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藏医热病学理论形成及其独特的学术思想研究

作 者: 次旺仁增
导 师: 旺堆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民族医学
关键词: 藏医药学 热病学 藏医药史 藏医药文献
分类号: R2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四部医典》等藏医药古籍为基本文献,以藏医药传统原理作为理论依据,综合运用文献学、历史学、信息学、逻辑学、临床学等多种学科方法,对藏医热病学理论体系和临床技能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总结提炼了藏医热病学独特的学术思想特征。藏医药学的整体发展是热病学理论实践发展的历史背景,藏医学“五源”、“三因素”病因原理及“寒热”两类病的划分方式是热病学理论实践发展的理论依据。本文以对藏医经典《四部医典》及其《秘诀补遗》的研究为主,上溯此前完成的《实践秘诀精要》等8部藏医古籍文献著作,辨析了藏医学中热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认为藏医热病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可分为原始萌芽、初步形成、发展演变、完整呈现四个阶段:(一)原始萌芽期。自远古时期青藏高原出现人类,人类即在与大自然的相互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这一时期即是藏医学理论的萌芽期,同样也是藏医热病学理论形成的萌芽期。(二)初步形成期。公元前19世纪古代苯波教主辛饶米沃其的弟子杰普赤西编著了苯波医学著作《实践秘诀精要》,这是藏医学第一部著作,其中记载藏医学现有的“三因素”及“寒热”“热疫”病名,治疗药物和简单的外治方法。由此可以推断:早在这个时期,藏医已有文字记述的医学理论和寒热疾病的概念、分类、疗法。(三)发展演变期。随着历史的发展演进,外地和其他民族医学的引进,藏医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趋于完善和发展。此以公元8世纪比其赞巴希拉哈所著《比其黄皮经》的出现为主要标志。这是苯波医学著作之后出现的关于藏医热病学理论最完整的古籍文献。而公元11世纪莲花生大师伏藏的《甘露大小宝瓶》的出现,又一次对藏医热疫病的系统认识和治疗起到的重要的作用。这两部医著对藏医热病学的理论形成和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藏医热病学理论的完整呈现奠定了良好基础。(四)完整呈现期。热病是随着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改变下不断出现新的疾病,而藏医热病学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完善。公元12世纪,玉妥萨玛云丹贡布修订和完善的藏医经典《四部医典》问世并广泛传授、普惠大众,证明藏医学已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随之也形成了完整的热病学理论。随后17世纪第斯桑吉嘉措在借鉴《甘露大小宝瓶》内容的基础上完成了《秘诀补遗》,该书在对《四部医典》热病学内容进行补充的基础上再详细叙述了18种热疫疾病;进而20世纪初康仓珠嘉在所著《藏医实践概论》中又通过细分和增加的方式,收录了39种热疫病,推动了热病学理论和实践的继续发展。通过以上研究并结合当今权威藏医学者的历史考证,可以推断:藏医学及其热病学理论的形成发展,至今约有3871年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藏医临床热病的诊治方法,分析和诠释了藏医学中关于热病的性质以及病因认识、发病机理、疾病种类、分类方法、治疗手段等内容,并总结了藏医热病理论的发展规律。捉出:(一)通过研究《四部医典》所记载的藏医热病学理论,结合藏医临床热病的诊治方法,认为藏医中热病学是广义的概念,其疾病种类包括一般外感和内伤热病、热疫病、毒热症。根据病因认识和性质、发病机理等特有的理论,对热病采用药物、外治、饮食、起居四种方法加以治疗。山此可看出:藏医热病学的诊治在临床主张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运用上具有非常高的针对性,特别是在药物的选择和外治方法上,针对性地运用温、清、补的饮食和药物内服方法,以及排汗、冷水浇灌、下泻、药浴、涂擦、敷疗、脉泻、放血、火灸等外治方法,其辩证施治、灵活多变,具有多样性特点。(二)传统藏医热病学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实效性和特色性四个特征。藏医学整体的发展是热病学理论赖以发展的土壤,如果没有藏医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作为其分支的热病学理论也不可能有快速的发展和系统的理论基础:人类的医疗实践与经验总结是促进热病学发展的内部因素和最大的动力;热病学的理论发展始终与社会和自然环境变化中新的疾病产生和变化而发展和变化的。通过对藏医热病学形成发展及其独特学术思想的研究,可以看到:在当今社会和自然环境变化多端的形势下,藏医特有的药物和外治方法不但能有效治疗传统热病,l而且可以沿用到新的热症疾病治疗之中。而这不但需要正确继承藏医传统热病学,还需要通过研究不断吸收新的内容,以充实和发展藏医热病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技巧。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藏文摘要  12-15
正文  15-182
参考文献  182-186

相似论文

  1. 论唐卡艺术在藏医药学中的应用,R29
  2. 《黄帝内经》热病学理论钩玄,R221
  3. 维医体液分型与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肽和糖化血清蛋白的相关性研究,R29
  4. 异常黑胆质病证患者CD41、CD62p及FIB改变的研究,R29
  5. 土家药隔山消炮制前后的毒理与药效研究,R29
  6. 传统炮制工艺对土家药“隔山消”抗肿瘤作用和毒性的影响,R29
  7. 傣药榼藤子炮制前后质量分析及其毒理与药效研究,R29
  8. 牛皮消、坡扣及其炮制品的鉴定与指纹特征研究,R29
  9. 维药老鼠瓜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R29
  10. 维药苏扎甫的生药学与化学成分研究,R29
  11. 维药爱维心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R29
  12. 巴豆中维医炮制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对比研究,R29
  13.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蒙放血和灸疗法比较研究,R29
  14. 瑶药四方藤(Cissus Pteroclada Hayata)和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et Rolfe.)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29
  15. 藏药柳茶提取物对肥胖大鼠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R29
  16. 四种蒙药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性研究,R29
  17. 土家族药紫金砂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R29
  18. 蒙药阿给(小白蒿)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及止血作用机制研究,R29
  19. 试论藏医学及其现代转换,R29
  20. 论唐卡艺术在藏医药学中的应用,R29
  21. 瑶药毛排钱草(Phyllodium elegans)的化学成分的研究,R2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国少数民族医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