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四川螺髻山末次冰期与环境演变

作 者: 高志远
导 师: 张威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第四纪地质学
关键词: 螺髻山 末次冰期 环境演变
分类号: P5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螺髻山(4359m)属青藏高原东缘,位于川西南山地,西临安宁河谷地,东为邛海-大箐梁子-普格断陷谷地,是我国东部明确有古冰川作用而无现代冰川作用的地区之一。对研究青藏高原边缘山地冰川发育与气候和构造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区第四纪冰期遗迹分布在海拔2500m以上,其冰川地貌类型之齐全、保存之完好在我国已知的山地中是罕见的。通过野外地貌考察—采样,室内沉积物多指标分析,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对螺髻山冰川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地球化学分析进行测定和分析及雪线计算,恢复末次冰期各阶段冰川作用时的气温和降水条件,划分出螺髻山地区末次冰期序列并探讨了螺髻山山地环境演化。野外地貌考察过程中运用相对地貌法,以及后期室内电子自旋共振(ESR)绝对年代测定,对螺髻山末次冰期冰进序列进行划分:末次冰期早期(MIS4,84±11ka)、末次冰期中期(MIS3b,58±7ka)、末次冰盛期(MIS2,14±2ka、17±2ka、13±2ka、26±4ka、33±4ka)。通过对本区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分析,本区基岩以长石砂岩为主,不同时期冰碛表现出的粒度组成差异较小;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在-0.55~2.233Ф之间,平均值为1.3709Ф,清水沟地区末次冰期早期的值为2.00Ф,末次冰期中期的值为0.91Ф,末次冰盛期的均值为0.822Ф,由于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末次冰期的三个阶段沉积的冰碛物粒度逐渐细,表明冰川规模一次比一次小。通过电镜观察石英砂颗粒发现,冰碛沉积物中的石英颗粒具有海洋性冰川发育的特点:颗粒形态不规则、颗粒表面起伏较大,呈棱角状,轻度磨圆、贝壳状端口、平整的解理面、平行和弧状解理台阶,还见有SiO2沉淀。从颗粒的磨圆程度上看清楚的发现,末次冰期早期石英颗粒相对浑圆,表明沉积年代久远。综合侵蚀堆积观察、沉积物多指标分析、ESR的年代测定,螺髻山的末次冰期这三个阶段的发育规模的比较,MIS4阶段大于MIS3b大于MIS2阶段,本区末次冰期的气候环境大的趋势为,末次冰期早期(MIS-4)的气候环境:冷干的气候,降水量偏少,沉积物以物理风化为主;末次冰期中期(MIS-3b)气候环境为:气候冷干,相对早期气候暖些,降水量相对最少,处于低温低湿环境。本阶段物理风化最强;末次冰期冰盛期(MIS2)的气候环境为:气候由冷湿向冷干过度,降水逐渐减少,物理风化作用越来越强。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1 绪论  10-17
  1.1 冰川研究目的  10
  1.2 冰川研究的社会意义  10-11
  1.3 冰川研究的现状  11-13
  1.4 选题依据及技术路线  13-16
    1.4.1 选题依据  13-14
    1.4.2 前人工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4-15
    1.4.3 论文研究  15
    1.4.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1.4.5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15
    1.4.6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5-16
  1.5 总体研究框架  16-17
2 研究区自然条件特征  17-25
  2.1 区域概述  17-18
  2.2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18-21
    2.2.1 组成螺髻山的地层岩石  19-20
    2.2.2 螺髻山形成的地质简史  20-21
  2.3 地形  21
  2.4 气候条件  21-23
  2.5 植被特征  23-25
3 研究方法及结果  25-33
  3.1 ESR 测年的基本原理、方法  25-26
    3.1.1 ESR 测年现状  25
    3.1.2 ESR 测年基本的原理、方法  25-26
  3.3 样品的处理与测试  26-29
    3.3.1 样品的采集  27
    3.3.2 实验过程  27-29
  3.4 ESR 测年的求算及测年结果  29-33
    3.4.1 积累剂量(TD)求取  29-30
    3.4.2 年剂量(D)的求法  30-31
    3.4.3 测年结果  31-33
4 冰川发育地貌特征  33-44
  4.1 冰川地貌特征及其分布  33-40
    4.1.1 冰川侵蚀地貌  35-39
    4.1.2 冰碛地貌  39-40
  4.2 现代理论雪线的计算与各阶段雪线的确定  40-41
    4.2.1 螺髻山现代理论雪线计算  40-41
    4.2.2 螺髻山各阶段雪线的确定  41
  4.3 螺髻山末次冰期系列划分  41-42
  4.4 螺髻山冰期序列与同纬度临近山地对比  42-44
5 沉积物分析  44-55
  5.1 粒度分析  44-49
    5.1.1 简述  44
    5.1.2 实验方法和计算原理  44-45
    5.1.3 分析结果  45-49
  5.2 石英砂表面特征  49-51
    5.2.1 实验过程  49-50
    5.2.2 特征描述  50-51
  5.3 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51-55
    5.3.1 样品数据分析  51-53
    5.3.2 结果讨论  53-55
6 末次冰期的气候变化  55-58
  6.1 概况  55
  6.2 末次冰期温度、降水量推算  55-56
  6.3 末次冰期气候环境重建  56-58
7 结论与不足  58-59
  7.1 主要结论  58
  7.2 存在的主要问题  58-59
参考文献  59-63
附录 电镜照片  63-6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67-68
致谢  68

相似论文

  1. 东北典型湿地生态环境演变及适应对策研究,X171
  2. 昙石山遗址及其自然环境演变的探讨,P532
  3. 末次冰期以来艾比湖周边灌草丛沙堆的古气候记录,P532
  4. 20世纪60年-21世纪初北仑河口地形地貌演变与成因分析,P931
  5. 末次冰期黔西南石笋记录的高分辨率亚洲季风变化,P532
  6. 大连市七顶山黄土沉积特征及其环境意义,P532
  7. 闽南沿海晚第四纪环境演变与气候转型研究,P532
  8. 内蒙古浩来呼热全新世以来气候环境演变的湖泊沉积记录,P532
  9. 辽东半岛黄土沉积与黄渤海陆架沙漠化的关系,P642.131
  10. 大兴安岭中段月亮湖记录的21kaB.P.以来高分辨率古气候变化:来自TOC、TN及δ~(13)C_(org)的证据,P532
  11. 苏州澄湖古泥沼洼地形成演化与全新世海侵研究,P534.632
  12.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苦水洋东侧沙脊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化,P736.21
  13. 沙漠边缘末次冰期旋回黄土记录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P532
  14. 海南岛东寨港全新世以来沉积环境与历史地震事件的沉积记录研究,P736.21
  15. 若尔盖地区晚全新世泥炭记录的环境演化,P532
  16. 600年以来巢湖流域水旱灾害研究,P426.616
  17. 崇明岛及长江口北支全新世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变,P512.2
  18. 苏州澄湖地区晚第四纪海侵沉积记录研究,P736.21
  19. 靖远黄土记录的末次冰期旋回气候变化研究,P532
  20. 沉积物中的木质素在物源示踪和环境演变研究中的应用初探,P734.2
  21. 基于湖泊沉积的近800多年来巢湖环境演变研究,P343.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 古气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