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隐性课程研究

作 者: 曾小珊
导 师: 陈坚林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教师隐性课程 大学英语 课程实施 责任意识 情感意识 创新意识
分类号: H319.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对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中教师隐性课程的研究。本研究以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为背景,以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教师隐性课程为主要研究内容,是基于以下原因(第一章):(1)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经过了几轮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处于所谓的转型期或“后大学英语教学期”。但不管改革朝哪个方向发展,都离不开课程改革这一本质所在;而对于课程的研究就必然涉及显性课程这类外显的课程,也应包括隐性课程这类内隐的课程;另一方面,不管改革朝哪个方向发展,都离不开处于改革核心地位、践行课程计划、目标和内容的教育主体—教师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要更新教学观念,要成为创新型的教师,要具有反思意识,要实现角色转变等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2)通过对隐性课程研究文献的梳理,研究者发现,对于隐性课程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主要在于: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并未就隐性课程达成理论上的共识,形成较统一的理论体系;缺乏高质量的切合实际的微观实证研究;过分强调隐性课程情意、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突出隐性课程非学术性的一面;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研究和论述的较多,而从教育者角度论述和研究的很少;极少有对隐性课程评价及其评价标准的研究。研究者选取了这些不足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比较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隐性课程进行理论探讨,厘清概念,形成本研究的操作性定义;(2)对某省内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进行实证研究,摸清目前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现状;(3)分析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要素,总结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特征,提出新时期提高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积极、正面作用,发挥教师正能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本研究首先探讨了课程、隐性课程以及教师隐性课程的概念,论述了隐性课程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现状(第二章)。作为课程的一个下位概念,隐性课程包含在课程中,因此对于隐性课程的研究离不开对课程概念的梳理和界定。经过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从动态实施的角度划分课程,有明目繁多的划分方法,但不利于课程的整体研究;从管理层面划分课程,存在三级课程状态,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变异的课程,不能包含在这三类课程中,因此从研究整体和本研究实际考虑,笔者采用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划分方法。在梳理和归纳隐性课程概念的产生、定义的类型、功能和特征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论述了外语隐性课程和教师隐性课程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前人研究的支撑。其后,在相关理论(如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的课程创生理念、教育生态学等)对隐性课程的启示下,在前人实证研究的启发下,通过理论思辨、要素分析等,论述了课程实施与教师、课程实施与教学的相互关联和作用,分析了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改变以及在具体实施课程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变异,从而提出这三级课程背后的第四级课程—教师隐性课程的存在。通过层层梳理和分析前人对隐性课程构成要素的阐述,进行归纳和总结后,自我构建了隐性课程构念,提出了隐性课程的三个维度,即责任意识情感意识创新意识,形成了教师隐性课程二维研究框架(第三章)。通过理论思辨、构念构建、维度分析等得出本研究的操作性定义后,笔者就此展开了实证研究。首先,制定了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在二维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参考了相关研究者的调查研究量表,根据本研究的实际,确定了具体的三级研究维度和变量,自行设计出本研究的调查工具,形成了教师隐性课程问卷调查量表、课堂观察表和访谈提纲(第四章)。问卷调查在陕西九所高校的312名大学英语教师中进行,考察了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的现状以及教师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教师隐性课程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首先,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总体水平不高,处于中度状态;其次,总体来说,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与教师性别基本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与教师年龄、教龄、职称、学校类型、学校所处地域等都存在低度的正相关,即教师年龄越大、教龄越长、职称越高,隐性课程水平相对越高;省会城市高校教师在大部分维度上的隐性课程水平都高于边缘地高校教师;学校级别越高,教师隐性课程水平也越高。稍有例外的是,教师学历和教师隐性课程各因子没有显著差异,但呈现一种U型的关系,即本科和博士学位的教师隐性课程水平稍高于硕士学位教师隐性课程。同时,研究者也对教师隐性课程9个维度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度分析,了解了教师隐性课程的具体差异(第五章)。在宏观了解和分析教师隐性课程基础上,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对问卷中较模糊,或没办法深入了解的某些细节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如观察和访谈了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情况、教师课堂组织与管理情况、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访谈了教师对自身职业、自我角色、师生关系、教学大纲以及课外指导学生的认识和看法等,从而与定量研究一起共同解释和说明本研究的结论(第六章)。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和归纳了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的主要特点,即:大学英语教师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知取向位于“享受型”向“发展型”迈进的阶段,客观反映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角色现状;新形势下教师角色转换处理还略显生涩,不够自如,说明教师在思想上需要更加明确,在行动上要不断反思和实践,以达到角色的完善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处于一种较为和谐的层面,但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师生关系状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创新上较为丰富,教学方法和策略上的创新以及教学资源的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研究者进而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实施和教学中教师隐性课程良性发展的主要渠道和要注意的内容,即: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中要增加关怀取向,要加强文化取向,要重视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更要关注其非学术性成长,对教师也要施以职业关怀、生活关怀等等(第七章)。文章结尾部分(第八章)回顾了本研究的整体内容,分析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局限性,同时展望了教师隐性课程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全文目录


