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身份问题

作 者: 杨斐
导 师: 曾艳兵
学 校: 天津师范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心是孤独的猎手》 身份 理想自我
分类号: I71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南方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成名作《心是孤独的猎手》细腻地刻画了美国南方个体生命的孤独体验,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引发无数读者的共鸣。作品以同性恋哑巴辛格为中心,围绕他的活动引出其他几位主人公假小子米克、黑人医生考普兰德、双性同体者比夫以及共运分子布朗特,他们由于行为与众不同,被视为怪人。他们的想法与当时美国南方历史语境相左,女性米克想要拥有男性的社会权利,黑人知识分子考普兰德想要拥有同白人一样的公民权利,男性辛格想要拥有与同性爱人一起生活的权力,而绅士比夫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男性和女性的双性气质,由于这些想法严重抵触了美国南方的身份制度以及其背后的社会话语秩序,他们被社会孤立。苦闷的生活中,米克等人把辛格视为救世主,是将实现理想自我的愿望投射在幻想的偶像身上,而辛格不过是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哑巴,当辛格自杀后,这些人建构新身份的理想随之幻灭,变回为“正常人”,更加孤独地生活在美国南方小镇上。在美国南方社会中,“以父权为中心”的传统价值观和“白人中心主义”的殖民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种族身份和性别身份截然分明,严苛的身份制度和身份界限使个体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生活被局限在身份制度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道德和社会规范中。本文运用霍米·巴巴的身份理论和拉康的主体建构理论,对主人公们反抗传统身份、寻求身份认同的复杂过程进行分析。《心是孤独的猎手》中主人公们为了追求完满的理想自我,试图突破传统身份界限,建构新身份。他们的反抗行为主要围绕南方传统的性别身份、种族身份两方面展开,当他们跨越身份界限时被视为怪人,遭受到他者的训诫和孤立,最终导致个体建构理想身份的幻灭。主人公们追寻理想自我的复杂历程表明身份并不是自然的、稳固、客观的存在,而是依赖于他者建构、并由他者决定,具有复杂性、虚幻性和分裂性等特点。作者卡森·麦卡勒斯生活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南方,当时的美国南方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传统身份制度受到现代化浪潮的冲击逐渐瓦解,引起当时人们对身份问题的困惑。而作家本人的双性同体倾向对身份的认识和思考更加深刻,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心是孤独的猎手》鲜明地表现了美国南方严苛的身份制度限制个体的发展,传统身份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造成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隔膜,使个体陷入孤独的境地,群体之间争端不断,以致于整个社会陷入沟通的困境。对身份问题的探讨对当今中国社会很有启发意义,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同样身份困惑,性别身份和户籍身份问题日渐突出,对身份问题的深入探究有利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7-9
绪论  9-11
第一章 身份理论  11-13
  第一节 霍米·巴巴的身份理论  11-12
  第二节 拉康的主体建构理论  12-13
  第三节 从拉康到霍米·巴巴的“身份”演变  13
第二章 建构与幻灭:《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身份问题  13-31
  第一节 融入与排斥:辛格的同性恋身份  14-18
    1, 同性恋者身份的危机  14-16
    2, 在“他者”中寻求身份认同  16-17
    3, 同性恋者身份认同的幻灭  17-18
  第二节 越界与复归:米克的性别身份  18-22
    1, 对女性身份的抗拒  19
    2, 在妥协中建构身份认同  19-20
    3, 女性身份的复归  20-22
  第三节 模仿与反抗:考普兰德医生的种族身份  22-26
    1, 对种族他者身份的反抗  22-24
    2, 在反抗中建构身份认同  24-25
    3, 公民身份建构的幻灭  25-26
  第四节 跨越与融合:比夫的双性同体身份  26-31
    1, 成年男性身份的危机  27-28
    2, 在融合中建构身份认同  28-29
    3, 双性同体身份建构的幻灭  29-31
第三章 冲突与错位:卡森·麦卡勒斯的身份问题  31-36
  第一节 卡森·麦卡勒斯生活的美国南方  31-34
    1, 美国南方混杂的文化环境  32
    2, 转型期的美国南方  32-34
  第二节 卡森·麦卡勒斯的双性同体倾向  34-36
    1, 卡森·麦卡勒斯的双性同体事实  34-35
    2, 卡森·麦卡勒斯的双性思维  35-36
第四章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身份问题与当代中国的身份困惑  36-39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身份困惑  36-37
  第二节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身份问题对当代中国的启发  37-39
结语  39-40
参考文献  40-43
致谢  43-4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文章  44

相似论文

  1. 基于身份的多重数字签名及签密算法研究,TN918.1
  2. 郭沫若与中国共产党(1919-1958),D239
  3. 弗罗斯特诗歌面具下的个体身份建构,I712.072
  4. 品牌叙事中身份认同的建构,H04
  5. 商业银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6. 户籍身份制约下的人身损害赔偿研究,D923
  7. 《莫娜在希望之乡》中莫娜的身份追求,I712.074
  8. 流散下的身份构建,I712.074
  9. 叶广芩小说中的文化情结研究,I207.42
  10. 女性主义视角下《恩惠》的主题解读,I712.074
  11. 纳博科夫的文化身份焦虑,I712.06
  12. 边缘境遇下的女性书写,I313.06
  13. 张一白城市电影的创作研究,J905
  14. 论纳丁·戈迪默三部小说中的跨种族爱恋及白人女性的身份建构,I478.074
  15. 《爱药》中文化身份追寻的主题解读,I712.074
  16. 《无人伴随我》—后种族隔离南非的过渡性问题,I478.074
  17. 中国动画电影的若干弊端与解决方法的研究,J954
  18. 构建理想的流散身份,I712.074
  19. 从失落到追寻:A·S·拜厄特《占有》中的身份寻求之旅,I561.074
  20. 基于指纹识别和PKI的网上银行身份认证系统设计,TP393.09
  21. 论张贤亮小说的才子佳人模式,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各国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