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ZnO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精准甄别肽类兴奋剂rhEPO/EPO的实验研究

作 者: 张立群
导 师: 府伟灵
学 校: 第三军医大学
专 业: 临床检验诊断学
关键词: 氧化锌 溶胶-凝胶 传感器 电化学 促红细胞生成素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电流响应 电化学阻抗谱
分类号: TP21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构建超灵敏ZnO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肽类兴奋剂rhEPO/EPO的快速精准甄别,并通过系列实验验证传感器甄别检测rhEPO/EPO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1.将乙酸锌溶于无水乙醇中,在超声波作用下加入氢氧化锂,制备ZnO溶胶-凝胶溶液。2.利用电极表面化学修饰技术,将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通过ZnO溶胶-凝胶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修饰电极,作为传感器的识别元件。3.以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构建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和/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电化学生物传感器。4.以含有2mmol/L K3Fe(CN)6/K4Fe(CN)6的磷酸盐缓冲液(6.29.0,0.05mol/L)为测试底液,采用循环伏安法进行扫描测定,电位扫描范围为-0.9V~0.7V,电位扫描速率为10100mv/s,进修样品检测。5.根据电位0.140.17V处的峰电流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标准曲线计算样品溶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浓度,和/或根据电位0.060.09V处的峰电流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标准曲线计算样品溶液中rhEPO/EPO的浓度。根据电流的变化和rhEPO/EPO浓度之间对应的关系来确定生物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及检测范围。6.通过系列实验研究,探索ZnO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rhEPO/EPO灵敏度、重复性、稳定性及特异性等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并对rhEPO治疗患者的临床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并进行方法学比较。7.用三明治型“纳米金-ZnO溶胶凝胶-纳米金”为生物信号放大系统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探索并优化两次纳米金电沉积的最佳时间和纳米金的反应浓度。结果:1.当ZnO溶胶-凝胶的贮备液与无水乙醇最佳稀释比为1:2, ZnO溶胶-凝胶与EPOR体积比为1:1,电极的溶胶-凝胶的最优pH值为9.0时修饰的ZnO溶胶-凝胶EPOR电极在杂交反应前后引起的峰电流响应变化值最大。2.自主创建的ZnO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电解液的最优pH值为7.4,工作电位为-0.3V-0.7V, EPOR浓度为1μg/L,孵育时间为20min时,传感器杂交反应前后引起的电流响应变化值最大。3.利用ZnO溶胶-凝胶具有多孔性、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及良好的生物兼容性等优点,采用循环伏安法进行扫描测定,由于EPO与rhEPO有等电点的差异,导致EPOR-rhEPO复合物与EPOR-EPO复合物的工作电位略有差异,从而将EPO和rhEPO精确甄别。4.随着EPO/rhEPO浓度从5pg/L到5μg/L变化时,孵育前后所引起的电流响应变化值先上升后趋于饱和,以500ng/L为饱和点;在5pg/L到500ng/L的EPO/rhEPO浓度范围内,rhEP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5737x+14.765,相关系数为0.9935; EP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1674x+17.691,相关系数0.9966。5. EPOR浓度分别是0.10、1.00及10.00μg/L时,天内重复性和天间重复性的实验CV值分别为3.99%和7.21%,3.29%和5.15%,6.76%和8.44%。上述三种不同EPOR浓度的天内和天间重复性实验平均CV值分别是4.39%和6.13%,均小于10%。6. EPOR修饰传感器4℃避光放置20天、40天、50天后其响应电流分别为初始值的95%、82%、77%,变异系数分别为是2.79%、7.59%、10.50%。传感器放置60天后的电流响应曲线与裸电极的电流响应极其相似,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变化较小。7.传感器分别检测EPO、rhEPO和干扰物质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仅含有干扰物质的溶液中孵育的电极在孵育前后响应电流基本保持不变,而在含有EPO和rhEPO溶液中孵育的电极在孵育前后响应电流变化值(I)分别为8.2μA和9.7μA。8. HAuCl4溶液第一次电沉积时间为60s,第二次电沉积时间为30s,HAuCl4溶液浓度为10mmol/L时,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变化值最大(I)。9.通过实验的优化,自主创建的纳米金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检测rhEPO/EPO线性范围是5pg/L到500n g/L,rhEP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7068x+31.796,相关系数为0.9912,EP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4389x+29.685,相关系数0.9925。