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及其管理对策研究

作 者: 杜泽文
导 师: 史丽萍
学 校: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 量化管理 应急能力需求 应急能力供给 质量功能展开
分类号: X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7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是企业应急管理的综合体现,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活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企业预期有较高的安全生产应急能力,有效应对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应急管理并非企业的基本运作系统,其具有辅助运营性质,企业无法过多投入应急资源。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企业面临将应急资源“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急管理效率的压力。为解决这一矛盾,企业需要建设与应急需求相匹配的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然而,传统的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以定性方式描述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难以准确量化其满足需求的程度。迫切需要转变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管理方式,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是合理量化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基于此,本文对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及其管理对策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立了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框架。以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作为研究对象,界定了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及其量化管理的内涵,将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划分为“综合的应急能力”和“人的应急能力”两个研究层面;从供需匹配、全过程动态性和方法的精细化等视角对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总体框架,为论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确定了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结构。在分析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界定了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结构的内涵。从文件梳理、文献统计、案例研讨以及问卷调查等途径,获取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信息。采用KJ法对原始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进行整理归类,以及运用粗糙层次分析法对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重要度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的构成。确定了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给结构。在分析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给概念和特性的基础上,界定了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给结构的内涵。从国外典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理论、管理实践及我国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建设的实践情况,提炼出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给的基本构成,以及集成DEMATEL和ISM方法分析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给构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给的构成。构建了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需结构转换模型。针对“综合的应急能力”,运用结构转换工具——质量功能展开(QFD)对其进行量化。鉴于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给特性与产品质量特性的差异,改进了QFD模型的需求矩阵、需求权重矩阵及竞争性评估矩阵等。在确定QFD模型参数和系列矩阵基础上,构建了基于QFD的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需结构转换模型,为企业提供了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量化方法。基于认知实验量化安全生产应急人员能力。针对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中“人的应急能力”,采用认知实验手段对其进行量化。安全生产应急人员能力量化结果主要以能力分类区间的形式表示,将安全生产应急人员能力划分为高、中等、低应急能力。在此基础上,将认知实验的结果转化成安全生产应急人员能力测度量表形式,为企业提供了安全生产应急人员能力的量化工具。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对策。针对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管理方式从非量化向量化管理转变的障碍,从管理思想、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等视角,分析了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实现的难点。为解决上述难点,在管理思想方面,提出了树立供需匹配管理的理念和培养应急人员精细意识的核心措施;在管理机制方面,提出了绩效评估机制和动态改进机制的核心措施;在管理方法方面,提出了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培育、保持和提升精细化方法的核心措施。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实现的基础保障措施。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4
第1章 绪论  14-28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4-17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4-16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17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7-24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7-19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9-23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23-24
  1.3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与方法  24-26
    1.3.1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  24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  24-26
  1.4 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26-28
第2章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框架的建立  28-38
  2.1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及其量化管理的内涵界定  28-31
    2.1.1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内涵  28-29
    2.1.2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内涵  29-31
  2.2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特征分析  31-34
    2.2.1 供需匹配特征分析  31-32
    2.2.2 全过程动态性特征分析  32-33
    2.2.3 方法的精细化特征分析  33-34
  2.3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框架的给出  34-37
    2.3.1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功能要求  34-35
    2.3.2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总体框架  35-37
  2.4 本章小结  37-38
第3章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结构的确定  38-55
  3.1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结构的内涵界定  38-40
  3.2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的辨识  40-46
    3.2.1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信息的获取  40-45