致谢  4-5
摘要  5-8
Abstract  8-12
图表目录  12-19
第一章 导论  19-35
  1.1 研究背景  19-29
    1.1.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其现状  19-22
    1.1.2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机遇与挑战  22-24
    1.1.3 国内外教师隐性课程及其研究的主要视角及不足  24-29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29-33
    1.2.1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9-30
    1.2.2 研究问题和方法  30-31
    1.2.3 研究意义  31-33
  1.3 论文结构  33-35
第二章 课程、隐性课程及教师隐性课程研究综述  35-58
  2.1 引言  35
  2.2 课程概述  35-45
    2.2.1 课程的缘起研究  35-36
    2.2.2 课程的概念解读  36-40
    2.2.3 课程的类型分析  40-45
  2.3 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  45-56
    2.3.1 隐性课程概念的产生  45-46
    2.3.2 隐性课程研究的主要层面  46-56
  2.4 外语隐性课程及外语教师隐性课程研究  56-57
  2.5 本章小结  57-58
第三章 理论基础、实证验证及核心概念的界定  58-103
  3.1 引言  58
  3.2 隐性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对本研究的启示  58-70
    3.2.1 隐性课程研究的教育哲学基础  58-60
    3.2.2 隐性课程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60-66
    3.2.3 教师的课程创生理念  66-68
    3.2.4 隐性课程的教育生态学基础  68-70
  3.3 隐性课程研究的实证基础  70-71
  3.4 本研究中核心概念的界定  71-100
    3.4.1 课程及课程实施  72-80
    3.4.2 课程实施中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80-82
    3.4.3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存在的隐性与显性  82
    3.4.4 课程实施中的第四级课程—个体隐性课程  82-88
    3.4.5 教师隐性课程的概念界定  88-100
  3.5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研究对象的再阐释  100-102
  3.6 本章小结  102-103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103-125
  4.1 引言  103
  4.2 研究对象  103
  4.3 研究方法  103-104
    4.3.1 定量研究  104
    4.3.2 定性研究  104
  4.4 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  104-124
    4.4.1 问卷设计、改进与实施  104-120
    4.4.2 课堂观察的设计与实施  120-123
    4.4.3 访谈的设计和实施  123-124
  4.5 本章小结  124-125
第五章 定量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25-152
  5.1 引言  125
  5.2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125-127
  5.3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问卷因素分析  127-129
  5.4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各因子水平分析  129-131
  5.5 大学英语教师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与教师隐性课程的关系  131-140
    5.5.1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的性别差异  131-132
    5.5.2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的年龄差异  132-134
    5.5.3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和教师教龄的关系  134-135
    5.5.4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与学校类型的关系  135-137
    5.5.5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与学校所处地域的关系  137-138
    5.5.6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与教师学历的关系  138-139
    5.5.7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的职称差异  139-140
  5.6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问卷调查结果—深度分析  140-148
    5.6.1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之责任意识之一--教师教学自我认知意识  141-142
    5.6.2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之责任意识之二—教师角色自我认知  142
    5.6.3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之责任意识之三—教师反思意识  142-143
    5.6.4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之情感意识之一—对学生支持意识  143-144
    5.6.5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之情感意识之二—对学生平等意识  144-145
    5.6.6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之创新意识之一—课堂组织和管理  145
    5.6.7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之创新意识之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创新  145-147
    5.6.8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之创新意识之三—对大纲的理解和执行  147
    5.6.9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之创新意识之四—课外指导学生情况  147-148
  5.7 问卷数据的回归分析  148-151
  5.8 本章小结  151-152
第六章 定性研究数据资料的归类与分析  152-173
  6.1 引言  152
  6.2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  152-164
    6.2.1 对课堂观察的总体描述  152-153
    6.2.2 对课堂观察记录的展示与分析  153-164
  6.3 对访谈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164-172
    6.3.1 教师对自身职业和自我角色的认识和看法  165-167
    6.3.2 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和看法  167-169
    6.3.3 教师对课程资源、教学大纲的认识和看法  169-171
    6.3.4 教师对课外指导学生的认识和看法  171-172
  6.4 本章小结  172-173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  173-189
  7.1 引言  173
  7.2 大学英语教师个体隐性课程的主要特点  173-179
    7.2.1 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角色认知取向  173-175
    7.2.2 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偏向  175-176
    7.2.3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中的师生关系趋向  176-177
    7.2.4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中的教师创新表现  177-179
  7.3 本研究对大学英语课程实施及教学的启示  179-188
    7.3.1 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中要增加关怀取向  179-183
    7.3.2 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中需要加强文化取向  183-186
    7.3.3 要重视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更要关注其非学术性成长  186-188
  7.4 本章小结  188-189
第八章 总结  189-194
  8.1 引言  189
  8.2 本研究的内容回顾  189-191
  8.3 本研究的创新点  191-192
  8.4 本研究的局限性  192
  8.5 本研究的未来展望  192-194
参考文献  194-210
附录  210-219
  附录一:教师隐性课程问卷量表  210-213
  附录二:教师隐性课程访谈提纲  213-214
  附录三:课堂观察提纲  214-215
  附录四:九个因子的信度系数分析表  215-219

相似论文

  1.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J60-4
  2. 基于任务型教学的大学英语听力研究,H319
  3. 高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认同感的研究,G632.3
  4. 大学英语四级网考对大学英语教学预期反拨作用的研究,H319
  5. 公安边防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个案研究,H319
  6. 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人性关怀的缺失与回归,G632
  7. 基于体裁的IB-CET概要写作评价标准研究,H319
  8. 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对比研究,H319
  9.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习实施的个案研究,G622.4
  10.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提问对学生阅读理解影响的研究,H319
  11.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典使用调查与研究,H319
  12. 背景知识和生词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的影响,H319
  13.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H319
  14. 传统忧患意识与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B21
  15. “合作—引导”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课进攻战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G841
  16. 大学英语合作学习分组策略研究,H319
  17. 同伴观摩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H319
  18. 新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G645.1
  19.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培养途径研究,G641
  20.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研究,H319
  21. 基于B/S结构的大学英语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语文教学 > 教学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