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传媒公共性的话语分析-传媒公共性建构与公民素质提升

作 者: 陈寅
导 师: 欧阳霞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传媒 公共性 公民素质 话语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共性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作为公众掌握信息和观点的渠道,媒介的公共性显得十分重要,传媒公共性对于构建公共领域,有效提升公民素质意义重大。当一个公共事件发生的时候,公众往往会依赖媒介来掌握相关的信息和看法,从而在媒介构建的公共领域内相互交流看法和意见,进而相互理解并达成最终的意见,发出公众的呼声、维护公共利益。近年来,媒介集团化和商业化席卷全球,伴随着部分媒体盲目追求利润,传媒公共性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本文试图用话语理论去挖掘传媒公共性缺失的原因,通过福柯的话语理论、哈贝马斯的基于交往的话语理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去分析一些比较典型的社会事件,以此剖析我国媒体公共性和公民素质的现状,并试图提出相关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结构是:第一部分进行基本定义的阐释,包括传媒公共性、公民素质、话语等关键词的阐释;第二部分进行相关背景理论的介绍,包括哈贝马斯基于交往的话语理论、福柯的话语理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阿伦特、哈贝马斯和泰勒的公共领域思想;第三部分运用话语理论对具体案例进行微观分析,包括用福柯的话语理论分析孙志刚案、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分析微博“打拐”事件、用泰勒的公共领域思想分析艳照门事件;第四部分是从政府和传媒两个层面就提升中国传媒公共性的现状提出建议;最后一部分是结语,重申媒介公共性的重要意义,同时呼吁媒体承担起构建公共领域的责任。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0. 引言  9-11
  0.1 传媒公共性的背景  9-10
  0.2 传媒公共性的研究现状  10-11
1.基本定义阐释  11-19
  1.1 传媒公共性和公民素质的内涵  11-16
    1.1.1 传媒公共性的两个层面  11-14
    1.1.2 公民素质的内涵  14-16
  1.2 “话语”的内涵  16-19
    1.2.1 福柯对“话语”的阐释  17
    1.2.2 其他人对“话语”的阐释  17-19
2. 理论背景  19-32
  2.1 话语理论  19-27
    2.1.1 哈贝马斯基于交往的话语理论  19-21
    2.1.2 福柯的话语理论  21-24
    2.1.3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24-27
  2.2 公共领域思想  27-32
    2.2.1 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的开创者  28-29
    2.2.2 哈贝马斯对阿伦特的继承和发展  29-30
    2.2.3 查尔斯·泰勒对哈贝马斯的进一步发展  30-32
3、媒体公共性建构与公民素质提升的话语分析  32-41
  3.1 用福柯的话语理论分析孙志刚案  32-35
  3.2 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分析微博“打拐”事件  35-38
  3.3 用泰勒的公共领域思想分析艳照门事件  38-41
4. 对于提升传媒公共性的建议  41-44
  4.1 对政府层面上的建议  42-43
  4.2 对媒体层面上的建议  43-44
5. 结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8
致谢  48-49
个人简介  49
发表的学术论文  49

相似论文

  1. 课堂交互活动中教师话语特征的个案分析,H319
  2.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3.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4. 微博:草根话语权的假象,G206
  5. 关于当前新闻传媒道德的几点思考,B82-05
  6. 大众传媒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B842.3
  7. CBA联赛球场观众流氓话语分析,G841
  8. 中国新闻话语六十年变迁,G219.29
  9. 传媒预警与新闻舆论引导建构研究,G210
  10. 资本运营下的移动电视媒体角色及定位探析,G220
  11. 我国舆论生态的失衡与调适,G206
  12. 论大众传媒时代的晋商文化传播,F729
  13. 基于政治演讲的话语标记语连贯功能探究,H030
  14. 话语的多模态性:理论与实践,H04
  15. 日常交际中话语的空间性研究,H0-05
  16. 公共领域视角下的网络议政初探,G206
  17. 美国传媒与“显然天命”精神之间的关系,G206
  18. 公共档案馆公共性建设探析,G270
  19. 英文学术期刊论文中的转折关系研究,H314
  20. 学校规训话语的批判人种志研究,G521
  21. “郭敬明写作”的文化透视,I206.7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