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湖北省农作物种业发展路径研究

作 者: 彭玮
导 师: 冯中朝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农作物 种业 科技创新 供种保障 竞争能力 市场监管
分类号: F324.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7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农作物种业始终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优良品种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农业科研体制僵化、品种创新能力薄弱、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种子市场监管手段落后、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长期困扰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粮食“八连增”的光环背后,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种业目前基本上处于“吃老本”的状态。在种业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外国种业公司近年来大举进入中国种业市场,致使我国部分种业公司面临被挤出种业市场、市场份额被蚕食、自主品种被外国种子代替等困境,危及我国粮食安全。保证国家对种业的控制力和主导力,做大做强中国的民族种业,牢牢掌控中国粮食的“命脉”,已经迫在眉睫。本研究分为七个章节,主要是四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介绍有关本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对中国种业的起源与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种子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少、研发成果转化率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缺乏先进的管理和运营经验是导致竞争力偏弱的主要因素;同时对世界种业发展模式及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种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第六章,通过对湖北省种子企业、管理机构、生产基地、农户的800余份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对湖北省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科研体制进行实证分析,对湖北省种子企业的规模、研发投入、人才结构、销售收入等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农户用种行为及市场监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制约湖北省种业发展的问题所在;第四部分包括第七章,在前六章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加快国内资源整合、完善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机制、推动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并提出湖北种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供相关职能部门参考。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中国种业发展历史悠久,近年来,中国种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品种选育水平逐步提升、良种供应能力逐步提高、种子企业实力逐步增强、种子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中国种业发生了深刻变化,种子技术实现了高新化、科研成果实现了产权化、种子生产实现了区域化、种子经营实现了市场化;通过对我国种子生产与品种研发的案例分析,总结了我国种子生产基地模式与种子经营模式。我国近三十年的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受体制、机制和观念的制约,尚未达到成功的标准,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低,企业科研实力薄弱,尚未成为农业科研主体,必须加快农业科研体制改革。2、从美国种业发展的历程来看,与中国种业发展相似,也是有政府管理到过渡阶段、垄断阶段、市场化竞争阶段,说明种业发展的规律应该走向市场化;种子企业对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是种业发展巨大推动力,同时重视品牌的建设与保护,以法治种,保证质量也是其成功的经验之一。应借鉴美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经验,政府引导,合理分工,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技术推广,同时注重立法保障。我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应该明确各级科研机构和单位的分工,合理解决人员分流,探索更为有效的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合作模式,建立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新型农业科研体系。3、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发现,湖北省种业发展严重滞后,与全国农业大省、用种大省的身份严重不符。全省21家科研机构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显示科研机构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科研体制约束导致科研工作困难重重;全省106家种子企业的调查问卷显示,湖北省的种子企业规模小,基本上属于经营型企业,无力进行种子科研活动,企业核心竞争力薄弱;全省672户种子种植户的调查问卷显示,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地变化,妇女、老人、儿童比例的提高对保障种业生产提出了挑战。农户对种子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基本上通过经销商的渠道进行购买种子,同时农户对种子品牌还没有建立一定的忠诚度,种子企业的品牌建设急需加强。大部分农户认为种子价格偏高,市场上品种多、乱、杂,种子经营主体经营行为混乱,市场监管急需加强。在此基础上,提出制约湖北省种业发展的四大因素,即科技创新能不强、供种保障能力面临威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强、种业发展环境不佳。4、建立了湖北省种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科技创新能力、供种保障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四个方面,量化未来湖北省种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为保障目标实现的具体内容,加快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供种保障能力、种子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形成以产业发展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和“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根据湖北种业资源禀赋条件和未来十年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需要,结合湖北种业优势和特色,按品种对湖北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业区域布局进行合理规划;最后根据重点内容和区域布局设计重点项目,更加具体的规划出湖北省种业发展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的种业发展要有一个宏观发展规划和一条清晰的路线图。一是加快国内种业资源整合,快速提升国内种子企业国际竞争力;二是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制;三是要构建种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必须从产权和种业的机制活力等关键环节上突破;四是利用竞合优势,加大种业科技开发和优化资源配置;五是提高供种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六是健全管理机构,提高市场监管能力。

