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货币市场流动性黑洞理论与实证研究

作 者: 周利庭
导 师: 薛誉华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货币市场 流动性黑洞 预期归一化
分类号: F8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爆发于2007年夏,波及至今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向世界展示了一场全球流动性短时间快速蒸发的惊人现象,众多曾经在金融市场叱咤风云的大型金融机构也纷纷流动性告急。金融危机启示我们:金融市场流动性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波动性和跳跃性。本文运用预期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分析了金融市场产生流动性黑洞现象的理论来源。预期的归一化和自我增强机制使金融系统规模快速扩大,使供求失衡趋于严重,而后又突然快速地收缩规模,流动性危机出现,直至引发经济危机,危机爆发又反过来通过输入作用于金融系统。正是这种正反馈的交易机制,自我增强了预期归一化的速度与程度,导致流动性黑洞的出现。接着实证检验说明我国货币市场交易商们广泛采用正反馈交易策略。在交易循环到达一定的极限值时,一旦有刺激因素,市场流动性就会瞬间崩溃,流动性黑洞出现。这也是近年来看到的越来越多的市场极端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时间纵向角度来看,市场的波动性也越来越大,市场流动性出现极端短缺的概率越来越大,流动性黑洞现象更加频繁。这是市场参与者各方都需要重视的。实证检验之后,进一步探寻了货币市场流动性黑洞产生的理论渊源。货币市场的耗散结构特征与市场内部结构趋同诱因、银行体系经营战略趋同诱因、外部经济复苏刺激政策诱因及信息来源解读同质化诱因决定了市场流动性黑洞出现的必然性。众多同质化因素,形成预期归一化序参量,使市场观点趋同,形成流动性黑洞。最后,建议从外部理顺市场监管机制,改善市场宏观环境,做好金融系统的生态环境建设;从内部市场参与者角度增加主体多元选择,培育市场多样预期来改善我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状况。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19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0-12
    1.1.1 研究背景  10-11
    1.1.2 研究意义  11-12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及评价  12-17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4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4-16
    1.2.3 国内外相关文献评价  16-17
  1.3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17
    1.3.1 研究方法  17
    1.3.2 创新之处  17
    1.3.3 不足之处  17
  1.4 写作思路  17-19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  19-34
  2.1 流动性内涵与外延  19-25
    2.1.1 流动性的概念及内涵  19-22
    2.1.2 流动性黑洞的概念及内涵  22-23
    2.1.3 流动性的层次  23-25
  2.2 预期理论与流动性黑洞  25-27
    2.2.1 凯恩斯的预期理论  25-26
    2.2.2 新古典经济学预期理论  26-27
  2.3 金融系统科学理论  27-34
    2.3.1 系统科学理论  28-29
    2.3.2 金融系统是耗散结构系统  29-31
    2.3.3 金融系统运动中的序参量  31-32
    2.3.4 市场波动的正反馈机制  32-34
第三章 中国货币市场流动性黑洞实证研究  34-47
  3.1 中国货币市场概况  34-35
    3.1.1 同业拆借市场  34-35
    3.1.2 债券回购市场  35
  3.2 流动性黑洞测度方法探析  35-37
  3.3 实证总体思路  37
  3.4 实证检验  37-45
    3.4.1 理论模型  37-38
    3.4.2 指标及数据选取  38-39
    3.4.3 实证分析过程  39-45
  3.5 实证总结  45-47
第四章 中国货币市场流动性黑洞的诱因探析  47-55
  4.1 货币市场耗散结构论  47-50
    4.1.1 中国货币市场也是一个耗散结构  47-48
    4.1.2 货币市场波动序参量探寻  48-49
    4.1.3 货币市场波动的正反馈机制探寻  49-50
  4.2 中国货币市场流动性黑洞诱因分析  50-55
    4.2.1 货币市场内部结构趋同诱因  50-52
    4.2.2 银行体系经营战略趋同诱因  52-53
    4.2.3 外部经济复苏刺激政策诱因  53
    4.2.4 信息来源及解读同质化诱因  53-55
第五章 政策建议  55-62
  5.1 理顺市场监管机制,改善市场宏观环境  55-58
    5.1.1 增加反预期归一化,改善货币政策机制  55-56
    5.1.2 调整金融监管程序,有效结合市场机制  56-57
    5.1.3 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市场交易效率  57-58
    5.1.4 降低资本顺周期性,有效熨平市场波动  58
    5.1.5 调整会计评估准则,避免资产被动抛售  58
  5.2 增加主体多元选择,培育市场多样预期  58-62
    5.2.1 发展多类型投资者,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58-59
    5.2.2 创建多元金融市场,多创合适金融产品  59-60
    5.2.3 鼓励自主风险管理,避免风险管理趋同  60
    5.2.4 注重信息披露效果,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60-62
结论  62-63
参考文献  63-66
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66-67
后记  67-68

相似论文

  1. 外资企业所得课税调整对我国产出的影响,F812.42
  2. 人民币汇率升值及现行汇率制度改革思路研究,F832.6
  3. 中国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联动性实证研究,F832.51;F224
  4. 股票市场与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F224;F832.51
  5. 流动性黑洞的形成机制及实证研究,F224
  6. 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的互动效应研究,F820
  7. 中国资本项目渐进开放中金融风险防范对策研究,F832.6
  8.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基准利率的选择,F822
  9. 央行票据可持续性的研究,F822
  10.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F224
  11. 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对货币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F822
  12. 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研究,F832.51
  13. 我国虚拟货币的交易市场研究,F49
  14.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F293.3;F224
  15. 分业经营体制下我国银证合作模式研究,F832.2
  16. 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的存在性与诱导因素研究,F224
  17. SHIBOR作为我国基准利率的可行性研究,F224
  18. 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研究,F832.5
  19. 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F822.0;F224
  20. Shibor成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可行性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货币 > 中国货币 > 货币管理和流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