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转型时期青年社会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机制研究

作 者: 廖文其
导 师: 胡正豪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青年 社会参与 思想政治教育 实施机制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分类号: D432.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给青年人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冲击,也对社会运行的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市场、社会和政府的三元互动格局建立,个人更具发展自主性和行为自由度,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社会变得愈加开放,作为个体存在的青年显然已摆脱过去生来既由固定社会模式控制的局面,而进入了可供选择的社会参与模式。这种参与式发展思想的核心在于强调发展的焦点是人的全面发展,人是发展过程的主体,只有人的发展在过程中得到强化,这种发展才可持续。青年参与的过程就是青年发展的过程,是青年通过与社会沟通、互动获得正确发展引领的过程。这种过程应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规范的体系之内。本文将如何在青年社会参与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展开机制性研究,从当前青年社会参与过程中最为典型的项目——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出发,通过深入分析中国社会背景下的青年社会参与形式和动力原因,提供分析青年社会参与方式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指导好青年社会参与作为核心,提出当代中国青年进行社会参与深受时代背景影响,包括社会转型、体制转轨、价值观变革、文化变迁和新技术革命,这些都给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当前青年通过志愿服务进行社会参与作为研究重点,提出社会参与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环节。思政工作者在指导青年时必须在动员形式上从使动走向自动,评价模式上从奖励走向激励,管理方式上从单一走向全面,培训方式上从一元走向多元,进而改善教育方式。同时客观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青年社会参与中的新要求,包括:教育的主客体需要开展平等互动而非简单教授;意识上要具备现代思路,重在培养公民意识;时间上出现即时反馈,要时时更新工具内容;要注重受教育者的需求,满足他们合理的个性化诉求;行动上要以诠释来推动效果,善于解释纷繁多元的社会现象;在营造教育环境上要心态开放,应对一元思想指导和多元认识共存的局面;要对受教育者分门别类,分阶段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客体来及时转变方法等。本文还认为在这一教育过程中要进行方法革新:强化实践教育,符合社会参与过程中的实践出真知本质;注重感染教育,通过良好的人际沟通形成平等关系;构建自我教育,给予受教育者更强的应对社会变迁能力;优化典型教育,促进社会对青年社会参与中良好风尚的共识和赞赏;创新激励教育,妥善处理好青年公益性活动中物质保障和精神奖励的关系;紧扣疏导教育,在面对社会复杂现象时善于通过正确解释,扩大在受教育者的公信力。本文还对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青年社会参与过程中的分阶段引导及其工作重点进行了初步探讨,从信息接收期、意愿准备期、能力准备期、行动适应期、行为习惯期、评价总结期等六个方面着手,以实施主体、目的主旨、受众心理状态、主要手段等作为要素进行了分析。

全文目录


致谢  8-9
摘要  9-11
Abstract  11-13
第1章 引言  13-20
  1.1 问题的提出  13-14
  1.2 选题意义  14-16
  1.3 研究现状  16-18
  1.4 本文内容及方法  18-20
第2章 社会转型与青年社会参与  20-29
  2.1 青年社会参与的涵义  20-23
    2.1.1 青年参与:在参与式发展的转型社会  20-21
    2.1.2 青年参与概念和范围的确立  21-23
  2.2 青年社会参与的理论来源  23-24
  2.3 公民社会理论的影响  24-26
  2.4 青年社会参与兴起的时代背景  26-29
    2.4.1 社会转型  26
    2.4.2 体制转轨  26-27
    2.4.3 价值观变革  27
    2.4.4 文化变迁  27-28
    2.4.5 新技术革命  28-29
第3章 青年社会参与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践与方式  29-45
  3.1 新时期青年社会参与的主要方式  29-31
    3.1.1 志愿服务  29-30
    3.1.2 社会实践  30
    3.1.3 社团行为  30-31
  3.2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历程  31-35
    3.2.1 概念提出:1993 年前  31-32
    3.2.2 基础起步:1993 年-1999 年  32-33
    3.2.3 行动普及:1999-2008  33-34
    3.2.4 风尚渐成:2008 年以来  34-35
  3.3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现状  35-40
    3.3.1 青年志愿服务基本形式  35-36
    3.3.2 青年志愿服务的意义和目的  36-38
    3.3.3 青年志愿服务的作用  38-40
  3.4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方式的渐变和发展趋势  40-45
    3.4.1 在社会转型中渐变  40-42
    3.4.2 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发展  42-45
第4章 青年社会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新环节  45-69
  4.1 志愿者行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契机  45-49
    4.1.1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志愿服务中的实施方式  45-46
    4.1.2 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志愿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46-49
  4.2 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参与意识的特征分析  49-51
    4.2.1 追求建立公平的理想社会  50
    4.2.2 需求和平与稳定的生存环境  50
    4.2.3 提倡与自然和谐共处,关注发展问题  50
    4.2.4 乐于接受他国先进文化和生活价值观  50-51
  4.3 中国转型时期青年社会参与的方式转变  51-53
    4.3.1 从社会动员式到个人选择式  51-52
    4.3.2 从激情、理想参与到务实冷静,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萌芽  52
    4.3.3 中国青年参与过程的独特道路:从社会到文化再到经济  52-53
  4.4 思想政治教育指导青年社会参与面临的新要求  53-56
    4.4.1 主客体上的互动前提  53-54
    4.4.2 意识上的现代思路  54
    4.4.3 时间上的即时反馈  54-55
    4.4.4 要求上的需求满足  55
    4.4.5 行动上的诠释推动  55-56
    4.4.6 环境上的心态开放  56
    4.4.7 对象上的分门别类  56
  4.5 思想政治教育指导青年社会参与的方法革新  56-62
    4.5.1 强化实践教育  57-58
    4.5.2 注重感染教育  58-59
    4.5.3 构建自我教育  59-60
    4.5.4 优化典型教育  60-61
    4.5.5 创新激励教育  61-62
    4.5.6 紧扣疏导教育  62
  4.6 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年社会参与不同阶段的实施机制:以志愿服务为例  62-69
    4.6.1 信息接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63-64
    4.6.2 意愿准备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64
    4.6.3 能力准备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64-65
    4.6.4 行动适应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65-66
    4.6.5 行为习惯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66-67
    4.6.6 评价总结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67-69
第5章 结语  69-72
参考文献  72-75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3.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4.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5.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7. 洛丽塔服装风格原型分析及应用,TS941.2
  8.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9.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10.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647.38
  11.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267.6
  12. 税务系统反腐倡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F812.42
  13. 共青团组织与转型期青年公共事务管理探析,D297
  14. 南京农村青年创业问题研究,D432.6
  15. 交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6. 建立虚拟班级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7.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8.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G641
  19. 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研究,G647
  20.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21. 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探索,G6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 > 中国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 > 青年工作 >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