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城市间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研究

作 者: 唐一帆
导 师: 蒋媛媛
学 校: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专 业: 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溢出效应 流量经济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追求的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活动在空间的集聚和扩散已成为世界范围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仅依赖自身的条件,同时会受到周围地区的关联带动。本文通过对泛长三角地区各城市间的区域增长溢出效应进行研究,探索地区之间的经济互动关系,试图为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均衡发展提供新思路。以发展经济学增长极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本文改进了Solow增长模型,运用区域整体产出变量建立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对泛长三角地区22个城市所受区域增长的溢出效应进行测度。进而,探讨了泛长三角地区城市间溢出效应的传导渠道,包括物资流、人力流、资本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并对泛长三角地区各城市整体的流量经济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泛长三角地区各城市间存在显著的经济增长溢出效应,外围城市和区域较发达的核心城市受溢出效应较小,处于核心城市周围或连线间的不发达城市受溢出效应较大,且城市间的人均产出存在条件收敛的趋势。对泛长三角地区城市间溢出效应的传导渠道研究表明,人力流、资本流和技术流能影响一个地区吸收溢出效应的能力,物资流、信息流的影响相对较弱。最后,建议发挥核心城市的增长溢出能力,加强对外围城市的政策倾向,发展各城市的优势产业。同时,从物流、人流、资本、技术和信息5个方面全面提升区域的整体流量经济水平,使区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溢出效应能够有效传导。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2-3
Abstract  3-7
1 绪论  7-13
  1.1 问题的提出  7-8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8-11
  1.3 研究内容  11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1-13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13-26
  2.1 增长溢出效应的理论基础  13-20
    2.1.1 发展经济学的增长溢出的相关分析  13-19
    2.1.2 新经济地理学派的增长溢出观点  19-20
  2.3 有关增长溢出效应测度的文献综述  20-26
    2.3.1 国外文献综述  20-21
    2.3.2 国内文献综述  21-26
3 泛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经济增长溢出效应测度  26-44
  3.1 泛长三角经济圈简介与发展历史  26-28
    3.1.1 泛长三角经济圈简介  26
    3.1.2 历史渊源与发展进程  26-28
  3.2 泛长三角经济圈发展现状  28-33
    3.2.1 区域经济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前茅  28-29
    3.2.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29-30
    3.2.3 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港口经济提供大力支持  30-31
    3.2.4 教育科研资源雄厚,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突出  31-32
    3.2.5 交通网络发达,区域格局进一步完善  32-33
  3.3 泛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经济互动  33-35
    3.3.1 指标选取——熵指数  33-34
    3.3.2 测算结果  34-35
  3.4 泛长三角城市间溢出效应测算  35-44
    3.4.1 模型的建立  35-37
    3.4.2 城市间区域增长溢出效应测度  37-44
4 城市间溢出效应的传导渠道研究——基于流量经济指标的分析  44-63
  4.1 溢出效应与流量经济的联系  44-45
  4.2 要素流动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45-50
    4.2.1 物流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分析  45-46
    4.2.2 劳动力流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分析  46-47
    4.2.3 资本流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分析  47-48
    4.2.4 技术流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分析  48-50
    4.2.5 信息流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分析  50
  4.3 泛长三角城市间外溢效应传导渠道研究  50-63
    4.3.1 物资流动  50-52
    4.3.2 人力流动  52-54
    4.3.3 资本流动  54-56
    4.3.4 技术流动  56-58
    4.3.5 信息流动  58-60
    4.3.6 基于流量经济指标的综合评价  60-63
5 结论及建议  63-67
  5.1 主要结论  63
  5.2 政策建议  63-67
    5.2.1 适当政策引导,实现区域整体发展  64
    5.2.2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物流能力  64
    5.2.3 推进区域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城市客流管理  64-65
    5.2.4 加快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促进资本自由流动  65
    5.2.5 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65
    5.2.6 加速区域信息一体化进程,增进区域信息化合作  65-67
参考文献  67-69
后记  69-70
附录  70-75

相似论文

  1. 青海省公路网时空演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F127;F224
  2. 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之研究,G643
  3.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F127
  4.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F127
  5. 中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实证研究,F224
  6. 沈阳汽车产业集群研究,F224
  7. 基于技术创新的辽宁经济增长点研究,F127;F224
  8. 劳动力流动与转移对山东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F249.27;F127
  9. 辽宁沿海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研究,F127;F224
  10.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F224
  11.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F224
  12. 浙江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F224
  13. 我国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F752.6;F124
  14. 制造业升级中的FDI因素分析,F224
  15.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二分法”模型的实证分析,F124;F224
  16. 中国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F124;F224
  17. 南疆三地州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研究,F127;F224
  18. 我国经济增长率与铁矿石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F124;F426.31
  19. 产品伤害危机的溢出效应及后营销管理探析,F274
  20. 我国创业板涨跌幅限制对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F224
  21. 河北省经济增长质量评价及对策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