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作 者: 顾智
导 师: 王擎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中介目标 货币供给量 三性研究 VAR模型
分类号: 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论文的主要内容在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不能实现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直接调控,而往往需要借助某个可以受货币政策工具控制同时又能够影响到最终目标的中间经济变量,货币政策在运行中涉及到四个经济变量: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其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对最终目标效果的影响,这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对象。可以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一般包括信贷总量、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等,并且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非一成不变的,一国具体选择哪个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根据本国的实际经济环境而决定的,在不同时期可能会选取不同的变量充当中介目标。本文的大体研究思路如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介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国际经验与我国实践——当前我国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三性(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分析——当前我国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有效性的VAR模型实证研究——结论和建议。在具体内容安排上,全文共分为六章,各章主要内容介绍如下:第一章是全文的前言和导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从1998年开始正式使用货币供给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最近几年,有部分学者通过研究,认为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我国,学术界掀起一场使用货币供给量、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等变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议,本文将通过使用最新的数据一方面对货币供给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另一方面采用VAR的方法对其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以此探讨货币供给量在现阶段是否仍然适宜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次,对当前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文章基于线性相关性分析和VAR模型的实证研究方法。最后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是文章的理论基础,包括: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涵义和运行机理,即阐述了运用政策工具,作用于操作目标,影响中介目标,从而达到调控最终目标的货币政策运行机制;2)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理论,具体介绍了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学派、泰勒理论、普尔理论;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取的三性标准和常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如信贷供给量、货币供给量、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等变量指标。第三章介绍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国际经验与我国实践,首先国外方面,分别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四个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总结了经验。其次,详细介绍了国内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践的三个阶段:直接调控时期(1984—1993)、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过渡时期(1994—1997)、间接调控时期(1998至今)。第四章开始进入文章的实证研究,本章主要是对货币供给量充当中介目标的三性进行实证研究:1)可控性,首先通过图表对1994年到2010年我国货币供给量M1和M2的目标值与实际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其次运用货币供给量定义式,对货币供给量的两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2)可测性,货币供给量理论上根据其定义是可以被货币当局测量的,但近些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达,使货币供给量越来越难以计量,本节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3)相关性,分别分析了M2同最终目标的CPI和GDP变量的相关性,前者运用费雪方程式,后者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第五章是采用VAR的方法对我国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选取1996年到2010年期间的季度数据,变量为代表最终目标的变量GDP和CPI,另外加入了目前国内比较有争议的可以充当中介目标的变量利率R,各变量分别经平稳检验和经协整检验,然后建立VAR模型并估计方程,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比较货币供给量、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变量对最终目标的影响及相关程度。第六章是本文的结尾部分,首先总结实证研究结论,即货币供给量作为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已经降低,其次提出保持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动态有效的相关建议。2、论文的主要观点(1)通过对货币政策的理论分析和借鉴发达国家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历程,得到以下结论:1)在经济发展初期和金融市场较落后的情况下,一般会选择信贷增量和货币供给量这些量化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本国实际的金融环境进行调整或者更换,需要时还可以采取其他经济指标作为中介目标的参考和辅助;3)当金融市场趋于完善和发达时,一般会转向采用市场化的价格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如利率、汇率等;4)即使不同国家使用了相同的经济指标作为中介目标,其操作方法也会因各国的经济、金融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2)通过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标准的三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可控性方面,通过对1994年至2010年M1、M2数据的年度目标值与实际值对比研究显示,我国M1、M2的目标值和实际值总体来说吻合度不高,货币当局对M1、M2的控制能力不够理想。另外基础货币不易完全被货币当局控制,货币乘数又取决于央行、商业银行和公众的共同行为,因此货币供给量难以受到控制;2)可测性方面,理论上是可以被货币当局测量的,但由于日益发达的金融创新、股票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开放等原因,使得货币可测性受到影响。3)相关性方面,实证研究表明M2和GDP、CPI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综上,货币供给量满足相关性,但可控性和可测性难以满足。