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元代科考题—策论

作 者: 贾伟
导 师: 王风雷
学 校: 内蒙古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科举制 元代科举 科考题 策论
分类号: D69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策论”是历代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文体之一。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首次公开、公正选拔人才的取士制度,其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与策论文体是分不开的。策论主要是以经义政事设题试士,使之对答,用以考察应试者对所设问题的见解。文体类似于今天高考的议论文,议论文中出现的议论方略、建议性的文字,便是策论文中着重关注的要点。科举制度几经改革,但策论文体却保持历久不衰,这不仅是因为策论考试所体现的强烈时效性,更重要的是能切实反映士子们对国家社会状况的关注程度以及其中对于治国良道的提出。众所周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并且是中国历史上统治疆域最广阔、国力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元代的科举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根据当时统治阶级利益、社会实际情况以及民族关系的需要作出了一些调整和改革,形成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的新特点,策论作为元代科举考试第三场的主试题目,又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和特点。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科举和策论相关概念的界定,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书籍对策论写作之法进行概括描述,再结合元代策题原始文献资料对其程文标准进行论述,最后从整体上对元代科举策论考试进行历史述评。希望可以通过本研究对元代科举中策论考试以及元代教育方面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希望能够引起教育领域、历史领域对元代科举考试更多的重视与研究,同时对其他朝代的策论研究提供借鉴经验。本研究主要运用历史文献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通过参照陆峻岭先生的《元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以下简称为《索引》)中所收录的元代科举考试中策论的题目(见附录),进而查阅《四库全书》、《元人文集珍本丛刊》等古籍资料和网络学术资源搜集《索引》所列题目及内容,试图尽量获得比较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再参阅、研读相关著作和书籍以及优秀学位论文,并结合元朝前后朝代科举中策论的相关论述进行一定的比较,为本研究的顺利展开做了比较充分的文献准备。笔者在对以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把元代策论的写作之法分为读文之法和作文之法,然后对这两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进而结合实例对策题程文标准中程式的类型、认题之法、立意之径、结构程式、行文格式做了系统的考述;最后对元代科举策论考试的地位和利弊、影响进行讨论总结。认为策论考试滋长了文人妄论利害和学界华实不符的不良习气,策论作为一种侧重于对策论辩的特殊形式,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文人学士夸夸其谈,只见树木的论断风气。进策、对策趋时所尚,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党羽派系之间的斗争,考生的对策过程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某个阶级或团体的立场。策论这种考试形式既然可以作为官方选拔人才的规定体式那就势必会对其他文章体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1
一、引言  11-19
  (一) 选题缘由、目的和意义  11-13
    1. 选题的缘由  11-12
    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3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13-15
    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4-15
    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5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7
    1. 研究思路  15-16
    2. 研究方法  16-17
  (四) 可行性和创新点  17-19
    1. 可行性  17
    2. 创新点  17-19
二、相关概念界定  19-25
  (一) 科举  19-20
  (二) “策”与“论”  20-25
    1. 策  20-22
    2. 论  22-25
三、元代策论的写作之法  25-33
  (一) 读文之法  25-30
  (二) 作文之法  30-33
四、元代策题的程文标准  33-42
  (一) 程式的形成  33-34
  (二) 认题和立意  34-36
  (三) 结构程式  36-37
  (四) 行文格式  37-39
    1. 间架布置  37-38
    2. 行文方法  38
    3. 造语、修辞和用字  38-39
    4. 全篇总论  39
    5. 体制格法  39
  (五) 举例  39-42
五、元代四等人策论特点之分析  42-47
  一、内容方面的比较  44-45
  二、格式、字数以及地域方面的比较  45-47
六、元代科举策论考试的历史述评  47-56
  (一) 策论在元代科举考试中的地位  47-50
  (二) 策论考试的利弊与影响  50-56
    1. 策论考试滋长了文人妄论利害和学界华实不符的不良习气  51-52
    2. 进策、对策趋时所尚,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派系之争  52-53
    3. 策论这种考试形式对其他文章体式产生了一定影响  53-56
结语  56-57
参考文献  57-61
附录  61-62
致谢  62-63

相似论文

  1. 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对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启示,D630.3
  2. 元代少数民族科举政策研究,K247
  3. 基于PMP机制的网络拥塞价控策略,TP393.06
  4. 宋代科举诗赋与经义之争研究,K244
  5. 宋代特赐第研究,K244
  6. 基于Agent的协商策略模型的设计与应用,O242.1
  7. 菲利犯罪对策理论研究,D917.6
  8. 隋代科举制度考论,K241
  9. 中国古代渎职犯罪源流考,D924.393
  10. 唐代殿试研究,K242
  11. 科举制下唐代士人经济生活负担初探,K242
  12. 《红楼梦》与《儒林外史》中读书人形象比较研究,I207.411
  13. 基于激励Stackelberg策略的电价算法研究,F407.61
  14. MAS结构和协作机制研究及其在Robocup中的应用,TP242
  15. 论唐代科举制的匡时济俗功能,K242
  16. 元代科举与士人文风研究,K247
  17. 混杂系统分析与控制设计研究,TP13
  18. 生态型行业协同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TH166
  19. 地面移动机器人运动规划与运动协调的若干算法研究,TP242
  20. 明代祥符县进士考论,K248
  21. 唐代门荫制及其对科举制的影响,K24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史 > 清、清以前政治 > 选举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