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

作 者: 张岩
导 师: 郁鸿胜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城镇化 区域一体化 长江三角洲 机制与路径
分类号: F299.2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22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城市的发展是对人类社会产生、发展影响最大的地域演变过程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有了巨大进步,城镇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然而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我国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新时期城镇化的发展机制与路径的研究十分必要。国内外关于城镇化的发展机制研究较多,国内对城镇化的发展机制研究经历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一元两元到多元等几个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全球化背景下的城镇化发展机制研究也逐渐出现。本论文将区域一体化与城镇化相联系,对城镇化机制研究进一步具体化。同时以我国区域一体化水平较高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实例,对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城镇化机制与路径进行研究,为其他地区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本文在分析总结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的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区域一体化对城镇化的影响逐渐凸显,主要体现在间接推进城镇化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三种主要形式,分为经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制度一体化。一体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各方面产生影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其影响的众多要素为城镇化发展动力,基本包括产业发展、空间演化、人口变化和其他因素,在产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方面影响城镇化进程。通过这些具体的影响因素,区域一体化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同时也通过影响要素的作用,城镇化也对区域一体化产生影响。同时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和一体化的基本态势。即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产业规模最大、人口密度最高和城镇最密集的区域,也是我国区域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了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相互包容、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的五个层次城市规模等级序列,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各自城镇化进程也各有特点。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合作由来已久,一体化水平较高。上海世博会举办后,在二省一市省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各职能部门的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四个层面合作的基础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共同市场合作、区域产业联动、信息传导和环境质量监测联动等方面的区域合作更加密切,在平台建设和专题合作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合作范围更加广泛。进一步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得出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的基本态势:以上海、苏州、杭州、南京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综合城镇化水平遥遥领先。以无锡、南通、常州等城市为代表的苏中、苏南城市板块,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综合城镇化水平较高;以徐州、连云港、盐城为代表的苏北板块发展略逊于苏南,基础相对薄弱,综合城镇化水平一般。以绍兴、嘉兴等城市为代表的浙江中等发达城市板块,经济实力较强,市场经济发育完善,城镇化进程稳健。以丽水、衢州为代表的浙西南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最后提出推进长三角区域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与政策,即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在区域规划建设、区域产业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融资、城乡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发挥一体化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提高地区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路径与政策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一是产业城镇化方面,主要包括区域产业发展一体化政策和城乡融资一体化政策;二是土地城镇化方面,主要包括区域规划建设一体化政策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政策;三是人口城镇化方面,主要包括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和城乡社会管理机制一体化政策。本论文通过九章内容的论述,对一体化背景下的城镇化机制与路径加以阐述。前四章为理论篇,通过对相关理论研究的归纳,结合国内外城镇化和一体化的现状与特点,总结分析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机制,提出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城镇化发展机制,丰富我国城镇化机制研究。第五章至第八章为实证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基本概况和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论述,通过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与城镇化的关系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明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城镇化发展机制,同时提出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与政策。最后一章总结概述全文的主要结论。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依据,首先本文分析了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长三角城镇化机制与路径的研究背景,论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接下来论文对城市、城镇化、区域一体化等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的辨析。最后介绍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特色。第二章介绍城镇化与区域一体化相关的理论综述。首先对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进行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整理与城镇化和一体化相关的基础理论。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典型地区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的现状与经验。本章首先对国内外城镇化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国外发达地区城镇化的政策经验,同时对国内一些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接着对国内外区域一体化的现状进行归纳,分析国内外是城市群一体化模式,为城镇化机制的理论研究提供基础。第四章首先总结各个时期城镇化发展机制,城镇化机制大致经历了自上而下的城镇化模式、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模式、多元动力模式、全球化背景下的城镇化模式等几个阶段。接下来根据城镇化的内涵,通过产业发展、空间演化、人口变化和其他因素对城镇化的影响,对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城镇化机制研究,即区域一体化通过各种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城镇化的过程。第五章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基本概况。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总结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对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两省一市的城镇化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存在上海城市群、南京城市群和杭甬城市群三个二级城市群布局进行分析。第六章对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由于长三角地区区域之间的合作由来己久,经历了四个阶段的不断发展,合作与发展始终是长三角地区的主流。第七章利用历年来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的统计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区域发展中城镇化与区域一体化的相互关系,明确区域一体化对城镇化机制的影响作用。第八章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发展机制分析,提出促进城镇化的路径与政策建议。区域一体化过程对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影响显著,是地区城镇化重要的推动力之一,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是促进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一体化对产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三方面的影响,促进地区城镇化合理发展,为本地区及其他地区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最后一章为主要结论结论和展望,对前述的八部分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得出本文的五个主要结论,进一步总结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9
