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阳离子脂质体基因转染能力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作 者: 王冰
导 师: 周集体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阳离子类脂 壳聚糖 基因转运 构效关系 环境效应
分类号: X171.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基因治疗是癌症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高效、安全的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阳离子脂质体因其安全性高、易生产、低免疫原性以及基因递送的有效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基于阳离子脂质体的复合载体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新的类脂分子不断涌现,研究结构与转染效率的构效关系,细胞递送机制对于提高转染效率和指导类脂分子的合成以及化学修饰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4类新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为阳离子类脂制备脂质体,采用TEM, DLS,凝胶电泳对脂质体进行物化性质表征。结果表明,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00-300nm,脂质体与DNA结合能力强。以GFP和荧光素酶为报告基因,进行了转染能力评价。结果显示,部分阳离子脂质体对Hela和Hep-2细胞可实现高效转染。构效关系研究表明,C3系列双子型双电荷头部的基因载体相对于单子型单电荷C1系列以及增加延伸区的单电荷C2系列和双电荷C4系列具有较高的细胞转染能力,其中,化合物C3-12的基因转染能力较高。构建了低分子量壳聚糖/脂质体/pDNA三元非共价键新型复合载体,显著提高了脂质体的基因递送核酸能力。凝胶延滞和AFM实验表明,复合载体与pDNA结合能力强,可完全延滞pDNA。脂质体/壳聚糖/pDNA复合载体形态呈现未完全压缩的球形,短棒状和不规则的聚集块。非紧密包裹的复合物形态可能有利于提高基因转运能力。复合载体中,脂质体/pDNA以及壳聚糖/pDNA比例对转染效率影响较大,同时壳聚糖没有增加脂质体的细胞毒性,甚至可以减少某些脂质体的细胞毒性。基于脂质体和壳聚糖的复合载体具有较强的核酸递送能力和较低的细胞毒性,是基因治疗的潜在新型非病毒基因载体。通过分子标记,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考察了C3系列脂质体的跨膜过程,利用CLSM对脂质体/聚合物/pDNA复合载体的基因转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提高了基因载体的核输送能力,4h后pDNA可以进入细胞核。论文使用的新型类脂分子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这些化合物排放入水体,对水生生物可能会产生毒害作用。本文对四类阳离子类脂共12个化合物进行了环境生态效应评估,对其毒性和生物降解性进行了研究。对此类新兴污染物的环境生态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将指导基于环境考虑的高效、低毒的类脂分子设计合成。首先对四类阳离子类脂12个化合物进行了Hela和MCF-7的细胞毒性研究,脂质体在两种人体癌细胞中的细胞毒性普遍较低,优化条件下,细胞存活率均在75%以上,添加壳聚糖可以降低阳离子基因载体的细胞毒性。其次,通过栅藻、裙带菜配子体和发光细菌毒性测试验证类脂具有生物毒性效应。对于栅藻,12个化合物的48和72h的ICso值除了C2-1472h为2.69mg/L外,其余均小于2mg/L。高浓度阳离子类脂可抑制光合作用,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生存能力。对于裙带菜配子体,在低浓度(<1.5mg/L)时,部分化合物对裙带菜配子体的生长起到刺激作用,但随着时间的增长,其刺激作用慢慢减弱,转变为抑制作用。C3-12毒性最强,C2-14毒性最弱。48、72h的IC50分别为1.59mg/L、1.85mg/L及8.90mg/L、16.01mg/L。对于发光细菌而言,基因载体浓度低时,促进发光细菌生长,而高浓度抑制发光。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基因载体毒性大小递减一般顺序为:对于相同的头部基团和类似的分子结构,随着疏水链增长,毒性下降;头部毒性大小为:双电荷>单电荷。其毒性主要源于电荷效应。季铵盐在环境中可长期存在,其降解对于维持环境低浓度至关重要。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了类脂分子生物降解度的测定。结果表明,氨基甲酸酯型季氨盐基因载体生物降解能力强。96小时最终降解(TOC)显示,对于12碳尾载体C3-12为69.0%,C1-12为61.1%,C2-12为73.7%,C4-12为68.7%。对于相同头部基团类脂分子的降解率规律为,随着疏水链增长,降解率下降。论文研究表明,部分新型类脂分子具有较高核酸递送能力,同时,基于脂质体开发的新型壳聚糖/脂质体/pDNA新型复合载体,显著提高了核酸递送能力。两者均为基因治疗提供具有潜力的新型非病毒载体。对于类脂结构与高效核酸递送能力的研究以及基于环境考虑的类脂结构与毒性和生物降解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将对发展新的高效、低毒、可生物降解新的类脂分子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引言  12-13
第一章 阳离子脂质体基因转染及其环境效应文献综述  13-41
  1.1 基因治疗  13-14
  1.2 基因载体  14-18
    1.2.1 病毒载体  14-15
    1.2.2 非病毒载体  15-18
  1.3 阳离子脂质体基因载体  18-29
    1.3.1 类脂结构  18-23
    1.3.2 阳离子脂质体结构  23-26
    1.3.3 复合物形态  26-27
    1.3.4 基于阳离子脂质体的复合型载体  27-28
    1.3.5 血清  28
    1.3.6 毒性  28-29
  1.4 阳离子脂质体基因转运过程  29-32
    1.4.1 载体细胞吸附和摄入  29-30
    1.4.2 内涵体释放和复合物解离  30-31
    1.4.3 核摄入  31-32