    3.2.2 基于 KJ 法的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分类  45-46
  3.3 基于粗糙集的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重要度测度  46-53
    3.3.1 需求重要度测度方法的选取  46-49
    3.3.2 基于粗糙层次分析法的应急能力需求重要度测度  49-53
  3.4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构成的给出  53-54
  3.5 本章小结  54-55
第4章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给结构的确定  55-72
  4.1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给结构的内涵界定  55-56
  4.2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给的基本构成分析  56-61
    4.2.1 国外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给基本构成的借鉴  56-57
    4.2.2 我国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给基本构成要素的提炼  57-60
    4.2.3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给的基本构成给出  60-61
  4.3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给构成分析  61-68
    4.3.1 层次结构分析方法的选择  61-62
    4.3.2 基于 DEMATEL-ISM 的应急能力供给构成给出  62-68
  4.4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给构成的给出  68-71
  4.5 本章小结  71-72
第5章 基于 QFD 的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需结构转换模型构建  72-96
  5.1 QFD 建模的思路  72-77
    5.1.1 QFD 的基本原理  72-75
    5.1.2 QFD 的局限性分析  75-76
    5.1.3 QFD 的改进思路  76-77
  5.2 QFD 模型参数的确定  77-80
    5.2.1 应急能力需求矩阵参数的确定  77-78
    5.2.2 应急能力供给特性矩阵参数的确定  78-79
    5.2.3 应急能力需求与供给特性相关关系矩阵参数的确定  79
    5.2.4 应急能力供给特性相互关系矩阵参数的确定  79-80
  5.3 QFD 模型系列矩阵的构造  80-84
    5.3.1 应急能力需求与供给特性相关关系矩阵的构造  80-81
    5.3.2 应急能力供给特性相互关系矩阵的构造  81-82
    5.3.3 应急能力竞争性评估矩阵的构造  82-83
    5.3.4 应急能力供给特性技术评估矩阵的构造  83-84
  5.4 基于 QFD 供需结构转换模型的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  84-95
    5.4.1 基于 QFD 的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供需结构转换模型的给出  84-87
    5.4.2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结果的讨论  87-95
  5.5 本章小结  95-96
第6章 基于认知实验的安全生产应急人员能力量化分析  96-113
  6.1 实验原理与假设的提出  96-98
    6.1.1 安全生产应急人员能力量化的实验原理  96-97
    6.1.2 实验假设的提出  97-98
  6.2 实验设计与实施  98-102
    6.2.1 实验方案设计  98-100
    6.2.2 实验实施  100-102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102-107
    6.3.1 基线期与应激期实验数据变化值  102
    6.3.2 基于实验数据的安全生产应急人员能力聚类分析  102-103
    6.3.3 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103-106
    6.3.4 实验结果的讨论  106-107
  6.4 安全生产应急人员能力量化分类标准的给出  107-112
  6.5 本章小结  112-113
第7章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实现的核心措施制定  113-132
  7.1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实现的难点分析  113-115
    7.1.1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实现的思想难点分析  113-114
    7.1.2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实现的机制难点分析  114
    7.1.3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实现的方法难点分析  114-115
    7.1.4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实现的核心措施给出  115
  7.2 思想层面的核心措施给出  115-117
    7.2.1 树立供需匹配的管理理念  115-116
    7.2.2 培养应急人员的精细意识  116-117
  7.3 机制层面的核心措施给出  117-122
    7.3.1 构建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绩效评估机制  117-120
    7.3.2 构建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动态改进机制  120-122
  7.4 方法层面的核心措施给出  122-131
    7.4.1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培育方法的提出  122-126
    7.4.2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控制方法的提出  126-127
    7.4.3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提升方法的提出  127-131
  7.5 本章小结  131-132
第8章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实现的基础保障措施制定  132-137
  8.1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实现的组织保障措施  132-133
  8.2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实现的制度保障措施  133-134
    8.2.1 制定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管理制度  133-134
    8.2.2 制定安全生产应急人员量化考核制度  134
  8.3 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实现的技术保障措施  134-136
    8.3.1 提供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技术支持  134-135
    8.3.2 建立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信息系统  135-136
  8.4 本章小结  136-137
结论  137-139
参考文献  139-15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152-154
致谢  154-156
附录  156-168

相似论文

  1. 基于QFD的A银行信用卡数据集市软件项目的应用与评估,F830.49
  2. QFD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N945
  3. 中郑银行授信业务的共创价值分析,F832.4
  4. 价值工程理论在复杂机电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TH122
  5. 项目质量管理在汽车零部件开发中的应用,F426.471
  6. 汽车安全带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U491.61
  7. 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方法和博弈分析,X799.1
  8. 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实证分析,F224
  9. 信息系统运营管理的ITIL实践研究,F626
  10. 对日软件开发企业之量化管理改进浅谈,F416.672
  1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应用研究,F832.2
  12. 银行信息中心IT服务的量化管理研究与实现,TP399-C2
  13. 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F272.92
  14. 电子制造业人力量化及职系胜任能力研究,F426.63
  15. 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管理及NGO参与初探,X705
  16. 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方法与相关法制保障研究,X799.1
  17. 论信用风险量化与评级在现代商业银行的实践应用,F830.33
  18. 新民采油厂精细量化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F426.22
  19. 交通银行甘肃省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2
  20. 基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量化管理的企业培训开发的研究,F272.92
  21. 建筑施工企业培训管理研究,F426.9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安全科学 > 安全管理(劳动保护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