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二战后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

作 者: 张立萍
导 师: 金传宝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史
关键词: 美国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学术性 师范性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二战后,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教师教育领域中可谓独树一帜,堪称经典。它为美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从而提升了师资力量,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根基。学术性师范性一直争执不下,并伴随着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始终,这类争论实则是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因素,决定着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倾向。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得进行,也存在学术性与师范性“两家之争”。研究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分析总结其应对与处理学术性和师范性之争的措施,会使我们更加客观地审视自身课程存在的问题。依据美国美国二战后不同时期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侧重点,并结合每个时期教师教育课程中“学术性”和“师范性”的地位,本研究将二战后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分为三个阶段。论文由“绪论”、“学术本位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1945—1965)、“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1966—1982)、“学术性与师范性相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1983以来)、“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以及其他和研究有关的事宜。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对二战前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进行简要回顾,揭示教师教育课程中学术性与师范性的争论已久,进而引出学术本位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分析这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成效,从而论证这次改革突出学术理论的地位。第三部分:分析了美国60年代末教师教育课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出由于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矛盾,引发了这一时期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进而围绕这次课程改革的侧重点展开论述,即重视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第四部分:文章的主体部分,针对前两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并结合美国80年代以来教育出现的新情况,论述了这一时期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术性与师范性相融合的特征,并对改革成效进行总结及客观评价。第五部分:主要探寻美国二战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从而得出对我国的启示。

全文目录


目录  4-6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绪论  10-19
  一、选题缘由  10-11
    (一)现实的需要  10
    (二)“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影响广泛  10-11
  二、研究意义  11
    (一)理论意义  11
    (二)实践意义  11
  三、研究现状  11-16
    (一)国内研究现状  11-15
    (二)国外研究现状  15-16
  四、概念界定  16-18
    (一)教师教育  16-17
    (二)课程改革  17
    (三)学术性师范性  17-18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8-19
    (一)研究思路  18
    (二)研究方法  18-19
第一章 “学术本位”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1945—1965)  19-32
  一、历史追踪:二战前美国师范教育课程  19-22
    (一)学术性开启——师范学校时期(1823—19 世纪下半叶)  19-21
    (二)师范性启蒙——师范学院时期(19 世纪下半叶—二战前)  21-22
  二、“学术本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22-25
    (一)社会状况向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22-23
    (二)科技发展给学校基础教育带来新课题  23-24
    (三)师范教育课程自身缺陷  24-25
  三、“学术本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25-30
    (一)三次全美教师教育研讨会呼吁:“学者型”教师  25-26
    (二)学科知识是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核心  26-27
    (三)“学术本位”教育家的课程改革措施  27-30
    (四)五年制“教学文硕士”(MAT)计划  30
  四、“学术本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  30-32
    (一)准教师的学术水平提高  31
    (二)开始兼顾课程的“师范性”与“学术性”  31-32
第二章 “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1966—1982)  32-41
  一、“能力本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32-34
    (一)社会问题错综复杂  32-33
    (二)基础教育“回归基础”提出新的要求  33
    (三)教师教育课程自身问题  33-34
  二、“能力本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34-39
    (一)理论铺垫  34-35
    (二)培养目标关注教师的操作能力  35-36
    (三)课程内容:重视教学的科学研究结果  36
    (四)模块化课程设计  36-37
    (五)课程实践模式:微格教学  37-39
  三、“能力本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成效及争议  39-41
    (一)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提高  39
    (二)教师教育课程的“师范性”增强  39-40
    (三)课程改革的批评之声  40-41
第三章 “学术性与师范性相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1983 以来)  41-53
  一、“学术性与师范性相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41-43
    (一)美国经济不景气,国际竞争力下降  41
    (二)新科技革命对教育的挑战  41-42
    (三)教育改革给教师教育带来新契机  42-43
    (四)教师教育课程自身问题  43
  二、“学术性与师范性相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内容  43-51
    (一)序曲:研究报告纷纷出笼  43-45
    (二)教师专业发展呼唤“研究反思型”教师  45-46
    (三)学科融合突出表现---PCK  46-48
    (四)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模式 PDS——以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为例  48-49
    (五)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49-51
  三、改革的实效  51-53
第四章 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53-60
  一、正确看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  53-54
  二、兼顾课程的“学术性”与“师范性”,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54-57
  三、课程改革最终归宿:以人性为基础,寻求人的全面发展  57-60
结语  60-61
注释  61-64
参考文献  64-68
致谢  68

相似论文

  1.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2. 英美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R199
  3. 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研究,G637
  4. 美国篮球运动演绎的文化,G841
  5. 托尼·莫里森关于美国黑人生存出路的追寻,I712.074
  6. 美国留学生商务汉语短期班教学初探,H195
  7. 目前美国专利法的若干议题研究,DD913
  8. 福克纳主要作品中的父子关系研究,I712.074
  9. 美国政治文化的特质及政治功能研究,D771.2
  10. 教育期刊封面设计的美学特征与发展趋势,G237.5
  11. 美国红鱼卵黄原蛋白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及其在农药环境雌激素活性筛选中的应用,S917.4
  12.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政策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D618
  13. 中美大学生资助政策比较研究,G647
  14. 河北省高师音乐专业手风琴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624.3-4
  15. 二战军人权利法案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G649.1
  16. 冷战后美俄核裁军进程研究,D815.2
  17. 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现状、经验与启示,G649.712
  18.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作用研究,G649.712
  19. 基于语料库的中美经济语篇批评分析,H052
  20. 美国影评人视野中的中国电影,J905
  21. 全球性媒介事件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分析,G206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