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隋朝南方政治势力述论

作 者: 杨宝松
导 师: 马良怀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南方政治集团 关陇集团 衰微 脆弱性
分类号: D6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被迫纳入隋朝统治范畴的南方政治集团,在新的王朝经历了由衰微到兴起,再到沉寂的际遇。这一政治势力集团主要由江东士族、南方土豪和隋末兴起的农民起义军构成,成为与关陇集团、山东集团并列的政治集团。此政治集团在隋文帝时期整体处于衰微状态,无法接近政治决策层,成为游离于权力中心的外围力量。为了摆脱这种凄惨的际遇,他们与藩王结成了政治联盟,走进王府充当学士幕僚,以期在仕途上为自己增添政治砝码。收罗江南学士最多的杨广在南方士人的支持下登上皇位,开启了南方政治集团的兴盛时代。浓厚的江南情结与现实政治利益的需要,致使杨广大量任用南方士人,从而众多南方政治人物进入政治决策层。其中江东士族多担任文职,南方土豪大都充斥于炀帝的亲军部队。炀帝统治后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不断冲击着隋王朝的统治大厦,然而力量的不纯粹性注定了其不可持续的特点;北方流民武装流窜江南,进一步证明了江东士族宗族势力的严重削弱,以及地方控制力的丧失。南方政治集团中士族和土豪宗族势力的原始脆弱性,以及他们在文化上的偏颇性,导致了以江东士族为主的南方政治集团的沉浮命运;各自为政,缺乏交流以及互相倾轧等关系的脆弱性,最终导致了他们再一次走向沉寂。通过对南方政治集团命运起伏不定状况的解析,发现其主要是由王朝统治者和自身因素造成的,其中自身力量的劣势与脆弱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关陇集团和山东集团那样地位稳固。这种劣势与脆弱性主要是在南朝时期逐渐行成的,宗族势力的相对薄弱,文化习俗的偏颇,以及他们内部各自为政,缺乏联系,最终导致了他们于隋朝,乃至唐初命运的沉浮。本文旨在通过对隋朝南方政治势力的解读,了解隋朝南方政治集团的构成,以及他们命运的起伏,加深对隋朝时期南方士人的了解。他们在隋朝的命运沉浮,主要原因不在关中本位主义的狭隘性以及关陇集团的压制,而在于他们自身力量的薄弱,集团内部缺乏凝聚性。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绪论  11-16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11-12
  第二节 研究史回顾  12-14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6
第一章 南方政治势力概述  16-21
  第一节 江东士族  16-17
  第二节 南方土豪  17-19
  第三节 隋末南方反政府武装中的农民起义军  19-21
第二章 隋文帝时期:呈现衰微之状  21-34
  第一节 衰微的表现  21-27
    一、“牧人者尽改变之”  21-22
    二、难居政治高位  22-27
    三、陈朝宗室子弟贬黜边州  27
  第二节 南方政治集团整体衰微的缘由  27-30
    一、“关中本位”意识形态之影响  27-28
    二、隋文帝时期猜忌政治所致  28-30
  第三节 南方政治集团的求仕路径  30-33
    一、充当王府学士幕僚  30-32
    二、凭技艺入仕  32-33
  小结  33-34
第三章 隋炀帝时期:复起与沉寂  34-52
  第一节 士族与豪族的复起  34-41
    一、陈朝宗室子弟的解禁与升迁  34-38
    二、南方士人被重用,进入政治决策层  38-39
    三、南方将领与军队受到倚重  39-41
  第二节 复起的原因及任职特点  41-46
    一、南方是炀帝政治上的后盾,是其感情的维系之处  42-43
    二、自身政治利益的需要  43-44
    三、士族多任文职,土豪多任武职  44-46
  第三节 农民起义力量的兴起  46-49
    一、农民起义力量的区分  46-47
    二、不存在纯粹的农民起义军  47-48
    三、流民武装进驻江南反映出士族控制力的减弱  48-49
  第四节 南方政治势力再次走向沉寂  49-52
第四章 南方政治势力内部的劣势与脆弱性  52-69
  第一节 南方政治势力的劣势  52-61
    一、宗族势力的相对脆弱性  52-58
    二、文化习俗的偏颇性  58-61
  第二节 南方政治势力内部的脆弱性  61-67
    一、各自为政,缺乏交流  61-63
    二、上层与中下层缺少交往与联合  63-65
    三、互相倾轧  65-67
  小结  67-69
结论  69-73
参考文献  73-77
致谢  77

相似论文

  1. 基于GIS的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X826
  2. 北朝武川集团研究,K239.21
  3. 面向网络脆弱性分析的目标网络环境综合建模与展示技术研究,TP393.08
  4.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问题研究,F832.33
  5. 考虑代价的无标度网络抗攻击性研究,TP393.08
  6. 基于数值模拟的地下水脆弱性研究,P641.8
  7. 左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F301
  8. 甘肃移动数据网安全评估与对策研究,F626
  9. 供水管网地震脆弱性评价方法的研究,TU991.33
  10. 河南省干旱承险脆弱性综合评价研究,P426.616
  11. 刺槐、柿树、悬铃木和早园竹栓塞季节变化研究,Q945.79
  12. 辽宁省沿海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X43
  13. 城市地震次生灾害连锁演化机理及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研究,X43
  14. 城市化过程中的地震灾害脆弱性变化研究,P315.9
  15. 基于农户尺度的农业旱灾脆弱性实证研究,S423
  16.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信息经济学分析,F832.2
  17. 论传统琉璃艺术衰微之原因,J527.4
  18. 龙口市平原区地下水脆弱性研究,X824
  19. 辽宁省自然灾害系统脆弱性研究,X43
  20. 刍论碑学兴盛原因,J292.1
  21. 复杂攻击图的表现与优化技术研究,TP393.08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史 > 清、清以前政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