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探究

作 者: 孙逸
导 师: 马凤强
学 校: 新疆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人与自然 生态文明
分类号: X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发展之路上绕不开的话题,人类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然要更好的认识和改造自然。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一直非常重视,《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中都有围绕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容。其中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经济、政治、文化、经济并列的高度,要求“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人与自然关系事关发展、事关中国梦实现、事关千秋,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内容,对我国人与自然和解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对新形势下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从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形成入手,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弄清了马克思恩格斯为何要研究人与自然关系,并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思路,将他们的思想划分了萌芽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三个过程;接着以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从自然和人两个主体入手展开研究,得到了想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解需要全面考虑两者关系,缺一不可的结论;最后,结合中国的实践,从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找到了其对生态文明理念构建,“两型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转型的启示。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循环经济、物质交换等理论,结合中国国情,找到了中国特色的人与自然关系新出路,为更快更好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实现中国梦找到了新航向。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8
1 导言  8-18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8-9
    1.1.1 选题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8-9
    1.1.2 选题的现实依据和意义  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5
    1.2.1 国外研究现状  9-1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15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6
    1.3.1 研究思路  15-16
    1.3.2 研究方法  16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6-18
    1.4.1 研究重点、难点  16-17
    1.4.2 研究创新点  17-18
2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形成  18-30
  2.1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形成条件  18-23
    2.1.1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形成的理论条件  18-21
    2.1.2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形成的现实条件  21-23
  2.2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形成过程  23-30
    2.2.1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萌芽时期  23-25
    2.2.2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发展时期  25-27
    2.2.3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成熟时期  27-30
3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  30-41
  3.1 承认自然对人的优先地位  30-33
    3.1.1 肯定自然的优先维度  30-32
    3.1.2 解构自然的人化过程  32-33
  3.2 肯定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  33-37
    3.2.1 把握人的能动维度  34-35
    3.2.2 解构人的自然化过程  35-37
  3.3 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  37-41
    3.3.1 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  37-39
    3.3.2 人与自然的和解之路  39-41
4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当代启示  41-55
  4.1 尊重自然,构建生态文明理念  41-45
    4.1.1 摒弃悲观主义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自然观  41-43
    4.1.2 摒弃拜金主义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  43-45
  4.2 顺应自然,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45-50
    4.2.1 从消耗与发展中,把握“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46-48
    4.2.2 从对立与统一中,把握“两型社会”建设基本关系  48-50
  4.3 保护自然,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50-55
    4.3.1 借鉴再循环理论,促进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  50-52
    4.3.2 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中国特色人与自然新出路  52-55
结语  55-56
参考文献  56-61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61-62
后记  62

相似论文

  1. 词义消歧语料库自动获取方法研究,TP391.1
  2.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3. 增强自然复氧—有效容积土壤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X703
  4.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5.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6.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7.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研究,F426.61
  8. 由“两个和解”到“两型社会”,D61
  9.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0.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11.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S565.1
  12. 仿真平台中基于游戏引擎的展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TP391.41
  13. 薇尔·普鲁姆德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评析,B82-05
  14. 论中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G623.71
  15. 热管自然制冰技术研究,TD727
  16.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7.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阈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研究,A811
  18.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评估与论证研究,S759.9
  19. 论马克·吐温的人文主义观,I712.06
  20. 硬件描述语言的哲学分析,N02
  21. 威廉·莱斯生态批判理论诠解,X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社会与环境 >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