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作 者: 张俊杰
导 师: 张合林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刘易斯模型 “三化”协调发展 熵权法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家发展战略从最初的非均衡的发展战略,逐步转向均衡发展战略。作为农业大省、经济大省的河南省,已经迈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既面临着新形势下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又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的重任。2011年9月底国务院正式发布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意见,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到主体功能区的国家级发展战略。国务院的指导意见指出河南是人口、粮食更是农业大省、工业大省,解决好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的互动均衡发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河南是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本身的特色尝试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探索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道路将成为中国最终走向富强的关键。为此本文试图通过探究“三化”之间内在联系,以期寻求“三化”协调发展的突破口。本文基于系统论与均衡理论,以河南省为例,选取河南省十一五期间统计年鉴数据,构建“三化”协调发展评价体系,采用客观赋权法对“三化”评价指标进行赋值,综合得出河南省“三化”协调水平。依据测评结果针对性给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路径与对策。论文第二章主要阐述“三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着重探究“三化”之间的经济学联系及内在作用机理。论文三、四章主要介绍国内外“三化”协调发展经验教训以及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现状及问题。论文核心部分是第五、六章,第五章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对“三化”之间协调发展综合效度测算,给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第六章尝试提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最后,第七章在前六章基础上得出本文结论,并对“三化”协调发展研究提出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目录  7-10
图表清单  10-11
1 绪论  11-16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2
  1.2 文献综述  12-15
  1.3 研究方法  15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6
2 “三化”的内在关联机制与理论模型  16-21
  2.1 “三化”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机理  16-17
    2.1.1 “三化”的内在联系  16
    2.1.2 “三化”的作用机理  16-17
  2.2 “三化”协调发展理论模型  17-21
    2.2.1 刘易斯理论模型  17-18
    2.2.2 拉尼斯-菲景汉理论模型  18-19
    2.2.3 托达罗理论模型  19-21
3 国外“三化”发展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21-26
  3.1 美国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21-23
    3.1.1 美国工业化进程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21
    3.1.2 美国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21-22
    3.1.3 美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22-23
  3.2 东亚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23-24
    3.2.1 日本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23-24
    3.2.2 韩国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24
  3.3 拉美地区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24-26
    3.3.1 拉美城市化进程  24-25
    3.3.2 拉美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与启示  25-26
4 中原经济区“三化”发展问题及原因  26-34
  4.1 中原经济区“三化”发展出现的问题  26-29
    4.1.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26-27
    4.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多  27
    4.1.3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27-28
    4.1.4 城镇化水平滞后  28-29
    4.1.5 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不合理  29
  4.2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问题的原因  29-34
    4.2.1 户籍制度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29-31
    4.2.2 城乡二元金融体制制约着“三化”协调发展  31-32
    4.2.3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限制着城乡统筹发展  32-33
    4.2.4 城乡二元体制下教育资源呈现典型的不均衡  33-34
5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与路径选择  34-44
  5.1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34-42
    5.1.1 协调发展理论模型简述  34-35
    5.1.2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35-42
  5.2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路径选择  42-44
    5.2.1 “三化”统筹协调发展  42-43
    5.2.2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  43
    5.2.3 城乡统筹发展  43-44
6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对策与建议  44-51
  6.1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对策  44-48
    6.1.1 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  44-46
    6.1.2 以农助工、以工补农  46-47
    6.1.3 以转机制为契机,统一城乡市场  47
    6.1.4 抓好承接产业转移机遇推动新型城镇化  47-48
  6.2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建议  48-51
    6.2.1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政策保障  48
    6.2.2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体制保障  48-51
7 结论与展望  51-53
  7.1 本文主要结论  51
  7.2 今后研究展望  51-53
参考文献  53-55
致谢  55-56
个人简历、在校期问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6

相似论文

  1.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X826
  2. 基于组合赋权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F224
  3. 外文期刊采购经费有效配置及其供应商评价体系建立,G255.2
  4. 基于失败视角下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研究,F426.4
  5. BR房地产开发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流程优化探索,F293.3
  6. 中原经济区人才开发战略研究,C964.2
  7. 中原经济区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比较研究,F127
  8. 企业低碳竞争力的研究,F205;F224
  9. 中原经济区旅游合作模式与保障机制研究,F592.7
  10. 郑许经济联动发展进程中的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研究,F127
  11. 高校校园网络安全评价分析研究,G647
  12. 基于离散人工鱼群算法的输电网优化规划研究,TM715
  13. 基于熵权法的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S158
  14. 基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物流发展模式研究,F259.2
  15. 电站设备状态维修决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F224
  16. 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研究,F832.35
  17.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研究,F323.6
  18.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体系选择及应用研究,F832.51
  19. 保定市电力客户服务中心营销效果综合评价系统研究,F426.61
  20. 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扬州市地表水质的分析与评价,S273.1
  21.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后评估方法研究及评估软件开发,S274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