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壮汉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研究

作 者: 张红霞
导 师: 汤服成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高阶思维 数学思维 数学高阶思维 壮族 汉族
分类号: G63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科学的一部分,数学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数学知识的任务,同时它也担负着培养人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责任。数学思维教育是21世纪数学教育的核心。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思维教学不能把“低层次的”思维作为目标,应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层次,使之适应周期短、节奏快、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作为追求的目标。当今,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正不断向纵深发展,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新型教育理念已成为学校基础性教育的主旋律。高阶思维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综合素质的体现。现代教育的一个持久的、长期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超越目前较低的思维能力,获得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能力是国际数学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中国大力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研究这一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数学高阶思维概念的提出可以说是顺应了数学教育改革的潮流,在强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今天,为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数学思维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本文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数学思维水平由低到高划分为以下水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创造。其中分析、综合、评价、创造为高阶思维。综合新旧版对认知层次的划分,结合数学学科特性,将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定为高层次的思维。利用拟定的数学高阶思维评价表,来编制高阶思维测试题,来测查学生数学高阶思维的达到水平和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自拟数学高阶思维测试卷。利用数学高阶思维评价量表对初三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进行评价,详细了解数学高阶思维具体情况,具体包括:数学高阶思维各个层次的调查;对调查结果的原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及其原因分析在理解和分析当前数学高阶思维的内涵及其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实际教学提出教学建议。本文在己有高阶思维的理论研究及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之上,从跨文化的角度,在对数学高阶思维测试卷的得分统计和对家庭文化背景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初三学生初三学生数学高阶思维总体上处于良好的水平,但无论从主要表现还是平均分来看,壮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汉族学生无论是数学高阶思维的总体上还是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四个维度都比壮族学生表现优秀。本研究通过对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经过分析与调查,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1章 导论  10-14
  一、研究背景  10-11
  二、研究问题  11
  三、研究目的  11-12
  四、研究意义  12
  五、研究构想  12
  六、研究方法  12-14
    (一) 文献法  12
    (二) 问卷调查法  12-14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14-27
  一、国外关于高阶思维的研究综述  14-22
    (一) 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学说  14-17
    (二)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学说  17-18
    (三) 杜威的“反省的思维的分析”  18
    (四) 吉尔福特(J. P. Guilford)的智力结构模型  18-19
    (五) 斯腾伯格(R. J. Sternberg)的思维培育理论  19-20
    (六) B.Dodge 博士的看法  20
    (七) 彼特·法西尼(Facione) 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20-21
    (八) 劳伦·瑞思尼克(Lauren.B.Resniek)对于高阶思维的研究  21
    (九) 相关专家学者对于数学思维的研究  21-22
  二、国内关于高阶思维的研究综述  22-24
  三、数学高阶思维的界定  24-27
    (一) 数学思维  24-25
      1. 数学思维的定义  24
      2. 数学思维的特点  24-25
      3. 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  25
    (二) 数学高阶思维的界定  25-27
第3章 研究工具的编制  27-34
  一、测试卷的编制  27-29
    (一) 数学高阶思维测试卷的编制  27-28
    (二) 数学学习情况调查表的编制  28-29
  二、正式问卷的形成  29-33
    (一) 数学测试题正式问卷的形成  29-30
    (二) 数学测试题的评价与计分  30-33
  三、调查对象选取  33
  四、正式实施测试  33
  五、数学测试题的信效度分析  33-34
第4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34-52
  一、研究地区及对象  34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34-35
    (一) 数学测试题预测问卷的形成  34-35
    (二) 正式实施测试  35
  三、研究结果分析  35-48
    (一) 分析能力  35-37
      1. 对分析能力的各项指标及总的分析讨论  35-36
      2. 民族差异分析  36-37
    (二) 综合能力  37-43
      1. 对综合能力的各项指标及总的分析讨论  37-39
      2. 民族差异分析  39-43
    (三) 评价能力  43-45
      1. 对评价能力的各项指标及总的分析讨论  43
      2. 民族差异分析  43-45
    (四) 创造能力  45-47
      1. 对创造能力的各项指标及总的分析讨论  45
      2. 民族差异分析  45-47
    (五) 初三学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总体情况  47-48
  四、对研究结果的认识与思考  48-52
    (一) 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  48-51
    (二) 教育条件差异的影响  51-52
第5章 对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学的建议  52-59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52-53
    (一) 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资金投入  52
    (二) 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52-53
    (三) 大力建设远程教育体系  53
  二、加强元认知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能力  53-59
    (一) 元认知与数学高阶思维  53-54
    (二) 加强元认知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54-57
      1. 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  54
      2. 创设高度自觉的思维情境,加强元认知体验,培养思维的严谨性与深刻性  54
      3. 通过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强化元认知体验,培养思维的定量性  54-55
      4. 通过问题解决,强化思维监控意识,提高元认知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55-56
      5. 以思维辨析为核心,利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注重解题过程的自我监控和优化,提高元认知能力,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56-57
      6. 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在发散中求新颖,提高元认知能力,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57
    (三) 建立发展性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体系  57-59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59-61
  一、本研究的创新处  59
  二、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59
  三、展望  59-61
注释  61-63
参考文献  63-65
附录一  65-68
附录二  68-70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70-71
致谢  71-72

相似论文

  1. 汉维青年男性腰4、5椎体椎弓根CT形态差异及其临床意义,R687.3
  2. 基于螺旋CT的兰州正常(牙合)汉族青少年模型测量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研究,R783.5
  3. 回族社区中的汉民族研究,C95
  4. 甘肃汉族体质特征与群体遗传学指标研究,Q983
  5. 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男性人群六个Y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R394
  6. 载脂蛋白B、Al基因多态性与石河子汉族血脂异常相关研究,R589.2
  7. 回汉族际通婚影响因素研究,C913.1
  8. 江苏省2005和2010年与中国2005年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G804.49
  9. 东北汉族民间小调与乡土因缘研究,J607
  10. 十六国时期的“胡族政权”和汉族士人,K238
  11. 小学美术教育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探究,G623.75
  12. 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学科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研究,G633.7
  13. 高中男女生数学思维能力差异的实证研究,G633.6
  14.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高中生物虚拟实验设计研究,G633.91
  15. 《旅游地理》模块的信息化课程设计,F591.99
  16.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初中数学WebQuest教学模式应用研究,G633.6
  17. 昆明地区汉族传统服饰文化研究,J523.5
  18. 汉族男性人群GLUT9基因启动子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相关SNP位点筛查,R589.7
  19. 论壮族习惯法与我国刑法的冲突与调适,D924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变迁的数学模型分析,C912.4
  21.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几何纹样的流变及启示,TS941.1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数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