  1.5 阳离子类脂(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的环境效应  32-36
    1.5.1 表面活性剂的环境行为  32-33
    1.5.2 环境中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  33-34
    1.5.3 表面活性剂及其降解产物的生物效应  34-36
  1.6 季铵盐类化合物的污染控制技术  36-39
    1.6.1 吸附分离法  36-37
    1.6.2 催化氧化法  37
    1.6.3 泡沫分离法  37-38
    1.6.4 混凝法  38
    1.6.5 生物处理法  38
    1.6.6 联合处理法  38-39
  1.7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39-41
第二章 脂质体和复合基因载体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41-61
  2.1 论文选用阳离子类脂的结构  41-43
  2.2 脂质体形态研究  43-47
    2.2.1 材料与方法  43
    2.2.2 结果与讨论  43-47
  2.3 脂质体与DNA的结合作用  47-54
    2.3.1 材料与方法  47-48
    2.3.2 结果与讨论  48-54
  2.4 脂质体/壳聚糖/DNA三元复合基因载体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54-60
    2.4.1 材料与方法  54-55
    2.4.2 结果与讨论  55-60
  2.3 本章小结  60-61
第三章 脂质体和复合基因载体细胞转染研究  61-85
  3.1 材料与方法  61-67
    3.1.1 材料  61-62
    3.1.2 方法  62-67
  3.2 结果与讨论  67-83
    3.2.1 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研究  67-79
    3.2.2 阳离子脂质体/壳聚糖复合载体基因转染研究  79-83
  3.3 本章小结  83-85
第四章 脂质体和复合载体胞内基因递送过程研究  85-99
  4.1 材料与方法  85-87
    4.1.1 材料  85-86
    4.1.2 方法  86-87
  4.2 结果与讨论  87-95
    4.2.1 阳离子脂质体胞内过程研究  87-95
    4.2.2 阳离子脂质体/壳聚糖复合载体胞内过程研究  95
  4.3 本章小结 #  95-99
第五章 脂质体及复合基因载体毒性研究  99-121
  5.1 材料与方法  99-102
    5.1.1 材料  99-100
    5.1.2 方法  100-102
  5.2 结果与讨论  102-119
    5.2.1 动物细胞毒性  102-105
    5.2.2 栅藻毒性  105-112
    5.2.3 裙带菜配子体毒性  112-117
    5.2.4 发光细菌毒性  117-119
  5.5 本章小结  119-121
第六章 脂质体基因载体活性污泥降解性研究  121-134
  6.1 材料与方法  121-125
    6.1.1 材料  121-122
    6.1.2 方法  122-125
  6.2 结果与讨论  125-133
    6.2.1 脂质体基因载体生物降解研究  125-129
    6.2.2 生物降解性与表面活性剂结构的关系  129-133
  6.3 本章小结  133-134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34-136
  7.1 主要结论  134-135
  7.2 建议  135-136
创新点摘要  136-137
参考文献  137-14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144-145
致谢  145-146
作者简介  146-147

相似论文

  1.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脱除牡蛎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研究,TS254.4
  2. 鬼臼毒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284
  3. 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TS254.9
  4. 凡纳滨对虾加工副产物制备甲壳素、壳聚糖改良工艺的研究,TS254.9
  5. 毛纺用化学品毒性毒理数据库的建立,TS131
  6. 壳聚糖基复合纳米涂膜材料及对鸡蛋涂膜保鲜包装效果的研究,TS253.2
  7. 三维氨基酸描述子在肽类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中的应用,TQ460.1
  8. 几种天然保鲜剂的抑菌机理,TS201.3
  9. 脱乙酰壳聚糖—三氟乙酸对变异链球菌抑菌特性的体外研究,R781.1
  10. 一种嗜热嗜碱过氧化氢酶的生产、分离纯化及固定化研究,TQ925
  11. 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产壳聚糖酶发酵条件及酶性质研究,TQ925
  12. 用于药物输送的刺激响应性壳聚糖衍生物的可控合成研究,TQ460.1
  13. 壳寡糖的酶法制备分析及其初步分离,TQ929.2
  14. 低分子量壳聚糖的制备,TQ929.2
  15. 含吡唑杂环二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TQ450.1
  16.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化学农药QSAR建模,S482.4
  17. 壳聚糖和壳寡糖的抗氧化特性及其抑制苹果果汁褐变机理的研究,TS255.44
  18. 草鱼源ACE抑制肽的分离纯化及定量构效研究,TQ464.7
  19. 席夫碱中间体法制备壳聚糖衍生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TQ281
  20. 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敏感的邻硝基苄基类药物释放体系研究,TQ460.1
  21. 壳聚糖长丝束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TQ340.6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 污染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