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国时期国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价值取向研究

作 者: 郭小琴
导 师: 叶继奋
学 校: 宁波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国文课本 鲁迅作品 价值取向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鲁迅作品几乎是从其刚发表开始就被选入当时的中学国文课本中,并且在从民国以来至今的语文课本中都占有一定的篇幅: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都不同程度地选录了鲁迅作品,这些课本对鲁迅作品的选录以及价值取舍的不同等,都使语文课本中的鲁迅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鲁迅作品从民国时期被选入国文课本开始,便在之后各个时期的语文课本中几乎从未缺失,鲁迅进入国文课本的原初——民国时期课本中的鲁迅有其特殊的地位和研究价值,特别是对鲁迅作品的启蒙价值与文学价值的肯定与重视,对当前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的选编与教学有很大启发。因此,本文通过搜集民国时期的国文课本,对第一手史料进行搜集与整理,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回到历史现场,对民国时期不同阶段的国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价值取向进行研究,以期为当前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提供启示和参考。本论文共有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大部分。引言部分简要论及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和意义、概念的界定和研究方法。正文一共有四章内容:第一章是对本课题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留下了一定的空间。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对民国时期不同历史阶段国文课本中鲁迅作品的价值取向进行研究,每个历史阶段均从时代文化语境、课程标准等相关教育政策、课本中鲁迅作品的选录及阐释等方面进行分析。“新学制”时期鲁迅作品初入课本,为以后的入选奠定了基础,在“新文化运动”历史语境下,鲁迅作品是基于传播新文化启蒙思想的价值入选的。“课程标准”时期国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体现出精神启蒙、语文学科等多元价值取向,而仍然以启蒙价值为主。“国定制”时期,“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等不同的统治区域国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表现出了不同的价值取向,“解放区”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政治价值取向,这直接影响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十七年”、“文革”时期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的阐释和价值取向。结语部分提出对当前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的启示。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引言  8-12
1 文献综述  12-18
  1.1 中学语文研究视角中的鲁迅作品  12-15
    1.1.1 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的选编研究  12-14
    1.1.2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的研究  14-15
  1.2 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  15-16
  1.3 民国时期的课本研究  16-17
  1.4 研究述评  17-18
2 “新学制”时期(1920-1927 年)国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价值取向  18-29
  2.1 新文化运动与国文教育改革  18-19
  2.2 “课程纲要”刊布:语体文走进国语教学  19-21
    2.2.1 “新学制”及“课程纲要”的制定  19-20
    2.2.2 “课程纲要”的内容及贡献  20-21
  2.3 鲁迅初次携手中学国文:初入课本 奠定基础  21-25
    2.3.1 课本评介:时代精神的反映  21-23
    2.3.2 鲁迅作品选录分析:数量不多,意义重大  23-25
  2.4 鲁迅作品价值取向:启蒙理性  25-28
    2.4.1 “启蒙”概念界说  25-26
    2.4.2 国语课本中的鲁迅作品:启蒙新人  26-28
  2.5 本章小结  28-29
3 “课程标准”时期(1927-1937 年)国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价值取向  29-46
  3.1 国文教育稳步发展  29
  3.2 “课程标准”的多次修订:“发扬民族精神”  29-30
  3.3 鲁迅与中学国文齐步向前:教材繁荣 数量众多  30-35
    3.3.1 课本评介:以思想内容编组单元  30-33
    3.3.2 鲁迅作品选录分析:数量空前,散文受青睐  33-35
  3.4 鲁迅作品价值取向:多元价值取向并存  35-44
    3.4.1 精神启蒙价值取向  36-41
    3.4.2 语文学科价值取向  41-44
  3.5 本章小结  44-46
4 “国定制”时期(1937-1949 年)国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价值取向  46-60
  4.1 “国统区”:学者与政府的选择  46-51
    4.1.1 课程标准的修订:政治色彩浓厚  46-47
    4.1.2 政府的选择:社会政治价值取向  47
    4.1.3 学者的努力:语文学科价值取向  47-51
  4.2 “解放区”:社会政治价值取向凸显  51-58
    4.2.1 教育政策及课程标准的制定:贯彻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  51-52
    4.2.2 中学国文中别样风景:鲁迅备受推崇  52-54
    4.2.3 社会学阐释方法  54-58
  4.3 “沦陷区”:奴化教育缝隙中爬行  58-59
    4.3.1 汪伪政权的教育政策:“反共和平建国”  58
    4.3.2 奴化教育下的国文课本:仓促而成,保留鲁迅  58-59
  4.4 本章小结  59-60
5 民国时期国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价值取向对当前的启示  60-64
  5.1 对人的关注:永恒的经典  60-61
  5.2 对当前中学语文的启示  61-64
6 结束语  64-65
参考文献  65-68
附录 1923-1949 年国文课本选录的鲁迅作品  68-74
在学研究成果  74-75
致谢  75

相似论文

  1. 民国时期书法艺术边缘化现象研究,J292.27
  2.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研究,G755.5
  3. 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研究,G633.3
  4. 民国时期青岛警政制度研究(1929-1937),D693
  5. 奉天省水利纠纷解决机制研究(1912~1931),K258
  6. 品牌服装中服装设计的价值研究,F426.86
  7. 民国时期江南灾害信仰研究,D693.9
  8. 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研究,G719.2
  9. 民国时期的安徽留学生,G648.9
  10. 走“近”鲁迅,才能走“进”鲁迅,G633.3
  11.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道德的思想基础及价值取向,K225
  12.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设计研究,J53
  13. 民国时期淮河灾害对皖北社会生态的影响,K258
  14. 民国时期安徽矿业研究(1912-1945),F429
  15. 民国时期书刊封面中汉字设计研究,J524
  16.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上的鲁迅作品教学,G633.3
  17. 中学文学教育研究,G633.3
  18. 基于语言观的幼儿语言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G613.2
  19. 论鲁迅作品中的服饰描写,I210.97
  20. 民国时期山西农村婚姻问题探析,D693.9
  21. 民国时期江西体育教育问题研究(1912年至1945年),G812.9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