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母亲职业对1-3年级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作 者: 安园园
导 师: 李高峰
学 校: 山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1-3年级小学生 社会性发展 母亲职业
分类号: G6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社会性是指个体作为社会成员,为了适应社会生活表现出的各种心理、行为特征。社会性是在人的自然属性基础上、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逐渐地形成、完善的。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的统一。从发展过程的角度出发,有多方面的内容,包括遵守社会规则、自我概念、依恋家人、同伴关系等。从发展的结果上看,也是差异巨大,有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学龄期的年级差异等等。这样迥异的发展结果,可从各学科进行分析,普遍看来,与儿童的经历,特别是早期交往的经历有关。这些交往经历直接取决于交往对象,包括家庭、学校、同伴、大众传媒等。在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方面,笔者在可查阅的文献中发现大多是围绕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家庭的结构类型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证。我们知道,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家长,尤其是母亲,照顾儿童的日常起居,和孩子的接触多于其他家庭成员。这就决定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母亲紧密相关。而母亲的职业性质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她的教育观念、方式、内容、目的。虽有研究者对母亲职业对子女发展影响的不同方面(认知、道德、能力、心理等)进行了理论分析或实证研究。但为更好的探讨母亲职业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临汾市一所普通小学。选取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各年级阶段2个班级,共6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所编的《3-9岁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对各班次学生实施整群抽样调查。最后,将所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3年级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在性别、年龄、年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母亲职业是“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水平高于母亲职业是“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学生的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结果如下:(1)1-3年级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在量表总体及各因素均处于“中等以上”的发展水平。(2)在量表总体上,男女发展一致,但女孩的得分稍高于男孩。而在“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无侵犯性”三项因素上,女孩的发展好于男孩。(3)1-3年级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出现停滞,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在量表总体及各因素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在“同情助人”、“自尊心”、“诚实公正”三项因素上,9岁组儿童的发展低于6—8岁组,6—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出现倒退。在量表总体上,6—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无显著性差异。(5)在“遵守社会规则”、“意志”、“独立性”、“社会认知”、“诚实公正”五项因素及“社会性”总因素上,母亲职业是“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子女的社会性发展水平高于母亲职业是“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子女的发展水平。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目录  8-10
1 绪论  10-22
  1.1 选题背景  10-11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2
  1.3 概念界定  12-14
    1.3.1 职业  12
    1.3.2 社会性发展  12-13
    1.3.3 儿童社会性发展  13-14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21
    1.4.1 母亲职业对子女发展的影响  14-15
    1.4.2 儿童社会性发展  15-19
    1.4.3 母亲职业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9-21
  1.5 研究构想与设计  21-22
    1.5.1 研究对象  21
    1.5.2 研究方法与工具使用  21
    1.5.3 研究程序  21
    1.5.4 研究假设  21-22
2 测量结果与分析  22-36
  2.1 量表测量结果与常模的比较  22-23
  2.2 社会性发展的性别差异  23-24
  2.3 社会性发展的年龄比较  24-26
  2.4 社会性发展的年级比较  26-27
  2.5 母亲职业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比较  27-36
3 讨论与建议  36-40
  3.1 讨论  36-37
    3.1.1 社会性发展的性别差异  36
    3.1.2 社会性发展的年龄差异  36
    3.1.3 社会性发展的年级差异  36-37
    3.1.4 母亲职业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比较  37
  3.2 教育建议  37-40
4 结论与展望  40-42
  4.1 结论  40
  4.2 展望  40-42
致谢  42-44
参考文献  44-48
附录  48-50

相似论文

  1. 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发展研究(1990-2000年),J409.2
  2. 父母教养方式及性别因素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B844.2
  3. 中高年级小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状况研究,D648
  4. 初中学优生与学困生英语学习观念的对比分析研究,G633.41
  5. 物理专业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H319
  6. 高年级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应对策略研究,G622.4
  7. 小学生对预防意外伤害的认知及教育规律,G621
  8. “冠军31脚”运动对五年级小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G624.8
  9. 高年级小学生闲暇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G621
  10. 数学题目中影响低年级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语言因素研究,G623.5
  11. 家庭精神环境对5-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G620
  12. 学龄期儿童成人观认知发展的横断研究,B842.1
  13. 蒙台梭利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理论的研究,G620
  14. 高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模式的探讨,R47
  15. 论多媒体在大学一年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艺术,H195
  16. 壮族与汉族高年级小学生抑郁状况的比较研究与教育启示,G441
  17. 3-6年级小学生学习拖延及其与师生关系的研究,G622.4
  18. 教师因素影响下的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G622.4
  19. 广州市越秀区三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G623.2
  20. 六年级小学生语文读写结合素养测量工具的编制与应用研究,G623.2
  21. 白云鄂博矿区一至三年级小学生现代文课外阅读研究,G623.2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初等教育 > 教师与学生 > 教师、班主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