测定  25
    1.3.4 比生长速率的计算  25-26
    1.3.5 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  26
    1.3.6 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26
    1.3.7 藻蓝蛋白含量的测定  26
    1.3.8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26
    1.3.9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26
    1.3.10 干重的测定  26-27
    1.3.11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27
    1.3.12 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27
  1.4 结果和分析  27-43
    1.4.1 水华鱼腥藻培养基的选择  27-28
    1.4.2 不同营养盐的影响  28-38
    1.4.3 光照、温度及pH值的影响  38-43
  1.5 讨论  43-46
    1.5.1 水体营养盐与水华鱼腥藻的关系  43-45
    1.5.2 光照、pH值和温度对水华鱼腥藻的影响  45-46
  1.6 小结  46-48
第二章 水华鱼腥藻、栅藻和衣藻对氮磷的吸收动力学比较  48-55
  2.1 引言  48
  2.2 方法  48-49
    2.2.1 藻种及培养方法  48
    2.2.2 水体总氮含量的测定  48
    2.2.3 水中总磷含量的测定  48-49
  2.3 结果与分析  49-52
    2.3.1 水华鱼腥藻、衣藻和栅藻对氮的吸收动力学比较  49-51
    2.3.2 水华鱼腥藻、衣藻和栅藻对磷的吸收动力学比较  51-52
  2.4 讨论  52-53
  2.5 小结  53-55
第三章 几种化学物的对水华鱼腥藻的抑制效果比较  55-65
  3.1 引言  55
  3.2 材料与方法  55-56
    3.2.1 藻种及培养方法  55
    3.2.2 除草剂及其配制  55
    3.2.3 几种药剂的药效对比  55-56
    3.2.4 数据处理  56
  3.3 结果与分析  56-63
    3.3.1 四种化学物对水华鱼腥藻生长的影响  56-60
    3.3.2 四种化学物质对水华鱼腥藻的半数致死浓度  60-63
  3.4 讨论  63-64
  3.5 小结  64-65
第四章 单嘧磺隆对水华鱼腥藻的毒性效应比较  65-85
  4.1 引言  65
  4.2 方法和材料  65-66
    4.2.1 藻种及培养方法  65
    4.2.2 异形胞频率的计算  65
    4.2.3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LSCM)的荧光分析  65-66
    4.2.4 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  66
    4.2.5 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66
    4.2.6 氮磷含量的测定  66
    4.2.7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66
    4.2.8 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66
    4.2.9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测定  66
  4.3 结果与分析  66-78
    4.3.1 钾对水华鱼腥藻异形胞分化的影响  66-67
    4.3.2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荧光光谱分析  67-68
    4.3.3 钾离子对水华鱼腥藻培养液中pH值变化的影响  68-69
    4.3.4 钾和单嘧磺隆对水华鱼腥藻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69-71
    4.3.5 钾离子对水华鱼腥藻营养代谢的影响  71-75
    4.3.6 对水华鱼腥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75-78
  4.4 讨论  78-82
    4.4.1 钾对水华鱼腥藻异形胞分化的影响  78
    4.4.2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荧光光谱分析  78-79
    4.4.3 对水华鱼腥藻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79-80
    4.4.4 钾离子对水华鱼腥藻营养代谢的影响  80-81
    4.4.5 对水华鱼腥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81-82
  4.5 小结  82-85
第五章 结论  85-86
  1. 环境因子对水华鱼腥藻的生长生理的影响  85
  2. 水华鱼腥藻、栅藻和衣藻对氮磷的吸收动力学  85-86
  3. 几种化学物的对水华鱼腥藻的抑制效果比较  86
  4. 钾和单嘧磺隆对水华鱼腥藻的毒性效应比较  86
本论文的特色及创新  86-87
展望  87-89
参考文献  89-95
致谢  95-96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96-97
个人简历  97

相似论文

  1.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高钾血症与口服中药汤剂的关联性分析,R692.5
  2. 氮磷钾配施对茶树生理代谢和茶叶品质的影响,S571.1
  3. 雪茄外包皮烟关键栽培技术研究,S572
  4. 添加钾离子对低盐度水体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S963
  5. 氯氟吡氧乙酸与莱茵衣藻的相互作用,S482.4
  6. 不同类型土壤中镍的生物富集特性及其对蚯蚓的毒性效应,X131.3
  7. 北京地区自主服装品牌竞争优势比较研究,F426.86
  8. 高铁酸钾法氧化处理土壤中苯酚的实验研究,X53
  9. 密度与钾素互作对延边烤烟生理生态指标及其品质效应的影响,S572
  10. 施钾和施硫水平对香料烟燃烧性及品质的影响,S572
  11. 施肥和密度对留兰香精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S573.9
  12. 氮、钾及其配施对小麦抗蚜性及若干生化指标的影响,S512.1
  13. 浙粳22等浙江省晚粳稻主栽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S511.22
  14. 芍药甙调节Oddi括约肌肌细胞运动及钾离子通道机制的研究,R285
  15. 锂、钾、镁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反应,O621.13
  16. 玉米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S513
  17. 低钾胁迫下玉米自交系根形态和钾素积累的基因型差异,S513
  18. 渗灌灌水方法和施氮量对保护地黄瓜的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S642.2
  19. 氮磷钾营养对观赏向日葵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花期调控基础研究,S681.9
  20. 电压门控钾通道Kv1.4、Kv4.1在戊四唑致病大鼠海马区表达的研究,R742.1
  21. 小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中的作用,R749.16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