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女校与近代江南社会的变迁(1850-1931)

作 者: 徐宁
导 师: 唐力行
学 校: 上海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女校 近代江南 社会变迁 文化传播
分类号: G52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近代江南女校生存拓展的历史脉络为基本线索,深入分析江南女校如何在时代契机下获得自身发展,如何通过各类手段来规范和引导以女学生为主的相关人群的思想行为,从而对江南社会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经济生产、政治活动等产生深远影响。女学生不仅有可塑性,更具有自主发展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使部分女学生率先突破了女校为其设定好的种种社会角色。觉醒了的女学生进入社会后成为社会变革的活跃分子,从而将近代女校的社会影响力推向了顶峰。随着西方坚船利炮进入中国,基督教在得风气之先的江南地区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文化传播。西方传教士为了更好地传播福音,在中国兴办起了学校与医院。近代最早的江南女校即在由西方传教士传播基督教福音的背景下建立。诞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江南教会女校,作为传统中国土地上的一个崭新的文化现象,虽然面临重重阻力,但是仍然不断地将女性接受知识这种观念向外传播。而江南本为人文昌盛之地,随着中西交流的深入,教会女校几经磨砺,终于在19世纪末获得部分知识精英的认可,迎来了出身中上层社会的女学生。江南女校存在的最初40余年,教会女校一家独大,西方文化、西式生活通过女校较为系统地传输给女学生,渗透入她们的家庭,明显地改变了江南社会日常生活的某些方面。西方传教士是近代中国女校的播种者,而女校的推广则主要依托了以维新派为首的救亡心切的爱国人士。为了动员更多力量投入到挽救民族危亡的巨大工程中,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开始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推动女子的社会化教育,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校——中国女学堂(亦名经正女学堂)因而诞生于1898年的上海。上海是近代江南女子教育的一个中心,女子教育开始在近代蓬勃发展。在朝廷和社会兴废女学的长期争议中,民间办女校之风渐兴,打破了教会女校一家独大的局面。成长中的女校聚合了传教士的宗教热情和国人的救亡激情,它以学校为实践平台,以学会或差会为组织平台,以报刊为舆论平台,将其影响力扩散到社会各个角落,来实现其既定目标。女校学生则是这种影响力发挥的核心力量,她们在学校的多种规训手段下被塑造为各种社会角色,卷入了时代的洪流中。清政府被迫于20世纪初做出变革姿态,实施“新政”,并对女学开禁。此后,官办女校在全国范围内日渐兴盛,而江南女校则始终居于领先地位。从早期的教会女校到国人自行创办的女校,从男性主导近代女校到女性毁家兴女学,从民间办学到官方主导,从女性不入学到女性进女校再到男女同校,均体现了女性地位的提高与女子接受知识这种观念的传播。传统时代女性基本上是作为男性的依附者而存在的,在三纲五常的钳制下女性人格扭曲、社会地位低下。近代以来,随着西学的不断传播,男女平等观念逐渐兴起。欲提高女性之地位则首先应从赋予女性受教育的权力始,近代江南女校的发展壮大不仅塑造了新的女性形象,亦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近代江南社会的面貌。民国建立后,社会变革不断,女校和女学生无可避免地卷入历史洪流中,在改写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创造着历史。经过社会历练后的女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群体意识逐渐萌发,部分进步的在校女生和毕业女生不甘于“他者”的身份,开始为“女界”的未来奔走呼号。近代江南女校最初以唤醒女性担当“家国”责任为目的,却使女性意外收获到“自我”这一果实。到20世纪30年代,社会各个领域几乎都能看到知识女性所做的杰出贡献。昔日的女学生超越了女校给她们划定的女性空间,走向了更广阔天地。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2
绪论  12-25
  一、 选题缘起与意义  12-15
  二、 学术史回顾  15-20
  三、 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  20-22
  四、 研究方法与史料运用  22-23
  五、 研究思路与章节架构  23-25
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江南女校的诞生  25-48