全文目录


摘要  10-13
Abstract  13-17
1 导论  17-31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7-20
    1.1.1 研究背景  17-18
    1.1.2 研究意义  18-20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20-21
    1.2.1 研究目标  20
    1.2.2 研究内容  20-21
  1.3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22
    1.3.1 技术路线  21
    1.3.2 研究方法  21-22
    1.3.3 数据来源  22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22-31
    1.4.1 种业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  22-23
    1.4.2 种业科技创新的理论研究  23-25
    1.4.3 种业产业化的理论研究  25-26
    1.4.4 中国种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26-28
    1.4.5 农业科研体制问题研究  28-30
    1.4.6 中国种业发展路径研究  30-31
2 种子供给与需求弹性分析  31-40
  2.1 种子需求及弹性理论  31-35
    2.1.1 种子用户的需求特征  31-33
    2.1.2 种子市场的需求弹性分析  33-35
  2.2 种子市场供给理论  35-39
    2.2.1 种子市场供给主体的特征与类型  35-37
    2.2.2 种子供给特征及供给弹性分析  37-39
  2.3 本章小结  39-40
3 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40-55
  3.1 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分析  40-42
    3.1.1 我国种业发生了深刻变化  40-41
    3.1.2 我国种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效  41-42
  3.2 种子生产基地与生产体系管理——以湖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42-45
    3.2.1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模式  42-43
    3.2.2 企业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管理  43-45
  3.3 我国种子企业的经营模式  45-52
    3.3.1 登海模式  45-47
    3.3.2 屯玉模式  47-49
    3.3.3 奥瑞金模式  49-51
    3.3.4 德农模式  51-52
  3.4 我国农业科研现状分析  52-54
    3.4.1 我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历程  52-53
    3.4.2 我国农业科研体制的现状及问题  53-54
  3.5 本章小结  54-55
4 国外种业发展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55-66
  4.1 世界种业的形成和发展  55-56
  4.2 国际农作物种业发展趋势  56-57
    4.2.1 种业战略地位明确  56
    4.2.2 市场发展迅速  56-57
    4.2.3 市场集中度提高  57
    4.2.4 生物技术迅猛发展  57
    4.2.5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日益增强  57
  4.3 我国农作物种业的发展趋势  57-58
    4.3.1 种子产业是朝阳产业  57
    4.3.2 种子行业的高新技术壁垒形成  57
    4.3.3 种子的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大生产转变  57
    4.3.4 种子经营由分散、小规模区域计划经营向专业化、集团化和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转变  57
    4.3.5 由推广高产型品种向推广高效型品种转变  57-58
  4.4 美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58-65
    4.4.1 美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经验借鉴  58-64
    4.4.2 对我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启示  64-65
  4.5 本章小结  65-66
5 湖北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66-101
  5.1 湖北省农作物种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66-69
    5.1.1 湖北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  66-68
    5.1.2 湖北省农作物种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68-69
  5.2 湖北省种子科研机构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  69-72
    5.2.1 科研水平分析  69-71
    5.2.2 科研体制分析  71-72
  5.3 湖北省种子企业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  72-90
    5.3.1 湖北省种子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72-80
    5.3.2 湖北省种子企业销售收入的相关因素分析  80-84
    5.3.3 湖北省种子企业聚类分析  84-90
  5.4 湖北省农民用种行为的实证研究  90-96
    5.4.1 被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  90-91
    5.4.2 农民用种情况分析  91-93
    5.4.3 市场监管情况  93-95
    5.4.4 其他  95-96
  5.5 制约湖北省种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96-100
    5.5.1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96-97
    5.5.2 供种保障能力面临威胁  97-98
    5.5.3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强  98-100
  5.6 本章小结  100-101
6 湖北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的路径思考  101-136
  6.1 湖北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101-104
    6.1.1 湖北省农作物种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101-102
    6.1.2 湖北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目标分解  102-104
  6.2 湖北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的重点内容  104-111
    6.2.1 强化机制创新,加快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104-106
    6.2.2 强化规划布局,加快提升供种保障能力  106-109
    6.2.3 强化品种创新,加快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109-110
    6.2.4 强化体系建设,加快提升市场监管能力  110-111
  6.3 湖北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区域布局  111-129
    6.3.1 粮食作物种业区域布局  111-118
    6.3.2 经济作物种业区域布局  118-129
  6.4 湖北省农作物种业重点项目设计  129-135
    6.4.1 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项目  129-131
    6.4.2 农作物商业化育种项目  131-132
    6.4.3 规模化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132-134
    6.4.4 种子管理能力提升项目  134-135
  6.5 本章小结  135-136
7 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  136-145
  7.1 本研究主要结论  136-137
  7.2 对策建议  137-143
    7.2.1 资源重组,打造现代化种业航母  137-139
    7.2.2 构建和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  139-140
    7.2.3 构建种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140
    7.2.4 利用竞合优势,加大种业科技开发和优化资源配置  140
    7.2.5 提高供种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40-142
    7.2.6 健全管理机构,提高市场监管能力  142-143
  7.3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143-144
    7.3.1 可能创新之处  143
    7.3.2 不足之处  143-144
  7.4 研究展望  144-145
参考文献  145-152
附表1 湖北省农作物种业科研机构调查问卷  152-154
附表2 湖北省农作物种子企业发展情况调查表  154-157
附表3 湖北省种子行政管理机构调查问卷表  157-161
附表4 种子生产基地调查问卷表  161-163
附表5 农户使用种子情况调查问卷  163-166
附表6 项目库调查表  166-16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67-168
致谢  168-169

相似论文

  1.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2.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成型生物质活性炭及纤维板,X712
  3. 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经济价值研究,S326
  4. 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PM2.5中有机物的研究,X712
  5. X种子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F324.6
  6. 现代科学技术与新农村建设研究,F320
  7. G家具公司的国际竞争能力研究,F426.88
  8. 代建制下公共项目政府市场监管研究,D035
  9. 山西省玉米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F324.6
  10. 先锋国际良种有限公司的定位策略研究,F324.6
  11. 山东邮政速递物流核心竞争能力研究,F618
  12. 战略联盟社会资本与企业竞争能力,F272
  13. 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核心竞争能力评价研究,F272.5
  14. 农产品品牌战略中科技创新问题研究,F323.5
  15. 外来种伊乐藻的竞争能力研究,X173
  16. 种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F324.6
  17. 种业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F275
  18.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F323.3
  19.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研究,F323.3
  20. PAN纤维预氧化过程的研究及其环化竞争过程的探讨,TQ342.3
  21. 河北省国控担保集团发展战略研究,F832.39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 > 农业生产服务组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