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探针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生物传感研究

作 者: 许淑娟
导 师: 邵勇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物理化学
关键词: 脱碱基位点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黄酮类化合物 荧光增强 单核苷酸多态性
分类号: TP2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SNP是引起常见疾病的突变类型之一,是人类可遗传变异最常见的一种,SNP的研究已经成为基因组时代的一个热点。本论文基于DNA碱基缺失位点(AP位点)设计的荧光增强型SNP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背景低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含有脱碱基位点的DNA作为适配体实现了对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简单,快速的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有机小分子探针—漆黄素的荧光增强型单核苷酸多态性识别研究选择可以在脱碱基位点(AP位点)发生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的3-羟基黄酮类—漆黄素作为探针,建立了简单快速的荧光增强型SNP识别方法。在靶标碱基对应的探针链上引入AP位点有利于漆黄素ESIPT过程的发生,而ESIPT发生的效率则取决于AP位点对面的靶标碱基。通过漆黄素对AP位点的选择性结合来实现SNP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当AP位点对面的靶标碱基为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时表现出最强的荧光发射,而当靶标碱基为鸟嘌呤(G)和腺嘌呤(A)时的荧光发射要低得多。这种SNP识别方法可以高选择性的区分嘧啶和嘌呤,而且这种对碱基的区分不受AP位点侧翼碱基的影响。此方法的创新点在于实现了无标记的荧光增强型SNP识别。2.基于核酸脱碱基位点的适配体在天然黄酮类检测方面的研究采用含有脱碱基位点的DNA作为适配体,这种适配体对漆黄素表现出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而对其他种黄酮类物质(桑色素,芦丁,芹菜素,山奈酚,杨梅素,槲皮素,木犀草素,黄芩素,柚皮素,染料木素,白杨素以及高良姜素)均未表现出此特性。通过这种选择特异性结合可以对漆黄素进行快速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当信噪比为3时,该检出限可达50nM,我们此方法中所用的适配体不需要任何荧光基团的修饰,因此,荧光背景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3.基于杨梅素对AP位点的靶向识别来实现对AP位点的检测采用3-羟基黄酮类中的另一种物质—杨梅素作为探针,通过荧光稳态,荧光瞬态,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以及DNA熔点的测定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杨梅素与AP位点的结合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溶液环境中,杨梅素几乎不发荧光,而在加入AP-DNA后,荧光发射会有明显的增强,此荧光发射的增强是由于3位羟基和4位羰基之间发生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过程产生了互变异构体。最重要的是,与前面的漆黄素相比,它的荧光增强并不依赖于AP位点的侧翼碱基。因此,杨梅素与AP位点这种荧光增强型结合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实际的低荧光背景传感器,从而对DNA中的AP位点进行识别。这种选择性识别也会被广泛应用于其他方面,例如有效评估DNA的损伤、修复以及抗癌、抗氧化药物的筛选。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21
  1.1 引言  9-10
  1.2 单核苷酸多态性简介  10-17
    1.2.1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性质  10-11
    1.2.2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方法  11-13
    1.2.3 基于DNA脱碱基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识别研究  13-17
  1.3 黄酮类化合物简介  17-19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意义及创新点  19-21
第二章 实验方案  21-25
  2.1 实验所用DNA序列  21
  2.2 实验所用试剂  21-23
  2.3 实验所用仪器及主要设备  23
  2.4 实验表征方法  23-25
    2.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  23
    2.4.2 DNA熔点测定  23-24
    2.4.3 荧光光谱稳态测定  24
    2.4.4 荧光寿命测定  24-25
第三章 基于漆黄素对DNA脱碱基位点选择性结合的荧光增强型识别研究  25-38
  3.1 引言  25-26
  3.2 实验部分  26-28
  3.3 结果和讨论  28-37
    3.3.1 实验pH条件的探究  28-29
    3.3.2 漆黄素对SNP的选择性识别  29-37
  3.4 结论  37-38
第四章 含有脱碱基位点的DNA适配体对漆黄素的检测  38-49
  4.1 引言  38-39
  4.2 实验部分  39-41
  4.3 结果和讨论  41-47
    4.3.1 漆黄素与AP位点结合的分子机理  41-42
    4.3.2 实验pH条件的控制  42-44
    4.3.3 适配体T-T对漆黄素的检测  44-47
  4.4 本章小结  47-49
第五章 杨梅素通过ESIPT发射的序列依赖性对DNA中AP位点靶向识别的应用  49-60
  5.1 引言  49-50
  5.2 实验部分  50-51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1-59
    5.3.1 杨梅素与AP-DNA作用的机理探究  51-54
    5.3.2 杨梅素对AP位点的靶向识别  54-59
  5.4 本章小结  59-60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0-61
参考文献  61-75
致谢  75-77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7-79

相似论文

  1. 鸡CFL2基因遗传变异及其效应与表达的研究,S831
  2. 水稻胁迫应答基因3’UTR模体及相关mi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Q943.2
  3. 家畜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布鲁氏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分型研究,S855.12
  4. 铜、锌、硒对药用菊花产量和药效成分的影响,S567.239
  5. 盐酸表阿霉素的光谱与电化学研究及其分析应用,TQ465
  6. 心脏离子通道SCN5A基因和minK基因多态性与房颤的关联性研究,R541.75
  7. 软枣猕猴桃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R284
  8. 急性白血病儿童还原型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研究,R733.71
  9. PD-L1基因多态性和可溶性PD-L1分子与中国人群食管癌的关联分析,R735.1
  10. 多枝分子材料合成以及双光子吸收性能与聚集态发光性能研究,O631.3
  11. 黄酮类化合物对血小板聚集、自由基清除及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差异及机制的初步研究,R151
  12. 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检测多药耐药基因SNP的方法建立和应用,R44
  13. DNA修复基因XPG C46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化疗相关性的研究,R735.3
  14. 近紫外光激发下白光发射的镝掺杂七铝酸十二钙粉体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O482.3
  15. 家蚕不同茧色品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及绿茧色相关基因UGT86的表达分析,S881
  16. 两亲性偶氮苯功能化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O631.3
  17. ISS患儿NPR3、COL11A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R723
  18. 低氧训练对VEGF基因不同基因型携带者急性高原反应的影响,G804.2
  19. FGF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R737.9
  20. CTLA-4基因多态性与抗甲状腺药物导致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性,R581.1
  21. 4号染色体上四个SNP位点与高度近视的关联性分析,R778.1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 自动化元件、部件 > 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