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的验证(1990年-2012年)

作 者: 李玉明
导 师: 李婧
学 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专 业: 国民经济学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实际汇率 经济增长
分类号: 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一种货币同另外一种货币之间的比价,是由两种货币在本国国内所能购买的商品劳务的数量决定的,也就是说,货币的对外价值取决于其对内价值,由物价因素决定。自提出以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成为现在最重要的汇率理论之一。而在多年的实证检验面前,购买力平价所计算的汇率和现实汇率却产生了普遍的偏离,1964年巴拉萨和萨缪尔森发表的两篇论文从商品分类和生产率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即著名的巴拉萨-萨缪尔森理论,该理论把一国经济部门分为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认为在一国经济追赶过程中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通常增长较快而引起本部门工资水平的上升,由于劳动力在两个部门之间具有流动性,不可贸易部门虽然没有较大的生产率提高但是为了留住劳动力也会增加本部门工人工资,不可贸易部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引起不可贸易品价格的上升,在可贸易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引起本国物价总体水平的上升。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经过物价的调整(e=E*P/P),本国物价P的上升引起实际汇率e的下降(直接标价法);或者由于可贸易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本国可贸易品价格下降引起出口增加,贸易顺差使本币实际升值。本币实际汇率会通过物价较快上升或(和)名义汇率走强而表现出升值趋势。购买力平价理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经济学家从实证的角度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检验,为现代经济增长和实际汇率的调整起到了巨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而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却出现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结论不甚相符的现象,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首先介绍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以及其之后的补充和发展,并对之进行适当评价,然后分两阶段对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验证,验证发现:1990年到2005年,在中国并不存在明显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2005到2012年,巴拉萨-萨缪尔效应得到验证,并解释了两阶段验证的结果,从而得出现阶段的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目录  7-9
1 导论  9-15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9-10
  1.2 文献综述  10-13
  1.3 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3-15
2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及拓展  15-25
  2.1 汇率概述  15
  2.2 购买力平价理论  15-19
    2.2.1 一价定理  16
    2.2.2 绝对购买力平价  16-17
    2.2.3 相对购买力平价  17-18
    2.2.4 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评价  18-19
  2.3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19-23
    2.3.1 巴拉萨-萨缪尔森理论的核心思想  19-20
    2.3.2 巴拉萨-萨缪尔森理论的数学表达  20-23
  2.4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拓展和延伸  23-25
3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的两阶段验证  25-35
  3.1 部门划分和指标选择  25-28
    3.1.1 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  25-27
    3.1.2 生产率指标  27-28
  3.2 时间跨度选择和数据来源  28
  3.3 中美“相对相对增长”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两阶段相关性检验  28-35
    3.3.1 前提条件验证  28-32
    3.3.2 中美相对相对劳动生产率和人民币实际汇率(1990-2005)的相关性检验  32-33
    3.3.3 中美相对相对劳动生产率和人民币实际汇率(2006-2012)的相关性检验  33-35
4 第一阶段(1990-2005)的实证结果分析  35-38
  4.1 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二元经济模型)  35-36
  4.2 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对汇率的影响  36-38
5 第二阶段(2006-2012)的实证结果分析  38-42
  5.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改革路径  38-39
  5.2 汇改之后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分析  39-42
    5.2.1 中国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  39-40
    5.2.2 中国外汇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40-42
6 政策建议  42-46
  6.1 从战略角度出发,二次开发人口红利  42-43
  6.2 出口企业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43-44
  6.3 政府要采取多项措施,稳定经济增长  44-46
7 结论  46-47
参考文献  47-50
附录 数据  50-55
致谢  55-56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56-57

相似论文

  1. 青海省公路网时空演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F127;F224
  2. 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之研究,G643
  3.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F127
  4. 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我国进出口影响的国别(地区)研究,F752.6
  5. 技术采用成本与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F113
  6.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原因,F224
  7. 贵州省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F127;F224
  8. 我国当前时期通货膨胀研究,F224
  9. 中国高储蓄率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F124;F224
  10. 劳动力流动与转移对山东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F249.27;F127
  11. 辽宁沿海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研究,F127;F224
  12. 基于VAR模型的江苏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F832.7;F127
  13. 浙江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F224
  14. 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F124;F224
  15. 创业风险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F124;F224
  16. 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F206;F124
  17. 我国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F752.6;F124
  18. 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研究,F752.61;F224
  19.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苏南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F127;F224
  20. 国内游资的规模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F124
  21. 我国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F121;F1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