(3)通过对当前我国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有效性的VAR模型实证研究表明,GDP、CPI、M2、R四个变量经过取对数后,是一阶单整序列,经协整检验,四个变量具有协整关系,建立以上四个变量的VAR模型,估计出的方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得到四个变量的VAR模型拟合度较为显著,并且相对于货币供给量来说,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对GDP和CPI的影响更为显著。3、论文的主要创新1)研究角度与思路:当前国内对货币供给量有效性的研究大多采取理论研究的方法,而本文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紧紧围绕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先对三性标准采用适当的方法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然后选择相关变量进行了VAR分析。通过三性实证研究和VAR模型的综合分析,强化了论据,增强了实证研究结果的可信度。2)研究方法:选取货币当局使用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来至今17年来的最新季度数据,在三性分析中,文章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可控性方面采用了比较研究和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测性采用的主要是理论分析,相关性采用的是线性回归分析。文章紧接着采用VAR的方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进行研究,建立VAR模型时,不仅研究货币供给量对最终目标的有效性,同时对比了其他可充当中介目标变量的有效性,这样通过实证的角度与其他相关变量进行比较的同时,充分论证了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8
Abstract  8-14
1、导论  14-23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15
  1.2 文献综述  15-20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5-19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9-20
  1.3 研究方法  20-21
  1.4 文章结构  21
  1.5 创新与不足  21-23
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基础  23-34
  2.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涵义和运行机理  23-25
    2.1.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一般涵义  23
    2.1.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运行机理  23-24
    2.1.3 货币供给量是如何控制的  24-25
  2.2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理论  25-29
    2.2.1 凯恩斯学派—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5-26
    2.2.2 货币主义学派—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6-28
    2.2.3 泰勒理论  28-29
    2.2.4 普尔理论  29
  2.3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  29-34
    2.3.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标准  29-30
    2.3.2 常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30-34
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国际演变与我国实践  34-46
  3.1 西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发展与演变  34-39
    3.1.1 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发展与演变  35-36
    3.1.2 英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发展与演变  36-37
    3.1.3 德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发展与演变  37-38
    3.1.4 日本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发展与演变  38-39
    3.1.5 小结  39
  3.2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践  39-46
    3.2.1 直接调控时期:1984—1993  39-40
    3.2.2 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过渡时期:1994—1997  40-41
    3.2.3 间接调控时期:1998至今  41-46
4、当前我国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三性实证分析  46-57
  4.1 可控性  46-49
  4.2 可测性  49-52
  4.3 相关性  52-57
5、当前我国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有效性的VAR模型实证研究  57-65
  5.1 模型简介  57-58
  5.2 样本数据的选取  58-59
  5.3 模型的建立  59-60
  5.4 实证研究步骤  60-64
  5.5 实证结果  64-65
6、结论和建议  65-68
  6.1 货币供给量作为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已经不足  65-66
  6.2 保持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动态有效的建议  66-68
参考文献  68-70
附表1:1996—2010年我国GDP、M2、R和CPI季度数据  70-72
附表2:VAR模型结果  72-74
后记  74-75
致谢  75

相似论文

  1. 基于VaR模型在标准型股票基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F224
  2. 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F127;F224
  3. 入境旅游消费与山东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F127;F224
  4. 江苏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F124.7;F224
  5. 资本充足率对信贷及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F832.4;F124
  6. 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F424;F224
  7. 新加坡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研究,F832.6
  8. 外商直接投资与云南涉外税收收入关系研究,F752.5;F224
  9.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F832.7;F224
  10. 基于VaR模型的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研究,F224
  11. 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F752.6;F224
  12. 芜申线高淳段航道整治工程经济性研究,U617
  13. 长沙市住宅房地产市场有效性研究,F293.3
  14. 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市场流动性风险状况的实证研究,F822
  15.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中国股市关系研究,F832.52;F832.51
  16.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股市的联动性研究,F832.51;F831.51
  17. 我国银行信贷影响房产价格的作用机制研究,F293.3
  18. 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实证研究,F293.3
  19. 成都房地产业的产业组织与产业绩效研究,F224
  20.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比较及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F822.5
  21. 基于动静态极值理论的人民币汇率风险测度,F83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