10.纳米金/凝胶受体/纳米金修饰电极4℃避光放置10天、30天、50天、70天后其响应电流分别为初始值的97.45%、94.33%、83.29%、75.07%,变异系数分别为是1.83%、2.57%、6.38%、10.48%。传感器放置80天后的峰电流变化较小,电流响应曲线与阴性电极的电流响应极其相似。11.纳米金/凝胶受体/纳米金生物传感器的EPOR浓度为0.1.00μg/L时,其天内和天间重复性实验的CV值分别为2.22%和4.32%;EPOR浓度是1.00μg/L时,天内及天间的重复性实验CV值分别是2.25%和4.17%;当EPOR浓度是100.00μg/L时,其天内和天间重复性实验的CV值分别为2.40%和3.68%%。12.纳米金/凝胶受体/纳米金修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别检测EPO、rhEPO和干扰物质的实验结果表,而在含有rhEPO和EPO溶液中孵育的电极在孵育前后响应电流变化值(I)分别为29.50μA和27.31μA,在含有rhEPO及干扰物质和EPO及干扰物质溶液中中孵育的电极在孵育前后响应电流变化值(I)分别为28.63μA和26.42μA,在仅含有干扰物质的溶液中孵育的电极在孵育前后响应电流基本保持不变。10.根据传感器的线性曲线计算rhEPO治疗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清样本中浓度,将血清样品浓度倍比稀释,rhEPO浓度在0.125ng/L125ng/L的范围内时,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3.647x+13.555,相关系数为0.9893; EPO浓度在0.073ng/L73ng/L的范围内时,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3.180x+12.380,相关系数0.9891。结论:1.自主创建了rhEPO/EPO精确甄别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二者只有等电点的细微差别进行检测,实现rhEPO和EPO的快速精确区分。2. ZnO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达到pg/L级的检测限灵敏度,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其检测灵敏度有了很大提高,并实现了rhEPO/EPO的快速甄别检测。3. ZnO sol-gel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可使电极表面修饰的EPOR保持良好的生物活性,因而确保了传感器的稳定性。4.三种不同EPOR浓度的天间精密性实验的平均CV值为6.16%,略高于天内精密性实验的平均CV值3.89%,但二者均小于10%。因此,ZnO溶胶-凝胶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从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5.自主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抗干扰能力强,对EPO和rhEPO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并能对EPO和rhEPO进行精确甄别。6. ZnO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临床标本中rhEPO/EPO的直接检测。与其他定量方法相比,ZnO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法不但对rhEPO/EPO进行了定量检测,而且还精确甄别,所用检测时间更短。7.纳米金颗粒与ZnO溶胶-凝胶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线性范围更宽,并且灵敏度、稳定性、重复性、特异性均较好。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基于巨磁阻抗效应磁测传感器及地磁匹配算法研究,P318
  2. 钛酸盐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分解水性能,O643.36
  3. 溶胶—凝胶AAO模板法制备ITO准一维纳米结构,TB383.1
  4. Bi3.25La0.75Ti3O12(BLT)纳米管/线的合成工艺研究,TB383.1
  5. 钛酸锶钡铁电薄膜的制备及电热效应,TB383.2
  6. 基于DSP的集成光栅细分数显装置的研制,TH822
  7. 调频式电容位移传感器高速测频与非线性校正技术研究,TH822
  8. 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温度测量技术研究,TH811
  9. 转轴径向跳动和转速实时检测光电系统的研究,TH822
  10. 基于微型无人平台导航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研究,V249.32
  11. CMOS星敏感器图像采集系统研究,V448.2
  12.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综合测试技术研究,U469.72
  13. 多端口网络通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TN929.5
  14. 基于智能学习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研究,TP391.41
  15. 双传感器图像联合目标检测及系统实现研究,TP391.41
  16. 星载高光谱传感器模拟仿真系统研究,TP391.9
  17. 基于ARM的实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制,TP242.6
  18. 传感器网络中渐变事件监测研究,TP212.9
  19. 基于FPGA的电感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TP274.2
  20. 无线传感器网络上的数据聚集调度算法,TP212.9
  2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其在可穿戴计算机上的应用,TP20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 自动化元件、部件 > 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 > 生物传感器、医学传感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