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淀粉微球在医药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 沈小玲
导 师: 孙庆元
学 校: 大连工业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工
关键词: 淀粉微球 反相悬浮法 吸附率 阿司匹林 硫酸庆大霉素 盐酸多柔比星 体外缓释
分类号: TS2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淀粉由于本身的无毒、无免疫原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且价格低廉、贮存稳定等优良特性,而被制成淀粉微球作为药物的新型载体。淀粉微球具有一定的药物靶向性,可减少药物的多种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选择性,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本文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大豆油为油相,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淀粉微球,并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制备工艺条件改变对微球吸附率的影响规律;并以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为指标,对淀粉微球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以最优化条件下制得的淀粉微球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分别制成阿司匹林淀粉微球、硫酸庆大霉素淀粉微球和盐酸多柔比星淀粉微球,并分别考察三种载药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以及体外缓释性能。通过分别改变乳化剂用量、淀粉质量分数、环己烷与大豆油体积比、交联剂用量、搅拌速率这五个因素制得五批淀粉微球,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体现着各自的规律性。研究得出:(1)乳化剂用量增大,淀粉微球的吸附率曲线呈单峰状。当乳化剂用量为0.1g时,淀粉微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达到峰点,即达到98.24%。(2)淀粉质量分数增大,淀粉微球的吸附率曲线亦呈单峰状。当淀粉质量分数为8%时,淀粉微球的吸附率最大。(3)环己烷与大豆油体积之比增大,淀粉微球的吸附率曲线呈现双峰。当体积比为1∶4时,淀粉微球吸附率在最高点。(4)交联剂用量增大,淀粉微球的吸附率曲线也有双峰。但交联剂用量为4.0mL时,淀粉微球吸附率最大。(5)搅拌速率增大,淀粉微球的吸附率曲线比较平缓。搅拌速率为920r/min时,淀粉微球吸附率最大。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之上,对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制备淀粉微球的优化条件为:V(环己烷)∶V(大豆油)=1∶4、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9.2%、Span-600.09g、环氧氯丙烷4.2mL、搅拌速率为920r/min。所得产物外观为白色,显微镜下观察为圆球状,粒度均匀,无粘连,表面有细孔,微球平均粒径为38.75μm,符合口服、鼻黏膜和动脉栓塞给药的要求。按照优化条件制备淀粉微球,以此为载体,分别吸附阿司匹林、硫酸庆大霉素和盐酸多柔比星制备载药微球。阿司匹林淀粉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6.27%,平均包封率为82.66%;硫酸庆大霉素淀粉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298.32U/mg,平均包封率为49%;盐酸多柔比星淀粉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2.74%,平均包封率为66%;三种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都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且释放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或Higuchi方程。本研究表明淀粉微球对药物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并在体外有较好的缓释作用,能成为良好的药物载体。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一章 绪论  12-28
  前言  12
  1.1 医用高分子载体  12-15
    1.1.1 医用高分子载体的选用原则  12-13
    1.1.2 医用高分子载体的分类  13-15
      1.1.2.1 药库型无机载体  13
      1.1.2.2 吸附型无机载体  13-14
      1.1.2.3 不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14
      1.1.2.4 生物可溶蚀高分子材料  14
      1.1.2.5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14-15
  1.2 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体系  15-17
    1.2.1 扩散控制药物释放体系  15-16
      1.2.1.1 储藏型  15-16
      1.2.1.2 基质型  16
    1.2.2 化学控制药物释放体系  16-17
      1.2.2.1 降解体系  16-17
      1.2.2.2 侧链体系  17
    1.2.3 溶剂活化控制药物释放体系  17
    1.2.4 磁性药物控制释放体系  17
  1.3 微球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制备方法  17-22
    1.3.1 反相悬浮法  17-19
      1.3.1.1 反相悬浮法制备淀粉微球的聚合机理  18-19
      1.3.1.2 淀粉微球的吸附机理  19
    1.3.2 乳化-溶剂挥发法  19-20
    1.3.3 乳化-加热固化法  20
    1.3.4 复乳法  20
    1.3.5 相分离法  20-21
    1.3.6 喷雾干燥法  21
    1.3.7 低温喷雾提取法  21
    1.3.8 超临界流体技术  21-22
  1.4 微球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给药途径  22-25
    1.4.1 微球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靶向给药  22-24
      1.4.1.1 微球的腔室给药  22-23
      1.4.1.2 静脉注射给药  23
      1.4.1.3 动脉栓塞给药  23-24
      1.4.1.4 磁性微球系统  24
    1.4.2 微球的非靶向给药  24-25
      1.4.2.1 微球的口服给药  24
      1.4.2.2 微球的黏膜给药  24-25
      1.4.2.3 长效微球制剂  25
      1.4.2.4 局部麻醉药缓释微球制剂  25
  1.5 淀粉微球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25-28
    1.5.1 免疫分析  25
    1.5.2 药物控释体系  25-26
    1.5.3 某些疑难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  26
    1.5.4 生物物质的吸附分离  26
    1.5.5 鼻腔给药系统  26
    1.5.6 栓塞技术  26
    1.5.7 其他用途  26-28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8-39
  2.1 实验材料  28-29
    2.1.1 实验试剂  28-29
    2.1.2 实验仪器  29
  2.2 实验方法  29-39
    2.2.1 医用淀粉微球的制备  29
    2.2.2 医用淀粉微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  29-30
    2.2.3 制备淀粉微球的工艺条件对其亚甲基蓝吸附率的影响  30-31
      2.2.3.1 乳化剂用量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30
