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雾霾治理研究

作 者: 吕晓璨
导 师: 田少波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雾霾 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 治理
分类号: X5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雾霾的突袭不仅给了我们沉重的打击,也让我们对其产生深刻的反思:雾霾天气反映出我国当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问题,此刻我们需要迫切地去治理环境。雾霾不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还制约经济发展,破坏社会的稳定性;雾霾天气的出现提醒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改变当前社会的发展模式。对我国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生态文明,出台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都是政府面临的最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事实上,形成雾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造成雾霾的原因归根结底就在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近些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的遭到严重破坏,且这种恶化的趋势愈演愈烈,虽然国家一直在尽力改善这种情况,可是这种趋势却始终得不到根本的遏制。市民和一些企业的生态文明意识缺失和对环保法制观念的淡薄是这种趋势的最深层次的原因;一些企业公司力争获取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保护环境,牺牲了环境,这更加剧了环境污染的速度;另一方面,民众们环保理念的缺失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一方面原因,结果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且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人类是雾霾事件的受害者,也是雾霾事件的始作俑者。通过雾霾事件,人类更应该警醒,为了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持空气的新鲜度,我们心中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开始做起,承担未来整个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从另一个角度看,雾霾事件刚好为我们解决我国现实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我国是生产制造大国,汽车保有量大国;其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燃烧煤炭造成的污染、重工业发展造成的污染以及机动车排放尾气造成的污染都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所以,重点突破我国经济要发展、环境改善的瓶颈,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升华认识。用辩证和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并调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第二,要从各渠道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理念的宣传,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意识扎根于人们心中;第三,依照“十二五”规划,加快环境保护体制改革实行垂直管理,要提升法治力度,依法环保道路;第四,从污染的源头抓起,大力开展节约和减排能源,同时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最后,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严格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制。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5
  1.1 研究的背景  9-10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0-11
  1.3 雾霾研究的现状综述  11-15
    1.3.1 国内关于雾霾的研究现状  11-12
    1.3.2 国外关于雾霾的研究现状  12-15
第2章 雾霾关注的缘起  15-23
  2.1 各地雾霾天气频发事件  15-17
    2.1.1 北方的雾霾天气  15-16
    2.1.2 中部地区的雾霾天气  16-17
    2.1.3 南方的雾霾天气  17
  2.2 雾霾现象引发关注  17-19
    2.2.1 雾霾现象引发国内社会的关注  17-18
    2.2.2 雾霾现象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  18-19
  2.3 雾霾的危害  19-23
    2.3.1 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9-20
    2.3.2 雾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0-21
    2.3.3 雾霾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1-23
第3章 雾霾天气的成因和启迪  23-30
  3.1 雾霾天气的成因  23-26
    3.1.1 “雾”和“霾”的区别和联系  23-24
    3.1.2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  24-26
  3.2 雾霾现象的反思  26-30
    3.2.1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6-27
    3.2.2 治理雾霾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27-28
    3.2.3 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28-30
第4章 雾霾的治理对策思考  30-46
  4.1 国外治理雾霾的成功经验  30-33
    4.1.1 美国治理雾霾的成功经验  30
    4.1.2 日本治理雾霾的成功经验  30-31
    4.1.3 欧盟国家治理雾霾的成功经验  31-33
  4.2 我国治理雾霾已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问题  33-37
    4.2.1 已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33-35
    4.2.2 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35-37
  4.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对策思考  37-46
    4.3.1 强化社会缺位的“生态责任”  37-39
    4.3.2 树立民众缺失的“生态理念”  39-41
    4.3.3 提高节能减排技术  41-46
结束语  46-47
致谢  47-48
参考文献  48-5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1

相似论文

  1.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2.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3.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4. 由“两个和解”到“两型社会”,D61
  5.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6.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7. 低碳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研究,X2
  8. 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环境法规制研究,X734.2
  9. 排污权交易制度可行性调研报告,X196
  10. 绿色信贷法律问题研究,D922.68;F832.4
  11. 环境税的价值分析及制度构建,F812.42
  12. 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法律研究,F592
  13. 生产者责任延伸法律制度研究,D922.68
  14. 论环境保护与人权保障之关系,D922.68
  15. 公共管理中网络集群行为的研究,D630
  16. 村民自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422.6
  17. 吉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环境保护规划研究,F426.22
  18. 日本环境保护的历史考察(1955-2000),X321-09
  19. 矿山露天开采工程竣工环境验收方法研究-以舒兰吉辉矿业有限公司为例,X328
  20. 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研究,G631
  21.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选择,X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 粒状污染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