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类学视野下遗址区内的聚落研究-以汉长安城高庙村为例

作 者: 马媛博
导 师: 刘克成
学 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专 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关键词: 大遗址 汉长安高庙村 聚落空间发展 人类学
分类号: TU982.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汉长安城位于西安市西北角,是西汉王朝和新莽王朝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范围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的统一王朝的都城遗址。高庙村位于汉长安城东杨善西北约3公里,包括高北村、高中村和高南村,是汉长安城内与遗址关系最为密切的村落,具有中国最一般村庄的存在和与遗址互溶互存、两个特点。目前,洛城门址整体被高北村房屋叠压,破坏严重。门址以东城墙遗迹保存较好,门址以西地面已无城墙遗迹。遗址的保护和村庄的发展共同面临严峻的挑战。聚落的研究应当以人为本,本文运用聚落演变的相关原理,通过研究高庙村的区位及建制沿革、自然环境状况和历史文化背景,对其中的社会背景、交通区位、文化观念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借鉴人类学的方法对遗址区内利益相关者进行大量的实地访谈、拍照、测绘,并运用丰富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力求再现该聚落发展的历史脉络,探求其形态演变的文化内核,剖析当中的普遍性与独特性,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聚落的表层形态与其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随着世界范围内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的普遍关注,以及汉长安申请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进一步深化落实,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与城内村落的未来发展研究正是这一进程的具体化、探索性研究。本文讨论分析了影响高庙村演变的相关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因素,从自然环境及人文特点分析高庙整体布局形态、内在形成过程、路网结构演变及街巷形态特征,最后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总结由自然灾害和偶发政治事件这些因素组成的村落外部演变机制,综合高庙村微观及宏观层面的形态演变历程,为今后的大遗址内村落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资料。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1 导言  9-19
  1.1 课题的提出  9
  1.2 相关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9-13
    1.2.1 概念界定  9-11
    1.2.2 研究动态  11-13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5
    1.3.1 研究的定位  13
    1.3.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5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  15-17
    1.4.1 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15
    1.4.2 研究的内容  15-16
    1.4.3 研究的方法  16-17
  1.5 研究框架  17-19
2 高庙村的发展及演变分析  19-29
  2.1 高庙村的自然环境和区位背景  19-21
    2.1.1 自然环境状况  19
    2.1.2 区位及建制沿革  19-21
  2.2 高庙村历史构成背景  21-23
    2.2.1 人口变迁  21-22
    2.2.2 文化背景  22
    2.2.3 形成及演变历程  22-23
  2.3 影响高庙村变迁的因素分析  23-26
    2.3.1 自然因素  23-25
    2.3.2 社会因素  25-26
    2.3.3 经济因素  26
  2.5 本章小结  26-29
3 高庙村空间宏观性分析  29-43
  3.1 高庙村形态与空间  29-34
    3.1.1 村落整体形态演变  29-32
    3.1.2 居民生活与空间组织  32-34
  3.2 路网结构演变分析  34-36
    3.2.1 街巷道路结构演变  34-35
    3.2.2 街巷组织特点  35-36
  3.3 高庙村空间形态影响因素分析  36-40
    3.3.1 功能需求对村落空间的影响  36
    3.3.2 产业结构对村落形态影响  36-38
    3.3.3 政策法规对村落形态的影响  38-40
  3.4 本章小结  40-43
4 高庙村空间微观性分析  43-61
  4.1 村民的居住生活与村落空间  43-49
    4.1.1 院落基础设施现状  43
    4.1.2 居民生活与村落公共空间  43-47
    4.1.3 居民行为与村落环境  47-49
  4.2 居民体系构成  49-53
    4.2.1 汉族多姓聚居的状态  49-50
    4.2.2 高庙村家庭构成、生活方式及建房习俗  50-53
  4.3 居住现状  53-56
    4.3.1 院落居民人口结构  53
    4.3.2 院落居住时态  53-56
  4.4 商业、手工业建筑体系形态及布局形态  56-57
    4.4.1 经济活动历程和经济模式  56
    4.4.2 商业建筑形态  56-57
  4.5 民间文化与建房传统  57-58
    4.5.1 民间文化信仰与神祀建筑  57
    4.5.2 风水因素对民居的影响  57-58
  4.6 本章小结  58-61
5 遗址与村庄空间解析  61-75
  5.1 村内城墙遗址结构形态演变分析  61-63
    5.1.1 北城墙现状  61-62
    5.1.2 遗址现状形成分析  62-63
  5.2 院落形态发展与遗址演变分析  63-66
    5.2.1 普通院落形制发展历程  63-65
    5.2.2 与城墙相接的院落发展历程  65-66
  5.3 村民公共生活与城墙的发展演变  66-68
    5.3.1 村民日常生活与城墙  66-67
    5.3.2 村内产业活动与城墙  67-68
  5.4 遗址保护工作与村落空间  68-73
    5.4.1 申请世界遗产对村落发展的影响  68-70
    5.4.2 遗址保护工作与村落变化  70-72
    5.4.3 汉长安城内村落的未来发展建议  72-73
  5.5 本章小结  73-75
6 结论  75-77
附录  77-83
  附录一:汉城宅基地划拨管理办法  77-79
  附录二:西安市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和唐大明宫遗址保护管理条例(2010 年修改)  79-83
参考文献  83-85
图表目录  85-87
致谢  87-89
作者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89

相似论文

  1. 地方性知识研究,N02
  2. 节日聚会与族群认同建构,C912.4
  3. 阐释人类学给翻译研究的启示,H059
  4. 对德州北营村古苏禄国恭定王后裔的人类学调查,C912.4
  5. 年鉴史学派的跨学科方法论,K092
  6. 一种神话仪式理论的文学人类学意义,I0-05
  7. 海岛发展变迁的人类学研究,C912.4
  8. 历史·现实·价值——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殿前西区保护研究,TU986.5
  9. 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农村水污染研究,C912.4
  10. 西汉帝陵大遗址区生态景观构建研究,TU986.2
  11. 医学人类学视野下朝鲜族传统医药的传承与开发,R29
  12. 甘肃省天水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研究,G852.9
  13. 基于文化体验的遗址公园旅游开发模式研究,F592.7
  14. 叙事与疗伤——冯内古特《猫的摇篮》的文学人类学视角解读,I712
  15. 影视人类学的文化阐释,J905
  16. 历史文化名城中设立大遗址“保护特区”现象的研究,TU984.114
  17. 汉长安城遗址标识系统设计初探,K878
  18. 大遗址文化旅游开发研究,K878
  19. 新历史主义批评的人类学向度,I06
  20. 西安大遗址保护与体验旅游开发模式研究,K87
  21. 大遗址对西安城市形态影响研究,TU984.11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区域规划 > 中国区域规划 > 农村乡镇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