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保安族汉语方言格范畴研究

作 者: 张竞婷
导 师: 敏春芳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保安语 汉语方言 格范畴 语言接触 濒危语言
分类号: H1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保安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6万左右,其中90%以上的人口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并且以大河家镇的“保安三庄”(大墩、梅坡、甘河滩)最为密集。保安语是保安族的民族语言,但是近年来,由于汉语的强势影响,保安人逐渐转用汉语,保安语走向濒危。在大河家镇,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杂居,交往密切。当地的汉语方言与保安语、东乡语、撒拉语等阿尔泰语系语言存在广泛的语言接触现象。保安族所转用的汉语方言中具有独特的用以表示格范畴的格标记。本论文首先对格范畴进行了静态描写,根据调查,保安族转用的汉语方言共有5种格,每类格有各自的格标记,并且在格标记的使用上代际之间存在差异,同时,当地汉语方言格范畴中出现了受汉语普通话影响的混合表达。然后,本论文对这些格标记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按照狭义格范畴的概念,汉语中是没有格范畴和格标记的。保安族转用的汉语方言中的格标记不是汉语自源的,而是在与当地少数民族所操的诸阿尔泰语系语言的接触过程中产生的。这从外部社会历史条件和语言自身内部都能得到验证。就语言本体而言,本论文具体对比分析了甘青民族地区临夏话、唐汪话、西宁话、循化话和与之相关的少数民族语言保安语、东乡语、土族语、撒拉语、西部裕固语的格标记,从而在源头上寻找甘青民族地区汉语方言中格标记产生的原因。格标记产生的途径可能是汉语向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借贷,也可能是操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少数民族放弃母语,转用汉语时的底层残留,或者两种方式兼而有之。无论通过哪种方式,格标记进入汉语都必须适应汉语自身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所以,这些格标记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改造过程。本论文还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获得了保安族汉语转用的具体情况,对保安语的濒危现状、濒危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8
绪论  8-17
  一、研究历史及现状  8-14
  二、选题意义、研究目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14-17
第一章 “保安三庄”的社会历史及语言使用现状  17-29
  1.1 “保安三庄”的历史由来  17-20
  1.2 “保安三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22
  1.3 梅坡人的语言使用状况  22-24
  1.4 保安族的汉语转用情况  24-29
第二章 保安族汉语方言格范畴  29-58
  2.1 格范畴  29-35
    2.1.1 菲尔墨的格语法体系  29-30
    2.1.2 格的定义  30-31
    2.1.3 格的划分  31-34
    2.1.4 格的判定  34-35
  2.2 保安族汉语方言格范畴概述  35-49
    2.2.1 主格  36-38
    2.2.2 领宾格  38-42
    2.2.3 与位格  42-44
    2.2.4 从比格  44-47
    2.2.5 造联格  47-49
  2.3 保安族汉语方言格范畴的代际变异  49-54
    2.3.1 领宾格  49-50
    2.3.2 与位格  50
    2.3.3 从比格  50-54
  2.4 保安族汉语方言格范畴的混合表达  54-58
    2.4.1 从比格  54-56
    2.4.2 造联格  56-58
第三章 甘青民族地区汉语方言格范畴探究  58-77
  3.1 甘青民族地区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格范畴比较  58-70
    3.1.1 甘青民族地区汉语方言格范畴比较  58-62
    3.1.2 甘青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格范畴比较  62-68
    3.1.3 甘青民族地区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格范畴比较  68-70
  3.2 甘青民族地区汉语方言中的格标记出现原因试析  70-77
    3.2.1 阿尔泰语系语言的接触影响  71-72
    3.2.2 借贷与底层残留  72-73
    3.2.3 甘青民族地区汉语方言格标记的来源  73-77
第四章 濒危的保安语现状及濒危原因探究  77-88
  4.1 保安族语言使用情况  77-80
    4.1.1 大墩村马瑞先生家庭  77-79
    4.1.2 甘河滩村马雷书记家庭  79-80
  4.2 保安语濒危原因试析  80-86
  4.3 濒危保安语的保护  86-88
参考文献  88-91
附录  91-93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93-94
致谢  94

相似论文

  1. 南通话音韵研究,H17
  2. 基于语料库的汉译英政治语篇限定性状语从句位置研究,H315.9
  3. 新疆汉语方言中的维吾尔语借词研究,H17
  4. 清塘壮语核心词研究,H218
  5.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语言地位的研究,H0
  6. 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分析,H136
  7. 濒危的保安族村落语言,H234
  8. 泰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H412
  9. 语言接触和词汇替换,H08
  10. 语言接触视野下的向塘(新村)方言语音研究,H17
  11. 语言接触视野下的南康(龙华)客家方言词汇研究,H176
  12. 泰国北柳府华人社区华人语言使用情况考察,H030
  13. 《原本老乞大》中的比较、比拟和选择问句式研究,H195
  14. 乡镇中学教师语文课堂语码转换动机研究,G633.3
  15. 《人民日报》中英源外来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H136.5
  16. 吴语、南京话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H102
  17. 现代汉语“打”与相应英语表达对比分析,H04
  18. 汉日同形词的对比分析,H36
  19. 贵阳花溪区汉语方言语音地图及语音演变研究,H17
  20. 凤庆汉语方言分区研究,H17
  21. 潞西市汉语方言研究,H17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方言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