ABSTRACT  9-18
第一章 绪论  18-26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8
  1.2 基本概念的学术界定  18-23
    1.2.1 城市  18-19
    1.2.2 城镇化  19-22
    1.2.3 区域一体化  22-23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23-25
    1.3.1 论文研究目标  23
    1.3.2 研究的内容  23-24
    1.3.3 研究框架  24-25
  1.4 研究方法及特色  25-26
    1.4.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25
    1.4.2 论文的特色  25-26
第二章 相关研究的理论综述  26-37
  2.1 城镇化相关理论综述  26-31
    2.1.1 国外城镇化研究综述  26-28
    2.1.2 国内城镇化研究综述  28-31
  2.2 区域一体化相关理论综述  31-34
    2.2.1 国外区域一体化研究综述  31-33
    2.2.2 国内区域一体化研究综述  33-34
  2.3 相关理论基础  34-37
    2.3.1 中心地理论  34
    2.3.2 增长极理论  34-35
    2.3.3 中心—外围理论  35
    2.3.4 区域整合发展理论  35-36
    2.3.5 区域差异与分工协作理论  36-37
第三章 国内外城镇化与区域一体化现状  37-51
  3.1 国内外城镇化现状  37-41
    3.1.1 发达国家城镇化政策的经验  37-39
    3.1.2 国内发达城市的城镇化的经验  39-41
  3.2 国内外区域一体化现状  41-51
    3.2.1 国外典型城市群发展现状  41-42
    3.2.2 国外城市群一体化体模式  42-44
    3.2.3 国内城市群基本概况  44-45
    3.2.4 我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态势  45-48
    3.2.5 国内城市群一体化模式  48-51
第四章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城镇化机制  51-57
  4.1 城镇化机制研究  51-52
  4.2 城镇化的动力及内涵  52-55
    4.2.1 产业发展与城镇化  52-53
    4.2.2 空间演化与城镇化  53-54
    4.2.3 人口变化与城镇化  54
    4.2.4 其他因素与城镇化  54-55
  4.3 区域一体化与城镇化机制  55-57
第五章 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基本概况  57-77
  5.1 长三角地区基本概况  57-66
    5.1.1 长三角地区行政区划  57-59
    5.1.2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  59-64
    5.1.3 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64-66
  5.2 长三角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历史沿革  66-67
    5.2.1 近代工业化萌芽发展和国际性城市迅速崛起阶段  66
    5.2.2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大城市滞衰和中小城市发展阶段  66-67
    5.2.3 改革开放浦东的开发和苏州的复兴发展阶段  67
    5.2.4 新世纪催生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阶段  67
  5.3 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基本特征  67-72
    5.3.1 上海城镇化进程的基本特点  69
    5.3.2 浙江城镇化进程的基本特点  69-70
    5.3.3 江苏省城镇化进程的基本特征  70-72
  5.4 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72
  5.5 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基本态势  72-77
    5.5.1 上海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73
    5.5.2 南京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73-75
    5.5.3 杭甬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75-77
第六章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基本现状  77-92
  6.1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历程  77-79
  6.2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制度合作  79-86
    6.2.1 前世博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制度合作  79-82
    6.2.2 上海世博会期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制度合作  82-84
    6.2.3 世博会后长三角制度合作一体化初步成效  84-86
  6.3 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存在问题  86-88
    6.3.1 行政壁垒阻碍一体化发展,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博弈行为  86-87
    6.3.2 产业结构趋同,区域间存在过度竞争  87
    6.3.3 大量人口区域流动,社会管理能力不足  87-88
    6.3.4 合作交流不充分,平台专题设立缺乏统筹  88
  6.4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  88-92
    6.4.1 注重各级、各部门规划的衔接  88
    6.4.2 推进共同市场建设,统一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政策  88
    6.4.3 推进长三角区域社会服务体系的共建、共享  88-89
    6.4.4 营造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区域生态环境合作  89
    6.4.5 构建基础平台,实现区域信息共享和合作  89-90
    6.4.6 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90
    6.4.7 加强长三角区域各城市之间体制、机制的对接力度  90-92
第七章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下的城镇化机制研究  92-114
  7.1 长三角城镇化水平测度  92-95
  7.2 长三角城镇化水平分析  95-103
    7.2.1 研究方法选取  95-96
    7.2.2 指标体系建立与变量选取  96-103
  7.3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城镇化影响分析  103-112
    7.3.1 计算模型选择  103-104
    7.3.2 构建指标体系  104-106
    7.3.3 构建判断矩阵  106-108
    7.3.4 计算D层总得分  108-110
    7.3.5 区域一体化下的城镇化机制分析  110-112
  7.4 一体化对长三角城镇化影响分析  112-114
    7.4.1 一体化对产业城镇化影响  112-113
    7.4.2 一体化对人口城镇化影响  113
    7.4.3 一体化对土地城镇化影响  113-114
第八章 推进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路径与政策  114-128
  8.1 促进产业城镇化的路径与政策  114-118
    8.1.1 区域产业发展一体化  114-117
    8.1.2 城乡融资一体化  117-118
  8.2 促进土地城镇化的路径与政策  118-122
    8.2.1 区域规划建设一体化  118-119
    8.2.2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119-122
  8.3 促进人口城镇化的路径与政策  122-128
    8.3.1 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  122-125
    8.3.2 城乡社会管理机制一体化  125-128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128-131
  9.1 主要结论  128-130
  9.2 论文的创新性  130
  9.3 论文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130-131
参考文献  131-139
附录  139-140
后记  140

相似论文

  1.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2. 浙江西苕溪流域城镇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X826
  3. 嘉鱼县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C924.2
  4. 山西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D422.6
  5.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制研究,D630
  6. 大众体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地位的研究,G812.0
  7. 长江上游地区城镇化发展演变的特征及趋势,F224
  8. “以人为本”理念下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F299.27
  9. 区域一体化维度下的地方政府合作路径探析,F127
  10.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次级中心发展研究,F299.27
  11. 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12. 农民工生存权与发展权分析,D921;D922.5
  13. 长三角地区别墅区园林植物优化配置研究,TU986
  14. 中部农区城镇化动力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C912.8
  15. 城镇化进程下的泽库县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与评价,X826
  16. 区域行政立法的构建,D922.1
  17. 农村城镇化中的农民教育问题研究,G725
  18. 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616
  19. 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F299.27
  20. 福安市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F299.27
  21. 辽宁省小城镇发展研究,F299.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城市与市政经济 > 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 > 中国 > 地方城市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