  第一节 明清江南女学传统与近代女校兴起  25-34
    一、 明清江南才女文化  25-27
    二、 明清江南女学概况  27-28
    三、 近代江南女校兴起  28-34
  第二节 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34-41
    一、 裨文女塾与文纪女塾  34-37
    二、 圣玛利亚女校之形成  37-41
  第三节 早期女校与江南社会的互动  41-47
    一、 教会女校对江南社会的影响  41-43
    二、 教会女校与女性生活的变动  43-47
  小结  47-48
第二章 维新时期江南女校的成长  48-82
  第一节 民族危机下兴学思想热潮  48-63
    一、 维新派的兴女学理想  48-54
    二、 民办女校的曲折历程  54-63
  第二节 江南女校的运作机制  63-71
    一、 兴学者:从传教士到维新派  63-65
    二、 女学校、女学会、女学报  65-71
  第三节 江南女校对女学生的规训  71-80
    一、 新式社会角色之塑造  71-75
    二、 女校与女学生的互动  75-80
  小结  80-82
第三章 清末新政时期江南女校的发展  82-122
  第一节 女校合法地位的确立  82-86
    一、 女学章程的颁布  82-85
    二、 官办女校的兴起  85-86
  第二节 女校的变异与壮大  86-100
    一、 “革命”时代的女校  87-91
    二、 女子留学热潮的兴起  91-95
    三、 女子教育观念的增强  95-100
  第三节 女校对江南传统社会秩序之冲击  100-121
    一、 日常生活的新突破  100-106
    二、 伦理道德的新观念  106-111
    三、 政治运动的新现象  111-118
    四、 经济生产的新角色  118-121
  小结  121-122
第四章 民国前期江南女校的壮大  122-162
  第一节 新政权对江南女校的影响  122-132
    一、 传统女学的回潮  122-124
    二、 民初女校的概况  124-132
  第二节 江南女校与女学生群体的形成  132-148
    一、 女校的控制与女学生的越轨  132-138
    二、 女学生自我意识与群体意识  138-148
  第三节 江南新女性的诞生  148-161
    一、 新女性的新生活  149-152
    二、 职业女性的涌现  152-159
    三、 女界未来之展望  159-161
  小结  161-162
结论  162-166
  一、 文化传播与近代女校发展  162-164
  二、 学校教育与女性角色塑造  164-166
参考文献  166-178
附录一 近代上海女校举要  178-180
  表格一 近代上海教会女校举要  178-179
  表格二 近代上海国人自办女校举要  179-180
附录二 近代苏州女校举要  180-181
  表格 近代苏州女校举要  180-181
附录三 近代杭州女校举要  181-182
  表格一 1911 年杭州女校举要  181
  表格二 1917 年杭州女校举要  181-182

相似论文

  1. 国产动画中的民族文化传播研究,J954
  2. “山寨”文化传播内容研究,G122
  3. 中国网络游戏《完美国际》的跨文化传播,F49
  4. 西域社会变迁对维吾尔族消费习俗的影响,F126.1
  5. 当代中国武侠电影的跨文化传播,J905
  6. 传媒制度与文化传播,G122
  7. 传承与变革:春秋子产事功述论,K225
  8. 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播策略研究,G206
  9. 日本动画创作情况研究,J954
  10. 寻觅与重塑逝去的辉煌,G122
  11. 泰国电视剧在中国的传播研究,J905
  12. 试论晋商题材电视剧对三晋文化的传播,J905
  13. 大众文化的小众流行,J905
  14.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农民自杀现象研究,B846
  15. 美国影评人视野中的中国电影,J905
  16. 以美国电影的文化输出战略为借鉴的中国文化传播策略探析,G125
  17. 从近代江南女性服饰探究女性生活方式的变迁,K25
  18. 革命与乡村社会变迁,K265
  19.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国图志》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研究,K253
  20. 中国唐代文化海外传播问题研究,K242
  21. 文化农业经营行为与城乡文化交流研究,G12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国教育事业 > 教育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