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现当代文学视野下的豫剧

作 者: 王建增
导 师: 付建舟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豫剧 戏剧 豫剧剧本 表演艺术
分类号: I20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以对多种文艺形式的综合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豫剧作为中国四大剧种之一,流布包括台湾在内的20余省市,在剧目生产、经济效益、剧团和观众数量诸方面居全国地方戏剧种之冠。以豫剧为个案对传统戏曲加以研究,有助于推进民族戏曲艺术的发展和振兴,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上世纪20年代以来的豫剧研究多只将豫剧作为一个地方剧种来对待,如此难以发现其发展历程中所受的外在影响及存在的更多问题,也不利于寻求豫剧可供吸取借鉴的更多改进措施。本文从豫剧和文学的关系出发,将豫剧置于现当代文学的视野上加以观照,深入挖掘豫剧发展中显现和潜在的问题,提出诸种改进措施,以增强豫剧及其他戏曲剧种在当今社会的适应性。论文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现当代文学和豫剧的关系。“戏剧”在“五四”以前和“戏曲”是同一概念,“五四”以来的戏剧则由话剧、戏曲和歌剧三分天下。无论古代文学中的戏剧(戏曲),还是现当代文学中的戏剧,都多指戏剧文学,即戏剧剧本。由此豫剧文学,或豫剧剧本,作为戏剧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成为现当代文学的构成成分。豫剧对文学又有某种包容性。豫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融文学、音乐、绘画、舞蹈、雕塑、服装、化妆等元素于一体,其中文学因素是其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豫剧中那些思想深厚、用词考究的剧作,都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同时受到底层观众和上层人士的厚爱。第二部分论述现当代文学对豫剧的影响。许多现当代文学家和豫剧演员都有着亲密交往,他们或把文学作品改编为豫剧,或为艺术家修改戏词,或对豫剧演员给予支持和鼓励,不仅使豫剧的文学性得到有力提升,还为豫剧的传播、发展提供了诸多契机。一些优秀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为豫剧提供了创作素材,对底层民众了解文学大家们的作品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名著以另一种朴实自然的姿态,让豫剧爱好者所欣赏接受。第三部分是现当代文学视野下豫剧的不足。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论研究和大众传媒相比,豫剧研究在学术水准、史料整理及人才队伍上都有明显欠缺,豫剧大众媒体传播也存在常识错漏频繁、吹捧之风盛行和冷漠优秀演员等问题。豫剧唱词中尚有重复啰嗦、前后矛盾、顺序混乱等现象,豫剧剧作中出现的人物,多给人以概念化和类型化之感。与现当代文学的双声合唱相比,豫剧呈现出严重的阴盛阳衰状态;与现当代文学的百花齐放相比,豫剧存在一派独大的不良倾向。第四部分是以现当代文学视野关照豫剧,对其发展提出的期盼。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界兴起的文化寻根思潮,对豫剧有着启迪意义。豫剧是承载中原文化和河洛文化信息的一个丰富载体,深入挖掘豫剧的文化根脉,充分展示其负载的传统文化魅力,会为豫剧争取更多的观众和研究者。从文学方面对豫剧加以审视,还要强化编剧和研究者对豫剧剧本的重视,认识到豫剧文学在豫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处理好豫剧文学性和舞台性的关系,以满足戏迷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7
引言  7-9
一、现当代文学豫剧的关系  9-13
  (一) 现当代文学中的戏剧文学  9-10
  (二) 豫剧综合艺术中的文学性  10-13
二、现当代文学对豫剧的影响  13-20
  (一) 现当代文学家对豫剧的关怀  13-17
    1. 田汉为陈素真正名  13-14
    2. 郭沫若与东风剧团  14-16
    3. 李凖对豫剧的贡献  16-17
  (二) 豫剧对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  17-20
三、现当代文学视野下豫剧的不足  20-45
  (一) 理论缺失与传媒误导  20-31
    1. 理论研究的缺失  20-25
    2. 大众传媒的误导  25-31
  (二) 唱词粗糙与形象单薄  31-35
    1. 唱词话白粗糙  31-33
    2. 人物形象单薄  33-35
  (三) 阴盛阳衰与一派独大  35-45
    1. 豫剧的阴盛阳衰  35-40
    2. 豫剧的一派独大  40-45
四、对豫剧发展的两点期盼  45-55
  (一) 寻找豫剧的文化根脉  45-51
  (二) 提升豫剧的文学品性  51-55
参考文献  55-58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8-59
致谢  59-60

相似论文

  1. 无声的旋律,I561.074
  2.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3. 爱德华·阿尔比剧作的荒诞性与现实主义传统,I712.073
  4. 论珂勒惠支的艺术特征,J204
  5. 系统理论视角下对“五四”时期戏剧翻译的研究,I046
  6. “功能加忠诚”翻译模式关照下的戏剧翻译,I046
  7. 论莱辛的启蒙主义戏剧美学,I516.073
  8. 元明喜剧艺术研究,I207.3
  9.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英若诚《茶馆》译本,I046
  10. 从“书斋式翻译”到“舞台式翻译”:在目的论视角下分析《李尔王》两个汉译本,H315.9
  11. 维吾尔杂文研究,I207.9
  12. 话剧的文化价值与演员精神的追求,J824
  13. 豫剧“豫东调”与“豫西调” [二八板]类唱腔的差异性研究,J825
  14. 由“老调”看地方戏剧的生存与发展,J825
  15.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艺社团及其音乐创作活动研究,J609.2
  1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J616
  17. 民族声乐豫剧元素分析与研究,J825
  18. 瓦格纳戏剧观念在其歌剧序曲及乐剧前奏曲中的体现,J617.2
  19. 豫剧名丑牛得草表演艺术研究,J825
  20. 用会话隐涵理论试论相声语言幽默,H13
  21. 中国现代小说中儿童形象的嬗变,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戏剧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