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中国城市化新城市形态生成-以聚源新城规划为例

作 者: 薛晓伟
导 师: 李晓东
学 校: 清华大学
专 业: 建筑学
关键词: 城市化 新城市形态 生成模式 聚源新城
分类号: F29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0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随之进入快速、稳定的发展阶段,各类城市的新建、改建和扩建不断改变着城市的面貌,而就城市化普遍意义上理解,即“农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这些建设意味着农村的快速消失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城市化在实现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形态、农村形态甚至文化和意识形态等众多问题地不断显现,并随时间发展而愈发严重。空间结构与社会关系分别是组成城市的实体与抽象部分,在东西方城市化过程中都曾做过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试验。但这些研究在涉及城市形态概念时,多指空间结构,对社会关系重视不够。而各实践与理论案例均可论证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不低于空间结构,因此本文提出“新城市形态”以涵盖空间结构、社会关系,并均等地论证它们在城市中发挥的作用。在我国现阶段,新城市形态生成模式体系不健全是导致城市问题恶化的主要原因,为此论文通过实际案例的介绍和分析,一方面论证新城市形态概念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分析模式不健全的根源、生成过程和最终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此外,鉴于西方国家城市化历时过程久,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丰富,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城市化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借鉴作用,为此论文通过既有理论与实践的多角度阐述和分析指出可供我国借鉴的思想和经验,同时也了论证新城市形态亦适用于西方城市化。在总结了实际情况、借鉴了西方经验后,论文以都江堰市聚源镇灾后重建规划为切入点,针对聚源的实际情况提出综合性的新设计方案,以期为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健康、稳定发展作出理论和实践上的示范。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绪论  8-27
  1.1 研究背景——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发展  8-12
    1.1.1 中国城市化发展概述  8-9
    1.1.2 当代的中国城市化  9-10
    1.1.3 当代中国城市化特点  10-12
  1.2 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及说明  12-15
    1.2.1 城市化  12-14
    1.2.2 城市形态  14-15
  1.3 问题提出:当代中国城市化中城市形态的生成  15-24
    1.3.1 传统文化中的城市形态  15-17
    1.3.2 当代农村与城市化  17-21
    1.3.3 问题界定一:城市形态“生成模式”  21
    1.3.4 问题界定二:城市形态重新定义——新城市形态  21-22
    1.3.5 问题当下研究意义  22-24
  1.4 文献综述  24-27
第2章 以现实为导向的形态生成探讨  27-58
  2.1 引言—城市化下郊区农村的快速“被消失”  27
  2.2 城乡结合部现有形态生成模式探讨  27-28
    2.2.1 城乡结合部简介  27-28
    2.2.2 现有形态生成模式探讨  28
  2.3 主动生成模式  28-39
    2.3.1 “主动生成模式”形成机制  28-30
    2.3.2 “主动生成模式”案例简析  30-34
    2.3.3 “主动生成模式”的解析  34-39
  2.4 被动生成模式  39-55
    2.4.1 “被动生成模式”形成机制  39-41
    2.4.2 “被动生成模式”案例——北京朝阳区常营回族乡  41-50
    2.4.3 “被动生成模式”的解析  50-55
  2.5 “主动生成”与“被动生成”的模式比较  55-56
  2.6 本章小结  56-58
第3章 以理论为导向的问题解决探讨  58-91
  3.1 引言  58-61
  3.2 西方城市化进程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61-89
    3.2.1 城市乌托邦溯源与早期探索  61-66
    3.2.2 田园城市  66-82
    3.2.3 线性城市  82-87
    3.2.4 新城市主义  87-89
  3.3 本章小结——反观理论与中国实践  89-91
第4章 田中城“聚源新城”规划  91-114
  4.1 聚源新城规划的背景  91-93
    4.1.1 都江堰市聚源镇简介  91-92
    4.1.2 震后都江堰总体规划与聚源新城规划的现实背景  92-93
  4.2 成都地区特有聚落形态——林盘  93-95
    4.2.1 林盘简介  93-94
    4.2.2 林盘特点  94
    4.2.3 林盘现状  94-95
  4.3 现实与理论的反思和聚源新城概念生成  95-101
    4.3.1 现实主被动模式的反思  95-98
    4.3.2 理论案例的反思  98-99
    4.3.3 聚源新城概念生成  99-101
  4.4 聚源新城新城市形态生成  101-112
    4.4.1 新城城市空间结构形态规划设计  101-108
    4.4.2 新城社会关系形态规划设计  108-111
    4.4.3 新城城市形态“聚源模式”生成总结  111-112
  4.5 本章小结  112-114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114-116
  5.1 历史与现实双重视角下的城市形态生成总结  114-115
  5.2 “新城市形态”的再定义  115
  5.3 可期望的未来与愿望  115-116
参考文献  116-121
致谢  121-122
附录 A 《关于实施市区规划绿化隔离地区绿化的请示》(7 号文)  122-125
附录 B 《关于加快本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的暂行办法》(20 号文)  125-129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29

相似论文

  1. 当代高层建筑共享空间发展趋向设计研究,TU972.2
  2.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3.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4. 苏州市“村改居”社区管理体制研究,D669.3
  5. 现代测量数据处理技术在能源需求预测中的应用,P25
  6. 城市化对就业的影响及政策研究,F299.2;F224
  7. 开放经济下的贸易、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评价及政策研究,F299.2;F752
  8. 城市化变迁与乡土题材油画的文化精神,I207.42
  9. 不同写作水平的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词块使用情况的研究,H315
  10. 日本明治时期城市化剖析,K313.4
  1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安置问题研究,D630
  1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补偿机制研究,F301
  13. 开放经济下的贸易、环境与城市化的内生增长关系模型构建及其实证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F205
  14. 离石气温变化及城市化影响初步分析,P467
  15.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研究,F299.2
  16. 松花江流域(吉林段)城市化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效应,F299.27
  17.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F299.2
  18. 工业化发展定位驱动下的农村城市化问题研究,F299.2
  19. 苏州市吴中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F572.88
  20. 基于全域城市化的大连港发展战略研究,F552.7
  21. 沈阳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研究,F299.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城市与市政经济 > 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