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荆州地区中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作 者: 李鹏飞
导 师: 邢丹英
学 校: 长江大学
专 业: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关键词: 荆州 中稻 栽培因素 农艺性状 产量
分类号: S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是重要的中稻主产区,其单产和总产在湖北乃至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十年来,尽管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推广较快,但江汉平原水稻平均单产一直在7000~7780kg/hm2徘徊,多数杂交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除了部分地区的品种因素和时有发生的异常气候等自然因素外,新品种栽培技术不配套、播种期不适宜、施肥技术退化和水分管理粗放等是主要原因。鉴于此,我们在江汉平原的腹地荆州进行了相应研究。试验包括优质中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的多因素和单因素的综合栽培试验,特青及其近等基因系、Lemont及其近等基因系的移栽密度试验,分析不同栽培因素对中稻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总结出适宜中稻品种(系)在荆州地区种植的综合栽培技术方案,得出如下结论:(1)播期对丰两优香1号全生育期影响极显著(F=148>F0.01),基本苗对全生育期影响显著(F=28>F0.05),施氮量和水分对全生育期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播期与全生育期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9944*),基本苗与全生育期呈线性负相关(R=0.9643)。(2)播期对丰两优香1号有效穗影响极显著(F=50.52>F0.01),基本苗对有效穗影响显著(F=20.13>F0.05),水分和施氮量对有效穗影响不显著,播期对每穗总粒数影响显著(F=357.62>F0.05),其他栽培因子对每穗总粒数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四个栽培因子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都未达到显著水平。(3)播期和基本苗对丰两优香1号产量影响显著(F=62.81>F0.05,F=20.59>F0.05),施氮量对中稻产量影响极显著(F=127.35>F0.01),水分对中稻产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4)在9个处理中,以处理5的产量最高,该处理(5月1日播种,基本苗48万/hm2,施氮量300kg/hm2,水分刚覆土)的栽培组合为四因子的最佳栽培组合。(5)播种量对丰两优香1号全生育期的影响显著(F=5.27>F0.05),播种量与全生育期的关系为y=-0.0012x2+0.0538x+119.14(y代表全生育期,x代表播种量,R2=0.9432*)。(6)播种量与丰两优香1号有效穗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9897**),播种量与结实率的关系为y=-0.0137x2+0.8753x+76.959(y代表结实率,x代表播种量,R2=0.9239*),播种量与每穗总粒数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R=0.9906**),播种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R=0.9893**)。(7)播种量对丰两优香1号产量影响极显著(F=9.45>F0.01),播种量与产量的关系为y=-2.4712x2+193.6x+7690.1(y代表产量,x代表播种量,R2=0.7324),处理A3的产量最高,处理A6最低。(8)播种量与丰两优香1号相对经济产出的关系:y=-6.4275x2+453.35x+15644(y代表相对经济产出,x代表播种量,R2=0.8397)。处理A3的相对经济产出最高,处理A6最低。(9)密度对TQ、NIL1、Lemont、NIL2全生育期影响极显著(F=22.80>F0.01),品种(系)对全生育期影响极显著(F=983.05>F0.01),密度与全生育期呈线性正相关,(y=0.0517x+126.11,R=0.9737)。(10)TQ的分蘖能力最强,NIL1最弱,Lemont和NIL2分居二、三位。TQ的密度与最终分蘖数呈线性负相关(R=0.9826),NIL1的密度与最终分蘖数呈线性负相关(R=0.9737),Lemont的密度与最终分蘖数呈线性负相关(R=0.9831);NIL2的密度与最终分蘖数呈线性负相关(R=0.8723)。(11)密度与TQ、NIL1、Lemont、NIL2有效穗数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9999**),密度与每穗总粒数呈线性负相关(R=0.9738),密度与结实率呈线性负相关(R=0.9150),密度与千粒重呈线性负相关(R=0.9845)。(12)密度对TQ、NIL1、Lemont、NIL2产量影响显著(F=12.62>F0.05),品种(系)对产量影响极显著(F=130.05F0.01),密度与产量呈线性正相关(R=0.9552)。在四个品种(系)中,NIL1的产量最高, TQ位居第二位,为NIL2的产量最低。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16
  1 研究背景  10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0-14
    2.1 播期对水稻的影响  10
    2.2 栽插密度(基本苗)对水稻的影响  10-11
    2.3 施氮量对水稻的影响  11-12
    2.4 水分对水稻的影响  12-13
    2.5 播种量对直播水稻的影响  13-14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6
第二章 播期、基本苗、施氮量和水分对丰两优香1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16-23
  1 材料与方法  16-17
    1.1 试验材料  16
    1.2 试验设计  16-17
    1.3 研究内容  17
  2 结果与分析  17-21
    2.1 生育进程  18
    2.2 产量构成因素比较  18-20
    2.3 产量方差分析与极差分析  20-21
  3 结论与讨论  21-23
第三章 特青及其近等基因系、Lemont及其近等基因系在江汉平原最佳栽培密度研究  23-35
  1 材料与方法  23-24
    1.1 试验材料  23
    1.2 试验设计  23
    1.3 研究内容  23-24
  2 结果与分析  24-33
    2.1 生育进程  24-26
    2.2 分蘖  26-29
    2.3 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  29-33
  3 结论与讨论  33-35
第四章 丰两优香1号作为直播的适宜播种量研究  35-47
  1 材料与方法  35-36
    1.1 试验材料  35
    1.2 试验设计  35
    1.3 研究内容  35-36
  2 结果与分析  36-45
    2.1 生育进程  36-37
    2.2 分蘖  37-38
    2.3 叶龄  38
    2.4 经济性状  38-42
    2.5 产量  42-43
    2.6 相对经济产出  43-45
  3 结论与讨论  45-47
参考文献  47-52
致谢  52-53
个人简介  53-55

相似论文

  1. 遮光对丘陵茶园茶树产量指标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S571.1
  2.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3. 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鉴定和不同耐淹性材料的光合参数差异,S565.4
  4. 肥料用量和配比对小洋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S567.239
  5.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6. 小麦秸秆木醋液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S511
  7. 基于小麦群体指标及氮营养状况的籽粒产量和品质预测研究,S512.1
  8. 水肥耦合对半冬性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控效应,S512.1
  9. 不同轮作制度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S511
  10.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S512.1
  11. 烤烟连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烟叶品质的影响,S572
  12.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籽粒大小和形状的QTL定位和驯化研究,S565.1
  13. 水稻冠层辐射传输特征和光能利用研究,S511
  14.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冬小麦根系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关系的研究,S512.11
  15. 有机肥施用量对饲用高粱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S514
  16. CO2浓度和氮肥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17. 不同基因型蚕豆产量与品质形成及调控机理研究,S643.6
  18. 氮素对温室水果型黄瓜果实生长及经济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S642.2
  19. 太湖流域不同肥力土壤稻—麦轮作系统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研究,S158.5
  20. 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活性有机碳、氮与作物生长间关系动态研究,S158
  21. 豫中区冬小麦高产氮肥调控效应研究,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