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加味青蒿鳖甲汤对髓系MRD-L患者CD34~+细胞源DC影响的研究

作 者: 宋益青
导 师: 黄礼明
学 校: 贵阳中医学院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加味青蒿鳖甲汤 髓系MRD-L CD34~+细胞 DC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研究从树突细胞抗原提呈能力切入,将急性髓系白血病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的患者骨髓CD34+细胞分选扩增,用加味青蒿鳖甲汤联合组合细胞因子体外培养,定向分化为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 DC),观察扶正透毒祛毒复方对DC成熟的影响。用上述诱导生成的DC与激发正常人和患者自体外周血T细胞,将激发后的T细胞与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以不同效靶比共同孵育,测定T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探求扶正透毒祛毒复方治疗MRD-L的作用机制。方法1.将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收获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用免疫磁珠阳性选择法分选CD34+细胞,利用SCF、TPO、FL、IL-3细胞因子进行扩增,以不同浓度中药复方含药血清与组合细胞因子(GM-CSF、IL-4、IFN-α、TNF-α)、细胞因子、空白血清分别培养;在此过程中观察细胞变化。2.9天后收集培养的DC,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组别DCs表面标志CD80、CD86、CD83、CD1a、HLA-DR分子的表达。3.收集磁珠纯化的健康人及患者自体T细胞,与CD34+细胞来源的DC以10:1比例加入24孔培养板培养5d,培养基中加入IL-2。4.将激发后的T细胞与K562细胞分别以不同效靶比(10:1、20:1、40:1)培养24h,MTT法检测各组别DC激发T细胞的特异杀伤效应。结果1.各含药血清组、正常血清组联合细胞因子及单纯细胞因子组均能诱导出形态典型的D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无明显差异,空白对照组未见典型DC形成。2.中药联合细胞因子组、细胞因子组抗原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中、低剂量组CD1a表达高于高剂量组及细胞因子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含药血清组HLA-DR表达与单纯细胞因子组及正常血清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CD80、CD83、CD86表达各含药血清组及细胞因子组之间无明显差异。3.激发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杀伤作用:效靶比10:1时,各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中剂量组对K562细胞杀伤率较其他组别高(p<0.05),细胞因子组杀伤率最低,高、低剂量组与细胞因子组及正常血清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效靶比20:1时,中剂量组杀伤率最高,且较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各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含药血清组、正常血清组与细胞因子组比较有差异(P<0.05);效靶比40:1时,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正常血清组与空白组、因子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与细胞因子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激发AML-CR患者外周血T细胞杀伤作用:效靶比10:1时,各组较空白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中、低剂量组较细胞因子组、正常血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杀伤率与细胞因子组比较无意义;效靶比20:1时,低剂量组杀伤率最高,但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效靶比40:1时,各含药血清组杀伤率均高于细胞因子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又以中剂量组杀伤率最高,各含药血清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经加味青蒿鳖甲汤含药血清与细胞因子共同培养的AML-CR患者CD34+细胞源DC具备典型特征和细胞表型,加味青蒿鳖甲汤含药血清联合细胞因子有助于AML-CR患者骨髓CD34+细胞源DC的成熟。2.加味青蒿鳖甲汤含药血清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DC激活的T淋巴细胞能够特异性杀伤K562细胞。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0
前言  10-11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16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6-24
讨论与结论  24-28
总结与展望  28-29
参考文献  29-32
附录一 缩略词  32-33
附录二 综述  33-38
  参考文献  35-38
致谢  38-39
个人简历  39

相似论文

  1.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2. 维生素A联合BCG早期干预对成年后SD哮喘大鼠肺部CD11C+和抗OVA-IgE的影响,R562.25
  3. DC-DC变换器中的混沌及其控制研究,TM46
  4. 基于DSP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设计,TM615
  5. 数字化移相式三相双有源桥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TM46
  6. 基于超级电容的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TM46
  7. 红麻素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及诱导免疫耐受机制研究,R965
  8. 高效非病毒基因载体的构建及重组树突状细胞应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R730.5
  9. DC-DC变换器的失效分析与研究,TM46
  10. 数字自动选频DC-DC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TM46
  11. HPV感染所致宫颈病变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其机制初探,R737.33
  12. 新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开发与研究,TM615
  13.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共刺激分子B7-H1/B7-DC—PD-1表达的研究,R746.1
  14.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骨髓、脐血、胎盘不同来源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支持作用比较,R329
  15. 用于高温超导线圈的低压大电流电源的研制,TM26
  16. 燃料电池并网发电系统前端DC/DC变换器研究,TM911.4
  17. 基于超级电容器的城轨再生制动储能仿真研究,U270.35
  18. 新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电路与控制策略研究,TM464
  19. ADAM2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启动子甲基化相关性的研究,R734.2
  20. 人PDLIM4基因在前列腺癌的表达调控研究,R737.25
  21. 肾癌相关抗原G250致敏的DC-CIK共培养细胞对人肾癌细胞的杀伤作用,R737.1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