      2.2.3.2 淀粉质量分数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影响  30
      2.2.3.3 环己烷与大豆油比例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30
      2.2.3.4 交联剂用量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30-31
      2.2.3.5 搅拌速度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31
    2.2.4 淀粉微球制备条件的优化研究  31
    2.2.5 医用淀粉微球的表征  31-32
      2.2.5.1 淀粉微球的交联验证  31-32
      2.2.5.2 淀粉微球形态观察与粒径测定  32
    2.2.6 淀粉微球吸附阿司匹林的性能研究  32-34
      2.2.6.1 阿司匹林标准曲线的绘制  32-33
      2.2.6.2 医用淀粉微球载药量与阿司匹林包封率的测定  33
      2.2.6.3 药物浓度对淀粉微球吸附阿司匹林的影响  33-34
      2.2.6.4 吸附温度对淀粉微球吸附阿司匹林的影响  34
      2.2.6.5 吸附时间对淀粉微球吸附阿司匹林的影响  34
      2.2.6.6 载阿司匹林淀粉微球体外释药性能考察  34
    2.2.7 淀粉微球吸附硫酸庆大霉素的性能研究  34-36
      2.2.7.1 硫酸庆大霉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34-35
      2.2.7.2 医用淀粉微球载药量与硫酸庆大霉素包封率的测定  35-36
      2.2.7.3 药物浓度对淀粉微球吸附硫酸庆大霉素的影响  36
      2.2.7.4 吸附时间对淀粉微球吸附硫酸庆大霉素的影响  36
      2.2.7.5 载硫酸庆大霉素淀粉微球体外释药性能考察  36
    2.2.8 淀粉微球吸附盐酸多柔比星的性能研究  36-39
      2.2.8.1 盐酸多柔比星标准曲线的绘制  36-37
      2.2.8.2 医用淀粉微球载药量与盐酸多柔比星包封率的测定  37-38
      2.2.8.3 药物浓度对淀粉微球吸附盐酸多柔比星的影响  38
      2.2.8.4 载盐酸多柔比星淀粉微球体外释药性能考察  38-39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9-55
  3.1 制备医用淀粉微球的工艺条件对其亚甲基蓝吸附率的影响  39-42
    3.1.1 乳化剂用量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39
    3.1.2 淀粉质量分数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39-40
    3.1.3 环己烷与大豆油的比例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40-41
    3.1.4 交联剂用量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41
    3.1.5 搅拌速率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41-42
  3.2 医用淀粉微球制备条件的优化分析  42-44
  3.3 医用淀粉微球交联的验证  44-45
  3.4 医用淀粉微球的表观形貌及粒径分布  45-47
  3.5 医用淀粉微球吸附不同药物的性能研究  47-55
    3.5.1 医用淀粉微球吸附阿司匹林的性能研究  47-50
      3.5.1.1 阿司匹林投药量对医用淀粉微球载药量、药物包封率的影响  47-48
      3.5.1.2 吸附温度对医用淀粉微球载药量的影响  48
      3.5.1.3 吸附时间对医用淀粉微球载药量的影响  48
      3.5.1.4 载阿司匹林淀粉微球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48-50
    3.5.2 医用淀粉微球吸附硫酸庆大霉素的性能研究  50-52
      3.5.2.1 硫酸庆大霉素溶液浓度对医用淀粉微球载药量、包封率的影响  50
      3.5.2.2 吸附时间对医用淀粉微球载药量的影响  50-51
      3.5.2.3 载硫酸庆大霉素淀粉微球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51-52
    3.5.3 医用淀粉微球吸附盐酸多柔比星的性能研究  52-53
      3.5.3.1 盐酸多柔比星投入量对淀粉微球载药量、包封率的影响  52
      3.5.3.2 载盐酸多柔比星淀粉微球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52-53
    3.5.4 医用淀粉微球对不同药物的吸附性能的综合分析  53-55
      3.5.4.1 投药量影响淀粉微球吸附药物性能的综合分析  53
      3.5.4.2 载药淀粉微球体外缓释性能的综合分析  53-55
第四章 结论  55-57
参考文献  57-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高糖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趋化因子配体16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及阿司匹林的干预作用,R587.2
  2. 低剂量阿司匹林在辅助生殖技术中不同时期的应用研究,R714.8
  3. 阿司匹林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SW-480中肿瘤干细胞相关标记物的影响,R735.35
  4. 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备适合于抗体分离的介质研究,R943
  5. 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抗凝治疗的实验研究,R595.4
  6.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 PLA、Ⅰa807C/T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研究,R541.4
  7. 阿司匹林诱生型脂氧素抑制脂多糖诱发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R965
  8. 阿司匹林诱生型脂氧素对白细胞介素-6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R965
  9. 涂覆型绿色防潮包装纸板的关键技术研究,TB484.1
  10. 含钠基膨润土的新方阿司匹林片的研制及其对胃黏膜保护作用研究,R96
  11. 赖氨酸阿司匹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损伤的干预研究,R595.4
  12. 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抗血栓治疗临床观察,R541.4
  13. 预防形成中风病的TIA的中医综合干预研究,R255.2
  14.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材料复合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系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R318.08
  15. 阿司匹林对肠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探讨,R96
  1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研究,R654.2
  17. 增龄对血小板参数及活化指标的影响及干预研究,R543
  18. 温和灸对中风先兆干预效应的临床研究,R246
  19. 生物样品中阿司匹林及其代谢物水杨酸的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及方法验证,R96
  20. 不同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对大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模型的作用比较,R714.8
  21. CO_2浓度倍增对抗性鲍氏织线藻影响的研究,Q948.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淀粉工业 > 基础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